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農場,到底靠什么賺錢?很多農場主第一反應是種植養(yǎng)殖,但只靠一產能生存下來的農場不多,更別提活得滋潤了,你很難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再加上復雜多變的市場因素,也就很難穩(wěn)定持續(xù)地盈利。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專做自然教育的農場,她把幼兒園開到了農場,她占領了整個成都市中小學戶外課程市場,以一個禮拜可以不重樣地體驗30個戶外課程,創(chuàng)造了單日最高1000多人次的接待量。
1
花溪農場位于天府之國四川,不僅景色秀麗,更是目前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自然教育基地。
花溪農場區(qū)別于其他一般農場,這是由一群教育人士興建的農場。創(chuàng)始人“Mickey媽媽”從小在都江堰的田間長大。
從事多年幼兒教育,加之接觸到來自國外的自然教育理念,她和團隊決定建設一個自然營地,讓孩子們能夠享受與她幼時一樣的快樂。

經過多地考察之后,農場最終選址在了四川都江堰市蒲陽鎮(zhèn)花溪村,占地大約1200多畝,有豐富的地勢,包括山地、河流、田野等。隨后團隊因地制宜,自行設計并搭建了木屋,開設了菜園、花園、養(yǎng)雞場、養(yǎng)兔場等等。
Mickey媽媽說:“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夏天經常和姐姐一起捉螢火蟲玩,這個記憶一直留到現在。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地方,螢火蟲越來越少,心里就感到難過,然后在農場發(fā)現了螢火蟲,我就想,如果我們的螢火蟲越來越多的時候,就證明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p>
這就是她創(chuàng)辦螢火蟲森林戶外學校的初衷。目前,花溪農場已接待了超過500家企業(yè)、機構和學校,單日最高接待量達1000多人次,累計超過10萬人。
2
花溪農場秉承自然教育理念,并組建了自己的教學和顧問團隊,因而擁有較強的自然教學研發(fā)能力。將自然教育理念系統(tǒng)化,并且在農場成功落地,這就是花溪的核心競爭力。
農場研發(fā)出6大類自然課程,能夠滿足一年四季、從幼兒到成年的不同需求。
作為一個市場化企業(yè),花溪農場不靠農產品賺錢,靠什么產品來造血和持續(xù)呢?那就是自己獨立研發(fā)的6大類30節(jié)戶外自然教育課程。
行走在花溪農場,一草一木均是知識的殿堂,在自然中認識動植物及各類自然現象,學習自然生存常識等。
豐富多樣化的戶外課程體驗讓孩子們感到耳目一新,比如用情景劇來演示二十四節(jié)氣的變化,將一種農事活動做成一整天的學習課程。把常見的水稻生長過程及示范、收割稻米、打稻谷、做竹筒米飯、編稻草墊、整理稻草、制作稻草人等,做成了一個系統(tǒng)課程,類似這種系列課程還有很多很多。
而主題夏令營活動,則是他們的特色。發(fā)起建造樹屋的活動,邀請樹屋建造師和孩子們一同建造樹屋營地,實打實動真格上手扛木頭、釘墻板、搭屋頂。
在一個夏令營期完成這項大任務,挑戰(zhàn)自己,不像其他農莊來了一天玩玩就走了,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訓練,無論從動手能力、團隊協作、獨立能力上都能有很好的歷練,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體會到收獲感和成就感。
而在整個暑期的夏令營活動中是有多種課程供選擇的,除了專業(yè)性較強的戶外課程之外,激發(fā)孩子們創(chuàng)造力的課程也是豐富多彩:像戲劇探索體驗、原創(chuàng)道具、創(chuàng)意造型、定向越野、夜間尋找螢火蟲、潑水大戰(zhàn)、露天電影等等,還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游戲給孩子們多樣的選擇。
3
自2013年開園試營業(yè)后,幾次針對幼兒園寶寶們的活動下來,花溪農場“以大自然為天然課堂”的理念引起了業(yè)內不少同行的關注,紛紛表示能否向他們開放。隨后,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學校、培訓機構、團體組織成為花溪農場的合作伙伴。
各類媒體親子節(jié)目的熱播,讓觀眾們意識到在自然中進行親子活動非常有意義。于是,以花溪為大本營,專注于自然教育的YHC螢火蟲品牌成立。
2016年暑期,花溪農場推出了第一個暑期自然學?;顒?,吸引了來自各地的2400多名學生參加,學生和自然導師一起,完成了農場里約10個樹屋的建造。
在這里,他們白天還可以種地、摘菜、喂牛、觀察鳥類、認識植物,晚上可以看到滿天星星點點的螢火蟲。
截至目前,4年下來,累計有23個國家15萬人次來到這里與自然親密接觸。
花溪農場與政府部門合作,舉辦適合在農場開展的各類活動,讓農場的品牌知名度更高。花溪跟體育局合作,舉辦定向越野賽,比賽吸引了300多名青少年運動員參賽,共有60個代表隊參賽。這種融戶外休閑、娛樂運動,競技運動為一體的活動是非常受年輕人喜歡的。
花溪還跟科技局合作,參與了成都市科技周為期兩天的科普主題展示體驗活動,現場分為展示部分和互動體驗部分,吸引了大量大學生過來體驗。
與政府合作類的活動舉辦,很容易在當地各大媒體了解到活動的承辦單位,因此花溪農場隨著知名度的進一步提高,已經被旅行社納入了成都大熊貓旅游線路的旅游點。



4
農場用工一直是困擾莊主們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花溪農場也不例外。
但他們想了一招很湊效的方法,以工換食宿,招募志愿者。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用工策略,比如花溪招了兩個國外的志愿者,那就需要翻譯,而大學生為了在畢業(yè)前抓住機會練習口語,會爭先恐后地來報名,解決了農場忙碌時人手短缺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見到農場有外國友人在這里工作,頓時會覺得農場逼格高了一截。
另外像暑期實習生招募,都是利用學生的假期,和根據招募者本身的需要作為結合點來發(fā)起招募,效果簡直不同凡響。
如果你的農場現在還沒開始盈利,一定要去想你的標準化、規(guī)?;?、可銷售的產品是什么?
其實,這個產品可以是一個實物,也可以是一個服務。比如花溪農場的自然教育課程,完善而豐富的體驗活動,這就是花溪農場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