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宏 何紅梅
貴州省荔波縣甲良小學“德得教育”的背景就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工作思路與舉措下進行開展的:一是“德得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抓手 ;二是精準扶貧,憑著“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教育學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模式。綜上所述,學校的任何工作,都應該包含道德教育的宗旨,發揮德育的作用,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 ;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因此,“課課德得”在“德得教育”中占了主要的地位。“課課德得”(立德樹人、學有所得),讓每一堂課幫助學生把德與智內化成習慣和幸福。以“課課德得,德得相連”縣級課題研究為契機,抓好全科目、每堂課滲透德得教育——即“5-15-20德得教學模式的研究”(即每一節課都有 5分鐘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講授內容、地域文化、生活習俗的不同等方面來靈活取材,通過實例實施德育;15分鐘的教師引導、講解;2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這樣讓孩子將“德”內化于心、“得”外化于形。“德得教育”的滲透,改變了以前德育只限于《品德與社會》的單一,做到了全科目、全課堂的滲透教育,使學生受到的德得教育面更廣、時間更多、內容更全面,爭取德得教育無死角。
然而,小學語文在“課課德得”中起到領頭學科的重要作用。因為小學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礎工具學科,它是一門藝術性學科,需要我們從讀好書、寫好字、善表達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如何落實課課德得,提高學生的素質,給語文課堂瘦身,以達到實效課堂呢?
一、深入了解,滲透德得
很多專家明確地指出:語文課堂教學回到扎實、平實、豐實,要從兒童的需要出發,要讓課堂成為兒童精神生活的搖籃,讓課堂成為提高兒童語文學習的策劃中心,成為兒童語文興趣的源泉。也就是說,語文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以學生為標尺來衡量。對于同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努力挖掘課程資源,因時、因地、因課、因人制宜,應該根據本年級、本班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有個性的教法,這樣才能真正上出具有實效性,讓學生有所德(得)的語文課。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沒有完全相同的班級。老師在接手一個班的時候,應該對學生的思想動向、有個較全面的了解。總之,要針對學生實際對于整個學期或學年的教學有個長遠規劃,并把這指導思想有機溶入平常教學之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語文基礎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是教育學生和解讀文本,尋找切入點的基礎,是教師選擇何種教法的基礎。也是真正做到課課德得的基礎。在每一堂課中,融入德育的思想理念,真正把德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合理取舍,融入德得
著名特級教師韓吉旺曾指出,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指的是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身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學生特點合理取舍教材內容,做到“能學不教”。
三、針對學生、結合教材,選好德育的點,正確落實德得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們自私、沒有愛心、不懂得感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感化他們。但是,如果我們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時機不對,就會引起他們的反感,甚至討厭我們,不愿上我們的課。這就要求教師要正確落實課課德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課德(得),讓每一堂課幫助學生把德與智內化成習慣和幸福。下面以《媽媽的賬單》一課為例。
《媽媽的賬單》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0課。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最后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文本中小彼得向媽媽索取勞動報酬這樣的做法是現實生活中大多孩子的真實寫照。針對孩子們自私、不懂得感恩的現狀,再結合課堂上該舍得就舍掉的理念,這篇課文我就只注重這幾個環節:
第一,讓學生從課文中劃出那兩份賬單。
第二個環節,我接著講:孩子們,其實我們也和小彼得一樣擁有一個無私地、默默地愛著我們的母親。因為天底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第三,我接著又說,孩子們,老師相信此時此刻,你們有很多話想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拿起你們的筆,把你們想要說的話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吧!
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寫到:爸爸,您在天堂還好嗎?過年時,我攢了不少壓歲錢,又到父親節了,我真想買套藏青色的西裝給您,配上煙灰色的襯衣,紅色的條紋領帶,我想這樣搭配特顯年輕。爸爸,您放心,我會努力學習的,也會照顧好我媽。
在孩子們的嗚咽聲中我結束了這節課。
沒想到兩天后,在一次上街我邂逅到一位學生的媽媽,她激動地對我說“何老師,太感謝您了,是您讓我的孩子學會感恩身邊的人.”
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要說:“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學生能課課德得足矣。“課課德得”,德得相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時不貪多求全,只取一點,重點落實。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讓每一個孩子在一堂課中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放大學生學習的獲得感。這樣不僅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還能夠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連點成線,讓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