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廷林,馬錦錚,黃 程,姜 爽,黃立寧
(1.廣西農墾糖業集團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317;2.橫縣蔗糖辦,廣西 南寧 530300)
廣西農墾糖業集團良圻制糖有限公司位于廣西橫縣六景鎮,近年甘蔗種植面積0.55萬公頃,年產原料蔗50萬噸左右,糖廠日榨量為4300噸。蔗區大多實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栽培制度,主栽品種為新臺糖22號、桂糖42號、桂柳05136和桂糖46號。該公司近五個榨季平均糖分為13.86%,平均產糖率為12.29%,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排在墾區及周邊糖廠前列,多年來在全國糖業績效同業對標活動中先后獲得“綜合績效標桿企業”和“甘蔗單產標桿企業”稱號。本文主要分析良圻蔗區特有的影響甘蔗糖分提高的不利因素,并對采取提高糖分的對策進行總結,為共同提高甘蔗內的質量、甘蔗糖分和經濟效益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橫縣六景鎮建有風力發電站,六景鎮自然氣候風大是附近出名的,故凡有大風影響,良圻蔗區甘蔗倒伏比周邊蔗區嚴重,甘蔗倒伏后葉片相互交錯、重疊蔭蔽,群體光照不均勻,光合效率低,因而顯著降低甘蔗產量和糖分。2017/2018年榨季測定新臺糖22號新植蔗倒伏和不倒伏的糖分結果,見表1。

表1 甘蔗倒伏和不倒伏糖分測定結果表 單位:%
由表1可知,倒伏甘蔗比不倒伏甘蔗平均糖分降低0.99個百分點,純度降低3.66個百分點,還原糖增加0.18個百分點,糖價按6000元/噸計,每萬噸甘蔗糖廠收入減少51.0萬元。
良圻制糖近5個榨季開榨時間最早是11月10日,最遲收榨時間為4月18日,榨期比周邊糖廠長。當開榨早的時候前期甘蔗未完全成熟,后期甘蔗退糖,故榨季前后期糖分比甘蔗成熟高糖期糖分低。良圻制糖近5個榨季各月糖分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月份糖分統計結果表 單位:%
由表2可見,甘蔗未完全成熟的11月份和12月份平均糖分比成熟期的1~3月份糖分分別降低0.92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甘蔗成熟期的4月份糖分又比成熟期的糖分降低0.32個百分點。
良圻蔗區每年約有0.1萬公頃年年翻種,新植蔗面積達甘蔗總面積的55%~60%。新植蔗成熟期比宿根蔗遲,但新植蔗在開榨前期同樣要砍運進廠,故對甘蔗糖分造成一定的影響。良圻制糖近5個榨季11月中旬全蔗區新臺糖22號采樣化驗糖分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年根甘蔗11月中旬糖分分析結果表 單位:%
由表3可知,新植蔗11月中旬平均糖分比宿根蔗低0.79個百分點。
良圻蔗區部分蔗農片面追求高產,施肥偏多,666.7m2施28%復混肥200~300kg,尿素60~80kg,同時在8~10月還追施20~30kg尿素作壯尾肥,雖然獲得單產7~9噸/666.7m2,但也會造成甘蔗成熟期推遲和糖分降低。三個榨季測定施壯尾肥和不施壯尾肥的新臺糖22號新植蔗11月底糖分結果,見表4。

表4 施壯尾肥與不施壯尾肥11月底糖分測定結果表 單位:%
由表4可見,新植蔗11月底施壯尾肥的甘蔗比不施壯尾肥成熟期推遲,糖分降低0.81個百分點。
由于廣西農墾畜牧集團豬場的生產規模在良圻農場不斷擴大,目前已達到年出欄生豬50萬頭以上,產生大量的豬糞水,可灌甘蔗面積近5000畝。甘蔗地灌豬糞水對提高甘蔗產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造成甘蔗糖分降低很明顯。2018年測定常灌(一年3次以上)豬糞水的甘蔗和不灌豬糞水的甘蔗糖分,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常灌豬糞水的甘蔗比不灌豬糞水的甘蔗平均糖分降低1.42個百分點,純度降低3.39個百分點,還原糖增加0.07個百分點。

表5 常灌豬糞水和不灌豬糞水甘蔗糖分測定結果表 單位:%
推廣甘蔗優良品種是提高甘蔗產量和糖分最有效的栽培措施之一。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十分重視良種的推廣工作,每年引進5~7個區內外新品種進行品比試驗,以篩選出適應本蔗區種植的優良品種。近年早熟高糖新品種推廣較快,桂糖42號、桂柳05136高糖良種由2014年的16公頃增加到2017年的2100公頃,2018年又增加到3575公頃,分別占蔗區總面積的38%和65%。同時加大力度限制種植臺糖98/0438、粵糖86/368、西大引11號、粵糖94/128和新臺糖28號等低糖品種。低糖品種由2014年占總面積5%到2016年降低到0.5%,2017年基本淘汰完畢,對提高甘蔗糖分起到較大的作用。2016/2017年榨季分析高糖品種與普通品種糖分,結果見表6。

表6 高糖品種與普通品種糖分分析結果表 單位:%
由表6可知,高糖品種桂柳05136、桂糖42號榨季平均糖分比普通品種新臺糖22號提高0.65個百分點和0.66個百分點。
實行蔗稍留種,不但減少甘蔗用種量,降低生產成本,而且保證發芽整齊粗壯,還可以提高原料蔗質量和糖分。2016/2017年榨季對新臺糖22號春植蔗留種與不留種原料蔗進行糖分化驗分析,結果見表7。

表7 新臺糖22號留種與不留種糖分化驗結果表 單位:%
由表7可知,榨季前期留種原料蔗糖分比不留種原料蔗糖分提高0.52個百分點,隨著甘蔗成熟,糖分提高逐漸減少,到2月份只提高0.12個百分點,11~2月平均提高0.32個百分點。本公司按年產50萬噸原料蔗,蔗尾留種原料蔗占45%,蔗尾留種原料蔗比不留種原料蔗平均糖分提高0.32個百分點,回收率87%,糖價6000元/噸計,糖廠每年通過蔗尾留種增加收益375萬元。
良圻蔗區螟蟲已成為甘蔗主要蟲害,普遍危害較重。甘蔗從種到收均受其害,苗期受害造成枯心苗,中后期受害造成螟害節、風折和死尾,使甘蔗產量和糖分受到嚴重損失。經調查測定螟害造成風折、死尾的甘蔗比正常甘蔗平均單莖重減少0.54kg,平均糖分降低3.16個百分點;全蟲節甘蔗比無蟲節甘蔗重量下降10.88%,糖分降低2.18個百分點。因為螟蟲具有遷移性,單家獨戶用藥很難達到全面控制螟蟲危害的目的,推廣全蔗區統防統治尤為重要。2011年起至今,良圻蔗區通過補貼農藥費用的辦法利用20%氯蟲苯甲酰胺SC進行統防統治甘蔗螟蟲,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經農務技術人員對統防統治前后相同60多戶蔗農兩年調查統計分析,防治和效益結果見表8。

表8 統防統治甘蔗螟蟲效果和效益表
可見,通過全蔗區統防統治甘蔗螟蟲,可大大減少枯心苗,降低風折、死尾率和蟲節率,有效地增加甘蔗產量和提高糖分,相當于增加產量0.18噸/畝,提高榨季糖分0.47%。
甘蔗地膜覆蓋栽培是目前高產高糖栽培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通過地膜覆蓋,起到增溫、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良好物理性狀的作用,從而加快甘蔗萌發,保證苗全苗壯,促使甘蔗根系發達、分蘗多、生長旺,達到提高單產和提早積累糖分的目的。大量的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證明,甘蔗蓋膜比不蓋膜畝增產1噸左右,比同植期的甘蔗糖分提高1%左右。良圻蔗區2005年率先推廣使用蓋膜器進行地膜覆蓋,大大提高蓋膜效率,使地膜覆蓋全蔗區很快得到普及,近10年來每年地膜覆蓋面積達新植面積70%以上。蓋膜率走在墾區及周邊糖廠蔗區的前列。由于大面積推廣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但提高了蔗區的甘蔗單產,同時也促進甘蔗提早成熟,提高甘蔗糖分,從而提高糖廠的產糖率和經濟效益。
冬植蔗生長期比春植蔗根系發達,早生快長,能充分利用5~6月的陽光和雨水旺盛生長,生長期比春植蔗長2個月左右,一般比春植蔗增產10%~20%,糖分在開榨初期比同期春植蔗高0.5%~1%。良圻蔗區多年來實行一年一宿的栽培制度,已形成砍蔗尾留種,然后種植蓋膜的習慣,每年冬植蔗占新植面積60%以上。由于該蔗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冬植蔗,實行早種早管,延長甘蔗生長期,不但提高了甘蔗單產,同時也提高了榨季初期的蔗糖分。
使用甘蔗夾裝機裝蔗具有減少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節約裝車成本和提高裝車效率等優點,良圻蔗區自從2012/2013年榨季起在全蔗區推廣普及使用。但使用甘蔗夾裝機裝蔗的同時也會產生夾帶泥沙、石頭等雜物大大增加的弊端。為了解決這個不利因素,2013年12月良圻制糖有限公司科技人員首次改造甘蔗夾裝機夾持機構(2014年6月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試用效果良好后即在蔗區利用補貼辦法鼓勵機主改造,公司每臺補貼500元改造費,所有75臺夾裝機全部完成改造。

表9 改造甘蔗夾裝機前后部分指標對比表
全蔗區推廣使用改造后的夾裝機裝蔗夾帶雜物大大減少,明顯提高了甘蔗質量,從而提高了生產率、產糖率,節約生產成本。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夾裝機改造前后部分指標對比,見表9。
可見,改造甘蔗夾裝機后全榨季濾泥與蔗比降低0.01個百分點,糖分提高0.85個百分點,產糖率提高1個百分點。從2013/2014年榨季至今,良圻蔗區堅持使用改造后的夾裝機裝蔗大大減少了原料蔗的夾雜物,從而提高了生產安全率、蔗糖分和產糖率,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