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欽吉
語文教學在傳遞、延續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為新文化的發展、繁榮提供新的土壤。從教十幾年來,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如何傳承優秀文化、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的“注重”教學引導。
一、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教育
語文是美的,美在它既見證了歷史,又升華了歷史;美在它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在它既可使人類快樂,又可使人類悲傷。美好的東西往往是人們所追求的。語文教材無論從形式上、從內容上看,都是美的,是古今中外的智慧者以自己的心血和獨特的風格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自然的美、社會的美,乃至人文的美和生活的美都匯聚其中,要細致地感受這種美,首先要學會欣賞美的語言。語言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總有其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許多智慧者都有高超的語言運用技巧,通過他們的語言,我們能看到舊時代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有所覺醒的年輕人(朱自清《匆匆》);能看到一個不畏強暴,以國家大局為重,極富政治遠見的藺相如(《將相和》);能看到長征中跋山涉水,英勇奮戰的革命先驅者的光輝形象(《飛奪瀘定橋》);能從一枝紅杏看到那滿園的春色;能看到出自孩童之手的轉起來吱吱聲的小風車‥‥‥語言的美,有語音的美,也有詞匯的美,更有語句的美。語言的表現力及其蘊含的豐富的感情色彩,是其他東西都無法代替的。因此,語文老師要用自己獨特的觸角去激發學生去發掘它、欣賞它,使學生從中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識它的美,進而產生創造美的欲望和行為。
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積累
萬丈高樓平地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有關語文知識的積淀。熟讀與背誦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由于某些原因,特別是現代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幾乎大大小小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只要你想查哪篇文章哪句話哪個詞,上網搜索一下就能知道,因此熟讀和背誦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其實,在讀與寫的過程中,能感知語言文字的知識和規律,既開闊了思維,又增長了知識,并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廣泛涉獵,方能“厚積薄發”。熟讀和背誦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積累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很多,但熟讀和背誦是最簡單省時的。古人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頭腦中儲存有足夠的知識是學好語文的堅實基礎。對于學生作文來說,這些日積月累的知識就如人每天要補充的營養,又如高樓大廈之根基。大腦這個寶庫總有源源不斷的知識之泉補充,寫作時還愁不文思泉涌,下筆有神么?
我們有時常感嘆:曾無數次細致入微地分析名家名篇中精巧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也曾細心點評學生習作中的優缺點,但卻收效甚微,為何?就是因為學生胸中無墨,腹中空空如也。如果頭腦中有足夠的文章,就能進行互相比較,分辨優劣,從而提高語文水平。沒有一個比較的參照物,就無好壞之分,進步也就難了。巴金曾深有體會地說,我腦子里有兩百多篇文章,雖然沒對其中任何一篇進行細致的研究,但這么多具體的東西使我明白所謂“文章”是怎么回事。讀與背,既積累知識,也積累經驗和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注重指導學生把“說與寫”的結合起來
語文教學,是為了學生提升學習的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服務于學生未來的工作需要。在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這兩種表達形式中,口頭表達則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基本功,在現實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在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先說后寫”的好處:首先,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比較起來,有著更強的靈活性。它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進行,生字詞的拼讀,復述文章的內容,總結知識要點,概括文章的中心,點評教學之得失,既可以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又能夠鍛煉各種能力,省時少力,一石二鳥。其二,“先說后寫”能有效提高寫的水平。實踐證明,在說的過程中,學生檢驗了自己的知識,疏通了思路,所以寫出來的文章更加規范更加準確,句式流暢,語意清晰,語言也通順得體。口語表達應成為書面寫作之前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學環節。由于課時的限制,可以在課前預先布置,讓學生有所準備,將說放在活動課和作文指導課上進行。
四、注重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盡管課內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相當明顯,但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輔助,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都不會收到明顯的成效,甚至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訓練和培養學生閱讀的熟練技巧,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只有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學生學得更好、學得快。由于學生把廣泛閱讀積累的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與寫作中,語文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正如呂叔湘先生說的一樣:“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的是得益于課外閱讀。”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一是要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二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張之洞曾經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可以加強課內外溝通,拓寬閱讀渠道;其次根據不同問題,進行分類指導;第三重視技能訓練,培養閱讀方法。
語文教學對一個人形成良好的素質具有特殊的功能。而學生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體,他們應當是學習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要把學生培育成人,須著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于漪語)。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的學識素養,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和連續性,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使小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這樣的話,語文教學方顯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