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教學法”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隸屬于國民音樂教育的鋼琴教學中,鋼琴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內容、過程、原則、方法等一系列的問題,還包括專業音樂教育中鋼琴教學目標制定問題。這一課程讓學生可以在學習怎樣彈琴、怎樣練琴的同時,還能學會怎樣去教琴,掌握和鋼琴教學相關的一系列知識、能力以及方法等。
【關鍵詞】鋼琴;教學;目標;制定原則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鋼琴教學是針對其教學對象、目標和階段方式的不同而言的,面向的教育對象并不是個別的尖子生,而是廣大的音樂學習學生,教學的目標也主要以提高基本素質為主。
一、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
良好的聽覺不能只依賴于視唱練耳課堂上的學習與訓練,更為重要的是要大量欣賞音響資料以及聆聽現場演奏的效果去不斷進行積累,最經常最直接地對聽覺水平的訓練與提高就是來自于傾聽本人的演奏以及教師的示范。要想培養聽覺能力并不是朝夕之間的事,而是要在學習鋼琴之初就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們分辨不同和弦的色彩以及不同觸鍵的音色變化,教師應該十分珍惜自己的學生對音色與調性的敏感性,如果在這一時期就開始讓他們仔細地去學習并傾聽自己的演奏以及教師的示范和其他音像的資料,并提示他們需要注意其中的細微差別,能夠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一種對音色的分辨能力與想象空間,對日后提高他們的觸鍵水平以及音樂的表現力會起到極大的幫助。
二、培養學生雙手彈奏能力
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手的表達能力與技術水平是鋼琴音樂演奏的載道之器,如果缺少訓練,所謂的鋼琴教學與鋼琴演奏也就如同紙上談兵。大量的基礎技術訓練與關的練習曲都是為此而作的,如何在實踐過程中將它們充分地利用起來并達到提高自身演奏技術的重要目的,是鋼琴教學中需要長期堅持的重要任務。
對于學生雙手的彈奏能力訓練需要長期的過程,而且在不同時期還要有不同的訓練側重點。對處于啟蒙階段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學會使整條手臂和手掌得到放松。對于初學鋼琴階段的學生而言,不能一味地去強調正確的手型和手指的站立穩定性,否則這樣就極可能導致手腕、肘關節設置時整條手臂、肩部都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
雙手彈奏能力的訓練不能著急,只有當完成了對手指的基本能力訓練之后,才應該再進一步學習運用整個手臂與全身去彈奏,這就是現代鋼琴演奏過程中所強調的重量演奏法。首先,通過對手腕的靈活性運用來幫助手指在移動、轉彎、觸鍵等多個方面取得更好的彈奏效果;其次,能夠借助整個手臂的力量讓演奏聲音更為豐滿、更富有層次感,音色也更加光彩。
三、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悟力
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從一開始就時刻注意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彈奏傳達出內心深處的感受,而不是簡單地遵照老師的吩咐去機械地表達強弱對比或對教師的示范進行簡單模仿。
學生可能由于缺乏相對復雜的情感體驗或者人生閱歷步態豐富而較難傳達出某一首作品的獨特內涵,這時,教師就應通過誘導的方式,來啟發類似的經歷或情緒讓學生可以恰當地領悟到相似的感情。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由于受外界的影響或自身對音樂的審美存在個人偏好,所以在音樂審美趣味或審美取向方面格調較低或出現偏頗,這都需要教師采取各種方式去引導學生,培養并提高他們的鑒賞水準以及審美情趣,盡可能地去提高學生的感悟力和審美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讀譜能力
一個良好的演奏是以認真地讀譜為基礎的,如果在讀譜的過程中有絲毫的疏漏或者偏差出現,那么再好的演奏技巧也都是不可彌補的。正確的讀譜不但需要具備有關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還有賴于豐富的音樂史論背景知識以及一定的和聲、曲式、復調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讀譜習慣。基于這點,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給予學生特別的關注和訓練。
首先,學生要弄清彈奏樂曲的名稱和熟悉作曲者姓名,而教師則要在合適的時間讓學生了解作曲家在音樂史中所處的地位和創作的風格等信息;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彈奏之前看清楚樂譜中標注的高低音譜號的位置和關于調號、節拍、速度的標記。
除了培養學生學會正確讀譜外,讀譜的速度也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有時候,學生的讀譜能力與演奏的水平并不成正比關系,有很多的學生盡管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演奏能力與演奏的程度,但是視奏速度卻仍然不快,這就會大大地影響到他們的學習進程,所以,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去幫助學生培養視奏能力。
要想提高視奏速度,不但需要在視覺提前量方面有意識地去訓練,還應該熟悉音樂語言和音樂織體,掌握各種和弦的唱名和它們在樂譜上的空間圖形,熟悉各種不同的鋼琴織體和發展模式,以便可以擴大視譜的單位,以和聲進行與樂句進行為視譜單位,而不是以單個的音符為視譜單位。要能夠充分地利用原來儲存的信息,在視奏獲得新信息的時候可以將兩種信息進行積極加工,最終就能極大地提高視奏速度。
五、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
在藝術表現中,大腦的理性判斷與分析能力是所有科目中最需要重視的方面。有一種錯誤的觀點,音樂藝術是一種感性的、直覺的反映,和理性的思維能力之間沒有什么關系。殊不知,所有的藝術感受其實都是通過一定的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藝術形式體現出來的,而且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都具有它內在的縝密邏輯規律。所有的藝術表現手法都需要藝術家全情投入,還要抽離自身所規定的情景,從一個冷靜的、“非我”的旁觀者視角去審視“本我”的藝術表達,并且要對“本我”的表現方式用理性的抉擇做出調整去加強與完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與練習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和目標,但是在我國鋼琴教學過程中以及其他的藝術領域中卻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六、根據心理制定計劃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一個個體的學生都有個性的心理特征,這些個性特征主要有能力、氣質以及性格。
能力是能夠順利完成某項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特征。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創造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上述三種能力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一些學生的觀察力與記憶力比很好,對他們來說,讀譜與背譜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在想象力方面可能不那么豐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們在音樂表現力方面的能力發揮。對于這樣的學生,一是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多瀏覽一些名家作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努力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對于另外的一些富有音樂想象力卻苦于背譜的學生來說,每學期所做的大量視奏訓練, 極大地幫助了他們提高讀譜能力,還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過多的視奏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引導學生去深入細致地了解與學習該作品,通過精益求精的學習去提高他們的演奏水平。
七、系統的、全面的鋼琴演奏知識
隨著當前鋼琴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在注重單個樂曲以及某種技巧講授的同時,應該對學生講授一些系統的、全面的鋼琴演奏知識。如在鋼琴教學活動中對踏板技法的運用,是整個鋼琴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從構造的原理開始,到使用的方法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此后再有針對性地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樂曲作進一步理解,適時地進行總結與歸類,達到一種良好的教學效果。
八、結語
可見,鋼琴教學的原則是在總結了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教學工作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旭東,馬寧寧.鋼琴藝術審美因素與情感關系研究[J].音樂時空,2015(24).
[2]張薇,王梓薇.試論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音樂時空,2015(23).
作者簡介:柳笛(1981—),女,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