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芹



【摘 要】 目的: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0例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及研究組患者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及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率。結果: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ST段壓低減少次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升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 整體護理干預;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生活質量
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是指患者無胸痛、心絞痛等主觀癥狀的心肌缺血,又稱隱匿性冠心病,易被患者忽視,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則易發展為心肌梗死,從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老年冠心病患者痛閾較高,常因主觀上不自知而不了解病情,隨著心肌缺血持續時間的延長則會嚴重損傷患者的心臟功能,造成不良預后[2]。針對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除了臨床治療外,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控制病情發展。本研究旨在探討整體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動態心電圖監測、冠脈造影等檢查均確診為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認知障礙、精神病史、意識障礙、其他類型心臟病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65~86歲,平均(72.52±4.38)歲,冠心病病程4~20年,平均(9.63±2.34)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監測病情變化、遵醫囑用藥、口頭健康教育等,研究組患者接受整體護理干預,具體為:1)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及心理問題,以同理心的態度給予患者安慰及鼓勵,引導患者宣泄內心的壓力及顧慮,并采用暗示性的語言使患者意識到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患者主動進行自我情緒調節,并分享臨床預后良好的病例,給予患者正向激勵,使其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3]。2)健康宣教:發放疾病防治知識手冊,并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實施針對性、分層次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心電圖監測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4]。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自身病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多食用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及少食多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4)運動護理:指導患者根據自身喜好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以散步、太極拳、慢跑、八段錦等有氧運動為主,運動頻率及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切忌劇烈運動,避免運動過度而加重心肌缺血。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心肌缺血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ST段壓低減少次數,采用GQOL-74量表從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及軀體健康4個維度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5]。患者出院當天采用自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及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ST段壓低減少次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升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率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是心臟疾病中的常見類型,無痛性心肌缺血廣泛存在于冠心病中,因其具有隱匿性,加之患者缺乏典型癥狀而易被忽視,隨著病情進展,則會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發生率,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質量。有研究顯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飲食及運動習慣、心理狀態等因素均會影
響患者的臨床癥狀,因此治療期間還需配合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狀況,提高生活質量。整體護理干預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現代化護理模式,強調護理服務的整體性,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統性的醫療服務,以調整患者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促進病情康復為目的,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進而提高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ST段壓低減少次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率。
參考文獻:
[1] 王桂芬.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04):286-287.
[2] 石柯.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護理中施行整體護理模式的療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1):132-133.
[3]? 林薇,占婷,葉庭玉.整體護理應用于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意義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16):79-80.
[4] 肖陽.綜合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8(07):165.
[5] 吳俊霖.觀察綜合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8,35(01):77-78.
[6] 周靜.試論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10(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