摘要: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定義肖邦的音樂,那便是驚艷,在其畢生所創作的眾多音樂體裁中,鋼琴奏鳴曲顯得尤為耀眼,這是一種令人為之震撼的音樂。本文將主要圍繞肖邦鋼琴奏鳴曲在旋律上的特征來進行淺要的分析。
關鍵詞:肖邦 鋼琴奏鳴曲 旋律
肖邦是杰出的浪漫主義流派作曲家,受浪漫主義解放思潮的影響,鋼琴音樂織體在這一時期也得以解放,這一改變不但切實地推動了民族主義潮流的縱深發展,還極大地鼓舞了這一時期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隨著舊社會陳舊的封建宗教體制逐步瓦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張思想的個性化,對個人的主觀感受十分重視。因此,身處這一時代背景中的肖邦,在音樂作品的創作中總是飽含浪漫主義的思緒和解放思想的情愫。
一、肖邦鋼琴奏鳴曲中的旋律形態
旋律在音樂織體的整體框架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構建音樂織體的基礎一環,是貫穿于音樂作品始末的一條長線。從旋律的層面來看,主要可以分為線型旋律和帶狀旋律這兩種。就肖邦所創作的鋼琴音樂作品來看,不論是線型旋律,還是帶狀旋律都有著超凡的表現。
(一)線型旋律
簡而言之,線型旋律是由單個音階組成的單聲部旋律,在音樂的旋律上有著十分清晰的線條,回顧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線型旋律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運用最為廣泛,由于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作曲家常常將自身的情感思想作為音樂創作的重點,因此對音樂在織體上的厚重感格外重視,大部分鋼琴作曲家都會借助織體的不同厚度、演奏中的不同觸鍵力度來表達自己呼之欲出的浪漫主義情感。
肖邦在線型旋律上的造詣,主要得益于其對莫扎特音樂作品和貝里尼歌劇的由衷欣賞,他別出心裁地將歌劇中歌唱性的主音旋律進行加工,巧妙地融入自身的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中,在這種新穎的創作方式下,肖邦的音樂作品也顯得更具流暢性。
除肖邦夜曲外,在肖邦奏鳴曲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上述特有的織體形式。最為典型的便是肖邦的《第二鋼琴奏鳴曲》,其中,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的中部樂段便是如此,在旋律舒緩地推進時,適時地添入帶有裝飾性的倚音和顫音,與琶音上行的分解和弦巧妙地融為一體,此時清新的音樂旋律一瀉而出,同最初凝重的音樂色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形象地描繪了肖邦在悲痛內心中的點滴希望。
肖邦《第三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中,副部主題的表達也是采用了夜曲式的織體,但在該音樂作品的細節處理上,有著明顯高于《葬禮進行曲》的處理方式,在音樂的創作上也顯得更為嫻熟,并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三連音、五連音等。其中,不規則的節奏在樂曲中對應的節奏更為自由,在看似雜亂的旋律中有著自己穩固的基調。正是如此,肖邦的音樂作品才會看似簡單,實則飽含音樂的活力。
(二)帶狀旋律
同線型旋律截然不同,帶狀旋律是由多個聲部組成的旋律。身處浪漫主義思潮之中,大多數作曲家都積極主張對織體的厚重感進行處理,肖邦在求學的過程中,學習了大量優秀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并在潛移默化中熟練地掌握了他們在音樂創作上的手法。其中,肖邦對俄羅斯的音樂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肖邦《第一鋼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便有著明顯的俄羅斯傳統音樂風格,以常規的五拍子為音樂的節奏,強拍位在旋律中時常出現在第一拍和第三拍上,偶爾才會落到其他的拍節,這也使得音樂旋律的線條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有效地拉長。
二、肖邦鋼琴奏鳴曲中的旋律特征
肖邦音樂在音調和經過句上的處理,充分地展現出了其音樂作品在旋律上的風格特征,也可以說,肖邦音樂的音調便是其作品旋律的走向。個性特征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鮮明特點,大部分作曲家都會在創作中運用個別的特色音程,或者是使用一些特定的旋律,隨之,特點鮮明的音樂作品由此誕生。
肖邦抒情性旋律有著鮮明的特點,常會以減五度的音程來表達旋律,這種不協和音程的使用,不但能夠有效地豐富音樂的色彩,還能夠增強作品在旋律上的表現張力。
作品旋律推進的過程中,下行的二度音程主要為嘆息音調,這種獨特的和聲配置方式,猶如人們在嘆氣時的生理狀態。如此,嘆息音調大多會出現在憂郁悲愴的音樂作品中。在肖邦眾多的鋼琴作品中,嘆息音調也時常出現,肖邦為了凸顯嘆息音調在音響上的效果,總是會將其所處的音樂片段進行重復化處理,由此,作品中的嘆氣意味也就顯得更為濃厚。
三、結語
肖邦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杰出鋼琴作曲家,畢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鋼琴音樂作品,其中,鋼琴奏鳴曲充分地展現了肖邦對大型音樂作品的認知。本文以肖邦鋼琴奏鳴曲的旋律特征為切入點,對其三個鳴奏曲進行了淺要分析。經過細細品讀,我們能夠清晰地感知到,肖邦在《第一鋼琴奏鳴曲》的創作中,初涉大型作品時的稚嫩,在《第二鋼琴奏鳴曲》的表達上,別出心裁地大膽革新以及在《第三鋼琴奏鳴曲》中,以傳統音樂理念為基礎的個人情感表達。
參考文獻:
[1]陳卓倫.肖邦降b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分析研究[J].當代音樂,2017(12).
[2]曹玲.從影片《一曲難忘》中窺探肖邦音樂風格[J].當代音樂,2019(03).
[3]唐思夏.肖邦《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音樂分析與演奏技巧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8.
(作者簡介:李靜,女,本科,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