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 蓓,歐麗萍,梁永游,黃子軒,黃振文,農繼勝,黃大勇,黃國恩
(百色市經濟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站,廣西 百色 533000)
百色是廣西甘蔗主產區之一,近年來,由于受生產成本上升和國外低價糖沖擊的雙重影響,國內食糖價格一路下跌,制糖企業面臨普遍虧損。進廠原料蔗價格降低,人工、肥料等種蔗成本不斷上漲,農民種蔗積極性下降。百色市甘蔗種植面積由2013年的153.05萬畝降到2018年的71.6萬畝,蔗糖產業形勢嚴峻。從2014年開始,百色市按照廣西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促進我區糖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桂政發〔2013〕36號)文件精神,實施甘蔗“雙高”基地建設,力爭通過“雙高”基地經營規模化、水利現代化、種植良種化及全程機械化,達到全市蔗糖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是“雙高”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之一,生產機械化也是甘蔗生產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基于上述背景,本試驗主要通過甘蔗機械化種植與人工種植對比試驗,目的是分析甘蔗機械化種植與人工種植的效益、效率,為百色市“雙高”基地全程機械化提供依據。
本試驗地點位于百色市田東縣平馬鎮百林村“雙高”糖料蔗基地內,試驗地表層土壤類型為含砂棕泥土,旱平地,中壤,偏堿性。
本試驗參試品種:桂糖31號。
參試機械有深耕機械:桂旋1SST-170E型淺翻深松機;種植機械:廣西欽州力順2CZX-2型;培土機械:3ZP-0.8型甘蔗中耕培土機;收獲機械:柳工S718甘蔗收割機。
參試肥料:新方向甘蔗專用配方肥(22-8-18)。
本試驗在同一地塊上分兩個區域進行試驗,分別分三個小區,每個小區1畝,每個小區四周設有兩行保護行。
機械種植、傳統人工種植均采用淺翻深松機進行深耕深松,兩犁兩耙一開行,作業深度35cm左右,土壤疏松細碎;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新方向甘蔗專用配方肥100㎏,2%蚍蟲啉顆粒劑2.5㎏,2016年3月11日種植,機械種植采用甘蔗聯合種植機種植,行距1.2m,寬窄行種植,寬行1.2m,窄行0.45m,種植品種為桂糖31號,機械種植調節雙行下種量,每米約12個芽,折算下種量6944個芽/畝,放蔗種、施肥、施藥、覆土、蓋地膜全部機械完成。人工種植采用人工砍種,每截兩個芽點,人工擺放,雙行下種,每米12個芽點,折算下種量6944個芽/畝,人工施肥、施藥、覆土、拉蓋地膜;5月24號,人工種植采用中耕培土機中耕培土,并配合施用甘蔗專用肥50公斤/畝進行追肥,中耕培土及施肥機械一次性完成,人工種植采用牛工中耕培土,人工施肥、覆土;分別于7月8日和9月21日用甘蔗專用除草劑48%的甲滅敵草隆進行田間除草;2017年1月22日人工種植采用甘蔗收割機砍收,人工種植采用人工砍收。
2016年12月底,按《中國甘蔗品種志》[5]對甘蔗農藝性狀術語所定義的方法,調查莖高、莖徑、莖數等主要農藝性狀。在每小區選取中間行連續調查50株有效株的株高和莖徑,并記錄各小區的全部有效莖數,計算理論單莖重及每畝的有效莖數;2017年1月22日砍收,分區進行實地測產,每個處理砍收三個點,每點0.1畝,計算平均產量,結果見表1。
1.6.1 農藝性狀及產量對比

表1 “雙高”基地機械化種植與人工種植甘蔗性狀和產量調查結果表
由表1可見,機械化種植甘蔗莖高比傳統人工種植甘蔗株高高15.57㎝,莖徑大0.14㎝,畝有效莖數少555條,畝產量少0.323噸。1.6.2 經濟效益對比
經濟效益畝產值按照廣西2016/2017年榨季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定價480元/噸計算,生產成本按照百色市農資成本及用工費用水平計算。

表2 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收入和成本調查結果表
由表2可見,傳統人工種植畝產值比機械化種植畝產值多155元,機械化種植成本為2300元/畝,傳統人工種植成本為2988元/畝,機械化種植比傳統人工種植畝純收入多533元。
本次“雙高”基地甘蔗機械化種植與傳統人工種植試驗表明,采用機械化種植比傳統人工種植莖徑增加0.14cm、莖高增加15.57cm,畝有效莖數減少555條,畝產減少0.323噸,畝產值比人工種植減少155元,機械化種植生產、種植成本比傳統人工種植成本少688元,機械化種植畝純收入比傳統人工種植多533元,達872元/畝。
從機械化種植及傳統人工種植產量上來看,甘蔗機械化種植產量并不占優勢,反而比人工種植產量還低,雖然機械化種植莖徑、徑高比人工種植的要稍高,但是由于機械化種植畝有效莖數減少,所以產量比人工種植的產量低,機械化種植畝有效莖數減少原因可能是機械化種植過程中,機手操作機具熟練程度不足,下種量減少。
2.2.1 甘蔗機械化種植效果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效率、低成本適合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二是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在節約勞動力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效果顯著,促進了甘蔗機械化種植的迅速發展,提高了廣大蔗農的種蔗積極性和種植大戶、合作社購機積極性;三是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有利于蔗糖產業規模化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2.2.2 甘蔗機械化種植存在的問題。目前,百色市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還面臨以下幾個難題:一是受地理因素制約,百色市大部分蔗區屬于丘陵山區或喀斯特地貌區,地塊相對小、分散、坡度大,田間有石塊等影響機械作業;二是蔗農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分田到戶以來,部分蔗農接受的是各耕各的地的傳統思想,對“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土地整治要求破除田埂“小塊并大塊”的做法比較抵觸,難以做到地塊連片,影響機械化耕作;三是機具適應性不強,機收質量差,含雜率高,宿根性弱,對蔗蔸碾壓嚴重;四是機具的價格高,機具穩定性不足、維修保養成本高,廠家技術支持不到位,購機方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組織能力、服務能力等不足,影響購買機具的積極性;五是制糖企業運輸綠色通道不順暢,目前機收采用的是切段式收割,切段式收割相對于整條式收獲具有損耗高、對進廠時間有嚴格要求、扣雜多等特點,為了適應原料蔗切段式收獲要求,制糖企業需要進行部分工藝改造,要增加成本,部分制糖企業改造工藝的積極性不高;六是部分種植機械供種要多人輔助,自動化程度低。
2.2.3 破解百色市甘蔗生產機械化難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認清形勢。近幾年來,百色市蔗糖產業萎縮嚴重,蔗農紛紛改種其他作物或外出務工,主要原因是廣大蔗農普遍認為種蔗收益低,從本試驗的結果來看,甘蔗采用傳統的人工種植方法,每畝甘蔗的收益只有339元,相比其他產業的收益或務工收入要少得多,蔗農自然不愿意種蔗。如何提高甘蔗的每畝收益是百色市蔗糖產業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通過本試驗比對,甘蔗采用機械化種植每畝的收益是872元,是人工種植收益的2倍多,因此,實行甘蔗機械化種植可以降低勞動成本、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綜合效益,推廣甘蔗機械化種植是提高種蔗收益的有效途徑。二是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百色市蔗糖產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走產業化道路,按照“雙高”基地建設的要求,要做到生產規模化、水利現代化、生產機械化、良種良法化,要實現這“四化”必須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破除小農意識,堅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三是積極探索新型經營模式。制糖企業作為原料蔗生產、加工的數量計劃者、質量管控者和收益實現者,在甘蔗生產過程中應處于中樞的地位,其緊密參與對產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百色市應以制糖企業為主體建設“雙高”基地。積極探索“制糖企業+農戶”、“制糖企業+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戶”、“制糖企業+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合作社”等以制糖企業為主體參與建設“雙高”基地的多種經營模式,從而進一步促進甘蔗生產機械化一條龍服務發展。四是強化培訓,應定期開展農機手操作技能培訓,確保農機手能熟練的操作機具,不斷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