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輝
人物簡介
袁位高,男,1964年出生,浙江磐安人,中共黨員,博士,二級研究員,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相繼獲得浙江省林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森林浙江”良種推廣行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8年,建德市林業總場新安江林場建設的全國首個櫸樹無性系采穗圃獲得了大豐收,該采穗圃收集了41個來自于全國各地的櫸樹優株無性系,培育出近15萬株櫸樹容器苗,為建德市林業總場創造收入100余萬元,助力建德國有林場向“生態、美麗、科技、富裕”四型現代國有林場轉型。而對該采穗圃進行技術支撐的正是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袁位高研究員帶領的森林生態與經營創新團隊(該創新團隊為浙江省重點創新科技團隊)。
干一行專一行
默默耕耘換來碩果累累
1986年,袁位高于北京林學院畢業后,便到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這一干就是30多年。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要從所學的林業經濟專業向森林培育方向轉變,專業跨度較大,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袁位高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爱敃r袁位高這一屆有10來個年輕人同時進院,那時候的年輕人都很勤奮,但袁位高肯定是他們當中悟性最高且最勤奮實干的一個?!笔×挚圃和诵輰<液槔d研究員這樣評價袁位高,“所以他是同齡研究員中為數不多具有博士學位的人?!?/p>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條件很艱苦,作為年輕人的袁位高經常主動要求與科技骨干出差。在實施“珍貴用材樹種優良品系快繁中試及容器苗工廠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項目的重大技術攻關階段,有時候要換乘好幾趟汽車才能到林區,甚至還要再走幾十里山路,跑六七個小班、樣地開展外業調查工作。吃住大多在林區,有時帶上干糧早上出發,直到晚上才能回到基地或場部。夏天,外業調查辛苦一天后,晚上還要繼續在高溫、蚊子叮咬的環境整理數據。
“干一行就要鉆一行,干一行就要精一行?!痹桓咭恢笔沁@樣想,也是這樣做的。談起袁位高,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江波表示自己最有發言權:“我們從參加工作至今,一直都是科研上的老搭檔,在‘五千萬畝生態(經濟)公益林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示范等重大項目技術攻關階段,可以說是沒日沒夜地搞調查、做實驗、分析問題、尋求探索方法。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直到今天都是全院職工乃至全省林業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0年如一日,袁位高致力于森林培育、森林生態、林業工程等研究與推廣工作,足跡幾乎遍布全省所有林區。他的辛勤付出贏得了業界和同仁的認可,脫穎而出成為浙江乃至全國森林培育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
袁位高先后主持完成省重大科技專項“珍貴用材樹種優良品系快繁中試及容器苗工廠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省竹木育種專項“櫸樹珍貴用材優良家系選育與應用示范”、地方委托項目“湖山湖景觀水源林經營模式研究與示范”等40余項;第二主持或主要參加完成了省重大科技招標項目“快速構建林業生態體系新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研究”、地方委托項目“浙北平原防護林構建技術研究與示范”等30余項。所獲榮譽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林業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主持選育林木良種8個,獲國家發明2項;制定了技術標準1項。主編或參加編寫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80余篇。
干一行精一行
精益求精引領科技前沿
說起袁位高,無論是單位同事,還是業界同仁,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不多言多語,不計較得失,對待科研工作一絲不茍,很好地體現了‘老黃牛的精神”。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素有“小三峽”之稱,但30年前的富春江兩岸卻樹木稀少,水土流失嚴重,荒灘密布,很難與現在的“清翠秀麗,江水清碧”聯系在一起。1991—2000年期間,袁位高與江波等同事一起通過10年潛心研究,完成了“短輪伐工業用材林定向培育與加工利用研究”“富春江兩岸多功能用材效益一體化技術研究”等項目;通過對浙江省灘地樹種資源調查測定,并從江蘇、山東、北京等地引進楊樹、蘇柳等新無性系100余個,通過大量的試驗,優選出SZ-31楊、SZ-4楊、SZ-2楊、SZ-5楊、35/66楊、102/74楊、S371楊、T120楊等美洲黑楊良種無性系8個,良種增益率達到116.5%—164.69%,并集成研建了紙漿林、優質大徑材、多功能用材林等定向培育模式,實現了三年成林、五年成材的目標,為加快富春江兩岸灘地綠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進入新世紀,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森林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在珍貴樹種與彩色樹種并舉,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并重的背景下,袁位高帶領團隊開展了珍貴樹種高效培育、森林多功能經營技術體系、櫸樹新品種選育等研究,收集了云南、貴州、江蘇、江西、湖南、安徽、河南、浙江等主要分布區的優良櫸樹種質資源200余份,并初選出櫸樹優良家系13個,無性系41個,建立了國內首個櫸樹種質資源庫和櫸樹優良無性采穗圃,研創了珍貴樹種發展模式、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構建技術,研建了杉木人工林、次生闊葉林、楠木優勢林近自然經營等森林多功能經營技術模式,已在建德、遂昌、景寧、慶元、縉云等地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此,袁位高還被聘為全國營造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林草局森林經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赴基層進林區
不辭勞苦服務生產一線
“凡是群眾林業生產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都是我們林業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我們必須努力克服加以解決的?!边@是袁位高的座右銘。
“每次與袁老師一起出差,他都會以身作則帶領我們跑基地、找樣地。”團隊核心成員吳初平說。在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李長纓眼中,袁位高每年都會有一半時間帶領團隊成員奔走在浙江各大林區,不辭勞苦,忙碌在“林間地頭”,研究新技術,推廣新品種?!敖鼛啄晁麕ьI團隊攻克了一批新技術,像建德櫸樹采穗圃的建立,從無到有,在全國也是首創。他身上體現了我們林業科技工作者的求真、務實、奉獻的精神?!崩铋L纓如是評價。
袁位高服務林業32年,累計推廣林業面積8萬多畝,為林農增收4億元以上。依托科技項目,他和團隊研建了容器苗培育、珍貴樹種、大徑材、紙漿林、多功能森林經營等實用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全省營造林生產活動;除此之外,他還主編出版了興林富民實用技術叢書《圖說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培育技術》、效益農業叢書《楊樹工業原料林》;歷時15年,他帶領團隊開展櫸樹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存、快繁與模式栽培示范推廣等工作,收集了來自大陸各地、中國臺灣以及日本等地優良種質材料的櫸樹優株無性系41個,既有用材型,也有觀賞型,在秋季葉子可呈現綠、黃、紅等多種顏色;與此同時,他還在開化、云和、建德等全省林業大縣相繼建立了櫸樹種質資源庫,其中在建德市林業總場新安江林場朱家埠林區通過櫸樹穗條扦插繁殖,培育出近15萬株櫸樹容器苗,建成了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櫸樹無性系采穗圃——建德市櫸樹無性系采穗圃和苗木快繁基地,形成了品種選育、苗木培育和栽培模式的一整套技術,為嘉興、開化、云和、建德乃至全省珍貴彩色森林建設以及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他還帶領團隊主動參與富陽、仙居等40余縣(市、區)的公益林效益監測與質量提升技術工作,完成了縉云、新昌、磐安等地的平原綠化、珍貴彩色森林建設、森林城市建設方案的編制等工作;負責起草制定了《農田防護林建設技術規程(DB33/T840-2011)》,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珍貴彩色森林建設總體規劃(2015—2020)》,為森林浙江創建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將以鄉村振興和大花園建設為契機,抓住新一輪科技創新改革機遇,激發青年科技人員創新熱情,積極推動研究成果落地,更好地服務農村、服務農民,幫助他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痹桓邼M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