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管理會計運用管理與財務統一起來的形式,在企業內的地位越來越高。企業管理人員運用財務信息來管理、規劃與決策企業經營項目,而企業高層領導則運用管理會計做出科學的決策。文章主要分析了管理會計的內涵與分類,講述了企業中管理會計模式的應用,并詳細闡述了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模式時需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企業;管理會計;分類;應用分析;注意事項
新形勢下,管理會計模式在企業內的作用日益明顯,但在具體使用中,對管理會計仍存在很多影響因素,極大影響到管理會計模式對企業經營起到的促進作用。當前,管理會計使用區域還不夠廣泛,沒有發揮出其本質效果,為此,需要我們注重對管理會計方法的研究,在企業經營中充分挖掘管理會計的價值。
一、管理會計模式的內涵
以現代化管理知識為基礎的管理會計,是會計和管理二者相統一的產物。為靈活使用管理會計方式,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管理會計辦法。管理會計模式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用來體現管理經濟業務的會計手段和完成本職工作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而作用于會計主體的方式,它通常具備系統性、針對性、實踐性等特點。眾所周知,會計分成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部分,而管理會計模式按照這一規律構成了一個包含多種方法的綜合體系,每種方法都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共同發揮管理會計模式在企業內的重要作用[1]。管理會計模式的目的在于利用當下的經濟數據做出相關預測和決策,對所開展的重要業務進行嚴格控制和分析,以實現增加經濟收益的根本目標。管理會計模式無疑均來源于會計業務的實踐之中,員工通過自身的工作經驗概括和總結出有效的管理會計措施,再運用于所負責的會計工作中,如此不斷循環,從而豐富優化了管理會計模式。
二、管理會計的功能
(一)提供管理數據
企業在運營管理中需要諸多數據信息,除了需要財務會計方面的財務數據、生產運營數據,同時還需要諸多以特殊形式存在的數據。這些數據必須可以反饋實際狀況及預期狀況,而且可以體現以往及今后情況,是企業在做出決策時不可或缺的信息。針對企業管理者而言,為實現企業的穩定發展必定少不了經營決策,但在制定運營決策時數據是十分關鍵的。為得到更多數據,必須要高度關注管理會計,通過管理會計方式從各個渠道獲取信息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加工與處理,最后為運營決策提供更大地幫助。
(二)直接參與決策
企業運營管理中,最關鍵的是對今后的發展做出決策。為此,在企業運營管理階段,企業管理人員要按照相關數據對企業的生產運營趨勢做出決定,這一過程對企業經營而言是十分關鍵的。企業經營發展中,決策關系到企業今后的經營狀況,管理人員要做出決策就必須以相關數據為前提,這些數據的出現少不了管理會計的支持。為此,管理會計的運營決策上所起到的功能是能夠直接參與,而且管理會計能夠通過多種方法采集數據,所以在數據的形成上十分重要,企業對今后的經營項目進行規劃,目的在于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三、企業內管理會計模式的運用
當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使用正處于一個重要時期,需要積極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形成企業獨特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從而滿足企業經營機制變化的需求,確保企業生產運營的高效性,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適應水平。下文講述了管理會計模式在企業內的具體運用。
(一)規劃、管理與決策相統一
管理會計并非指以往簡單的核算,而是指對企業規劃、管理和決策的有效融合。合理規劃屬于管理會計模式中較為關鍵的環節,其包含預測研究、決策分析與預算編制等辦法。通過有效結合,能夠采取合理的規劃辦法對企業經營項目展開規劃。經驗的預測研究屬于一種事前的預見處理,主要指公司的領導者針對企業今后的經營發展所能創造的經濟收益及今后發展方向的預判[2]。通過對公司成本及利益的動態研究,能夠幫助公司決策人員及時采用適當的策略,不斷增加企業的利潤,同時還要注意對顧客價值及企業利潤展開分析,采用內外因素相互影響的預測研究方式。
運營決策分析主要指在企業生產運營方案中,為實現某個目的,通過正確分析該方案及運營決策,提出合適的方針政策。為評定方案是否可行,需要對公司的總成本和總利潤展開比較分析,保證所做出的運營決策是準確的,而且可以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在考量了各種狀況之后,對企業今后的發展所做出決策;對該決策的各項標準進行分析,制定出企業今后發展的方案;通過監控實行環節,來判定其是否滿足已確定好決策,對其中的不足進行調整[4]。采取這種辦法,能夠促使公司領導者及時掌握實際情況,并積極參與到公司的運營管理工作當中。此外,還可以采取管理會計模式作出科學的運營策略,不斷提升企業的經濟利潤。
(二)績效評價
在各大企業內均有考評措施,但企業通常是以會計指標信息作為考評的標準,并由此予以獎勵和懲罰。一個公司的成本研究屬于管理會計的基礎內容,考評是基于企業內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間出現的差額來計算的,這一過程,較為常用的方法是審計法、對比分析法。而企業在使用管理會計方法時,主要采用考評手段來評估每個責任機構的績效。通過實際與預算相比較,找到其中存在的差別,對差別的原因加以研究,結合研究結果對相關員工的績效展開考核。這種途徑不但具有導向性,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職員,同時還為今后長遠的發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極大地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管理質量。
(三)促進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就當下的經濟形勢來說,還沒有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正式管理會計機制。針對管理會計模式的理論探究著作正處在貧瘠狀態,對該領域的研究十分狹隘,缺少時代特征。管理會計模式的理論探究缺失造成實踐能力低、創新水平不高等現狀。通過調查表明,當前國內有很多小型公司依舊采用人工記賬模式,針對電算化系統的引入效率也很低,對該技術的利用與掌握正處在初級階段,缺少掌控能力,所以需要促進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四)優化企業內管理體系
企業中的管理體系是使職員衡量自身權責的標準,若內部管理非常混亂,缺少規章制度的制約,將會影響到企業管理會計業務的順利開展。當前,企業運營管理能力雖有所上升,但很多企業的管理體系均是空放,未體現應用的價值。其中,不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是制約管理會計開展的因素之一。企業結合管理會計體系在對職員組織基礎性培訓時,由于制度的落后性和脫離社會實際情況等原因,無法發揮出財務管理機制的真正作用,所以,優化企業中的管理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五)培養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提高領導者的管理會計觀念
在管理會計概念的指導和內部管理體系的約束下,管理會計模式的使用也離不了企業會計者的專業素質和領導者的管理會計觀念。國家在對管理會計部門的設立及組織結構上未形成統一標準,很多企業未建立專業的機構與團隊來履行管理會計職責,自然就無法有效使用管理會計,加之會計從業者在會計職務上自我判定能力不高,不能熟練履行管理會計基本職能。為此,注重培育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趨勢。同時,要強化對企業領導者的理論知識培訓,提高對管理會計的了解,將管理會計置于企業管理的重要位置,如此方可更好地將管理會計模式有效用于企業運營活動中,為企業創造最大化利潤。
(六)創建良好的企業環境
為了在企業內更好地使用管理會計模式,必須要針對管理會計創建科學的平臺。首先,要創建一個融洽的企業環境,在企業內更好地應用管理會計模式。其次,制定現代化企業機制,由此發揮出管理會計的作用,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管理會計已變成企業內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管理會計既是企業做出決策的前提,又有較強的時效性。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經鞏固與全面發展國內市場,促使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這一過程,管理會計模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企業管理者積極引用管理。
參考文獻:
[1]華宇哲.淺議如何推進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J].科技經濟市場,2018 (11):24-26.
[2]趙慶玲.關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體會[J].經貿實踐,2018 (24):67.
[3]高潔.管理會計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運用的可行性研究[J].經貿實踐,2018 (23):83.
[4]趙祖華.管理會計在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 (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