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因年齡較小,對一切未知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如果課堂教學中的內容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小學生會走神去尋找課堂中令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很難集中注意力去聽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傾聽。換言之,就是要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課堂上接受到的言語信息并在頭腦中自動轉化成實際意義的能力。所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著重培養小學生傾聽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教學內容中來。
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法有效傾聽的原因:一是學生不愿意傾聽。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于“中心”地位。雖然在學前教育及各種課外輔導課中,極大的鍛煉了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一些孩子在家人的溺愛中逐漸養成了蠻橫、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不愿意認真聽別人說話。二是學生不喜歡傾聽。當前,有一些私立學前教育機構會提前教授學生小學低年級的知識。學生在進入小學時,已經掌握基本的拼音和生字,而這正是小學低年級語文的基本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孩子因為接觸到已知的知識,失去了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并去尋找另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應該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很多,這里主要談一下低年級學生語文傾聽習慣養成的做法。
一、激發傾聽的興趣
1.用好多樣的口頭獎勵,激發傾聽的興趣
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內容變換表揚語言:“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真會聽!”“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課堂中,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及時表揚注意傾聽的孩子,適時地鼓勵學生對他人發言提出質疑。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教學中可以不斷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如低年級的教材中,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講多說,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新的發現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喜悅會引導小學生產生急切傾聽下去的興趣。
二、形式多樣的訓練傾聽能力
1.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傾聽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以及語文教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比如:“古詩文誦讀大賽”“禮儀故事大王”“名人讀書故事”等。在活動中,學生能認真傾聽,積極參與,并且使孩子的語文素養得到訓練和提高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聽有所得,聽有所學,同時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厭倦。
2.讓學生在活動中傾聽
為培養小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傾聽的好習慣,每周一的第一節語文課老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今天我們學校的國旗下講話講了哪些內容,哪些方面你已經做得比較好了,那些方面還需要改進,對說的比較好的學生和她所在的小組及時提出表揚,在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同時學會傾聽。
3.在語文教學中,嘗試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傾聽
一是做好課前5分鐘的美文分享環節,讓學生學會有意傾聽,上課前,先讓小學生把每天早讀前的美文欣賞的收獲分享給全班同學,聽后學生發言、讓學生在美文分享中學會有意傾聽;二是對于每天課前的聽讀欣賞,我會選出經典段落,優美的兒歌,一首小詩等易于誦讀的材料,讓學生在聽中讀,在讀中學體會,前期是老師讀、學生聽然后學生談感受。中期老師讓小助手讀、學生聽聽后學生談感受。后期訓練學生邊聽邊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這幾種訓練傾聽能力的培養貴在教師持之以恒,切記半途而廢。
三、矯正學生聽課方法,培養傾聽能力
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課堂上,前半節課學生能認真聽課,到了后半節課,部分小學生就有點坐不住了。這個時候可以適時予以控制。可進行“暗示”的方法矯正學生不良習慣。(1)手勢暗示:用手勢暗示不專心聽課學生,已達到矯正目的。(2)目光暗示:老師把目光落在不專心聽課的學生身上使他意識到老師看著自己,應該收斂言行,以達到矯正目的。(3)語調暗示: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感情,進行語調上變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稍微停頓,有意帶給學生聽覺上的感差。促使個別學生能專心聽講,達到矯正目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老師們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不斷訓練,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擁有“傾聽”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傾聽”這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