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霞
學生大量課外閱讀量的攝取,需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加以保障,讀書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兒童抓起,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145萬字。但由于上述種種原因這一目標很難落實。為改變這種現狀,許多專家、學者、教師經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初步形成共識——“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陪伴孩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為其塑造人文素養的重要渠道。
一、拋磚引玉,融趣于教
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學習興趣的主要表現,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閱讀興趣是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漸進的誘導,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有利于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和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人類天生具有好奇心,結合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具有范圍小、程度淺、深度低等特點,使小學生更易產生對周圍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現為好問、好動。老師應充分利用這種好奇給予正確的引導,增強他們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習慣的培養。如在教學中,我發現配以一些與故事相關實物、圖畫或者小物品作為導線和獎勵更能激起學生的主動性。通過這種合理的誘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相關的課外知識而尋找答案,獲得成就感并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同時,老師應該積極地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尋找相關書籍為導向,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知識視角。同時應該避免只是停留在學生問問題、老師給予回答的階段,否則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因其隨生隨滅,持續時間短暫而失去其對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價值。
當學生擁有了探索新知識、閱讀新書籍的欲望,它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多,閱讀面窄,同時缺乏辨別書本好壞的能力,常常對書本“來者不拒”,使一些不適宜書籍乘隙而入的情況不勝枚舉;或者,有的學生往往會對某方面如繪畫和《故事會》等書籍有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要因材施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年級和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定位指導,推薦一些較好的相關圖書給他們。這樣,不僅可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還可積極促進學生讀書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注重基本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就能逐步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經反復訓練可以成為天性中的一部分。林語堂在談讀書說道:“讀書須膽識、有眼光、有毅力。”這可作為我們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一面鏡子。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課上的學習,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1)讀。讀內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劃。給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加點劃線。(4)摘。摘抄好詞佳句。(5)想。讀后思考所得所感。(6)記。背誦精彩片斷、優美范文。
讀寫結合,提高讀書效益。寫讀書筆記具有明顯的積累功能和表達功能,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此,要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隨讀隨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促進學生讀書效果的提高。
三、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培養是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外部條件
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有相當多的時間是在校外進行的。在學校,老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和幫助,而到了校外,就應該依靠更多的社會力量給他們提供閱讀的環境和閱讀的引導。應該說,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他個人與學校、家庭、社會合力培養的結果。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和重視了家庭、社會的因素,注意了整合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使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共同發揮積極的作用,達到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目的。——實踐證明: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培養是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外部條件。
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后,為人父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幫孩子把好關、擇好書。優秀的書籍像一座寶庫,帶給孩子的是奇異珍寶,而不健康的書則會讓孩子誤入歧途。我們在選擇好書的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挑選那些適合她,能讓她理解的書籍,這樣就有助她健康成長,否則只能起到對孩子思維的僵化和禁錮作用。
家庭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是關鍵的作用。這個家庭的父母,對孩子耐心培養,循循善誘,與學校進行密切配合,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
四、開展讀書活動,促進習慣養成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進行感性體驗和理性分析。
根據不同年齡、學段,我們可以開展不同的活動形式。低年級的故事會,朗誦比賽、“我是小詩人”、每周一詩;中年級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讀書小報、好書推薦卡;高年級的“成長作文集”等等。例如,一年級時,我和同年級的老師制作了一份“小蜜蜂采蜜集”,二年級的《成長檔案》等等,這些創新作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課外知識,而且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動力,它能調動內在潛力,提高閱讀效果。在課外閱讀中,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