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劇中的人物主要指較為典型的藝術概括后的人物,是組成歌劇內容的基本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對歌劇的整體存在直接產生影響。本文將圍繞著名的歌劇《白毛女》,針對其中人物的形象及經典唱段展開詳細分析,以期為有關研究者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歌劇 白毛女 主要人物 形象 唱段
歌劇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其中人物生動、鮮活的表現上。人物間的沖突及矛盾,是推動歌劇作品劇情發展的主要線索。《白毛女》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便是經由上述方法表現出來的,不僅加深了觀眾對人物及情節的印象,且引發了觀眾對未展現情節的好奇,對深化作品的影響具有積極意義。
一、歌劇《白毛女》藝術特點概述
(一)利用音樂深化人物形象
利用音樂對人物形象加以具體、深入的刻畫,為該作品的主要特點,也是其成為“民族新歌劇”代表作的關鍵性原因。作品中針對黃世仁、楊白勞及喜兒等人物的音樂刻畫有效突顯了人物個性,強化了劇中人物的典型性。
(二)利用人物主導主題
歌劇在創作的過程中,融入了多個民族民歌曲調,并利用了曲藝的多種表現形式。同時,基于作品中人物個性及劇情發展的現實需求,將上述素材合理、科學地融入作品中,強化了劇情沖突,促使人物性格特點更為鮮明地表現出來,起到主導主題的效果。
二、歌劇《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探討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喜兒
喜兒是劇中人物楊白勞的獨生女,佃農的女兒,生活困苦,出于父親的寵愛和照料,童年生活較為快樂。年幼的喜兒在貧窮的生活中學會了為父親分擔,表現出了淳樸、善良的性格。在父親為了逃避債務不敢回家時,喜兒沒有抱怨和難過,而是獨自準備過年需要的東西,抱著期待的心情等待著父親。從作品內容中也能夠看出,喜兒并不是喜歡過年,而是想要和父親在一起,對生活的要求可謂極低,只要有父親和兩斤白面即可,將傳統農民的優秀品質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在喜兒遭受封建社會不公平待遇被抓進黃家以后,飽受折磨,還承受失去親人的悲痛,委曲求全。在得知戀人不幸遭遇、自身受辱以后,絕望情緒達到巔峰,妄圖一死尋求解脫,在黃家傭人的規勸下,才打消念頭。這些深入刻畫了舊社會弱勢群體的形象,也引導觀眾更充分地了解到封建社會黑暗的制度。
2.黃世仁
黃世仁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派人物,楊格莊最富有的人,剝削階級代表人物,也是作品批判的主要人物,性格狠辣、虛偽。作品對該人物的形象刻畫主要包括:首先,惡霸嘴臉。在楊白勞得知需要用自己女兒抵債時,頓時暴怒,起初黃世仁利用無辜的偽善嘴臉,哭窮、讓座,企圖讓楊白勞就范,在楊白勞苦苦哀求不肯接受安排以后,原形畢露,威逼利誘達成目的,惡霸嘴臉和行徑暴露無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其次,心狠手辣,為富不仁。歌劇中的黃世仁一出場便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將其狠辣、陰毒的本性完全暴露出來。年節來到,黃世仁花天酒地,窮苦人家由于窮被餓死、凍死,但黃世仁依舊想的是怎樣發放高利貸,搜刮更多錢財,充分體現了其為富不仁的本性。
(二)經典唱段分析
1.喜兒《我要活》
此唱段的篇幅較短,詞句簡單,但卻句句緊扣主旨,將人物的真實心境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作品中融入了朗誦呼號成分及秦腔因素,具體表演過程中需要合理拿捏,充分理解人物真實情感,以對其開展更好的詮釋。唱段中第一個字是整段的最高音,將人物的恨、怒充分地表現了出來,隨后便是一字一板,像是要讓整個天地都聽見喜兒的宣言“活下去”,尤其是對“我不死”“我要活”兩句中的每個字都進行了重音處理,以期將喜兒的決心充分地表達出來。“活下去,報仇”即為喜兒活下去的理由。唱段中個別重音,需要表演者在腹部呼吸支撐,將其有意地突出出來,以達到更好地表現人物情感的目的。以新版《白毛女》為例,雷佳版白毛女爆發力極強,將人物情感把握得恰到好處,對推動歌劇表演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
2.黃世仁《花天酒地辭舊歲》
該唱段的速度適中,將地主家庭的派頭突顯了出來,此時的黃世仁被春節的熱鬧氣氛感染,內心盤算著搶奪喜兒的事情,因此心情十分愉快。作品中黃世仁一角主要由男高音表演者擔當,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重視維系氣息的平穩,特別是下滑音部分,不僅需要注重科學應用演唱技巧,演唱過程中也需要配合哼鳴,切勿讓聲音過于扎實。同時,充分理解歌詞,把握作者情感,將黃世仁的心態表現出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白毛女》是中國歌劇史上具有較高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既是由于其人物生動,劇情沖突鮮明,更因為其見證了中國民族新歌劇的蓬勃發展,代表著我國開始踏入新歌劇時代。經由復雜的情節和內容,對黃世仁、喜兒等人物加以有效塑造,揭露了舊社會制度的黑暗、貧苦農民備受壓榨的社會現實。
參考文獻:
[1]臧海萍,賈慧.從歌劇《白毛女》的“重生”看中國經典民族歌劇的繼承與創新[J].四川戲劇,2019(03).
(作者簡介:馮玲玲,女,研究生,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聲樂方向>)(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