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月 楊秋英 王潔


摘要:目的? 探討艾滋病臨床用藥方案與CD4細胞的關系,以期為艾滋病后續治療起到積極的理論支持。方法? 選取某臨床醫院2012年12月~2017年10月統計的732例艾滋病患者基線和隨訪數據,分析所有患者基線及隨訪治療方案,將CD4個數作為評判標準,主要研究基線治療以及隨訪治療后患者CD4細胞個數的變化情況。結果? 臨床數據中患者的所有治療方案中,有五組治療方案:3TC+AZT+EFV、3TC+AZT+NVP、3TC+D4T+EFV、3TC+D4T+NVP和3TC+TDF+EFV占總方案的93.03%,且其中我國抗HIV治療方案主要應用3TC+AZT+EFV和3TC+D4T+EFV,全部數據中未換藥組占比79.97%;在治療過程中,CD4提高的患者占64.30%。結論? 艾滋病臨床治療中,治療方案3TC+AZT+EFV、3TC+AZT+NVP、3TC+D4T+EFV、3TC+D4T+NVP和3TC+TDF+EFV被廣泛應用,我國臨床治療以方案3TC+AZT+EFV和3TC+D4T+EFV為主,且各種治療方案對于HIV病情有相對較好的穩定作用。
關鍵詞:艾滋病;HIV;治療方案;CD4
中圖分類號:R512.9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2.048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2-014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DS clinical drug regimen and CD4 cells, in order to provide posi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AIDS. Methods? Baseline and follow-up data of 732 AIDS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7 in a clinic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Baseline and follow-up treatment plans were analyzed. The number of CD4 was used as the criterion. The main study was after baselin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treatment. The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CD4 cells in patients. Results? Among the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clinical data, there were five treatment regimens: 3TC+AZT+EFV, 3TC+AZT+NVP, 3TC+D4T+EFV, 3TC+D4T+NVP, and 3TC+TDF+EFV.,which were in overall plan,which were 93.03% in overall plan, and China's anti-HIV treatment program mainly used 3TC+AZT+EFV and 3TC+D4T+EFV. The proportion of the unreplaced group in all data was 79.97%.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ith CD4 increased accounted for 64.30%.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IDS, the treatment options 3TC+AZT+EFV, 3TC+AZT+NVP, 3TC+D4T+EFV, 3TC+D4T+NVP and 3TC+TDF+EFV are widely use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 China is 3TC+AZT+ EFV and 3TC+D4T+EFV are the main, and various treatment options have a relatively good stabilizing effect on HIV disease.
Key words:AIDS;HIV;Treatment plan;CD4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傳染病。HIV病毒的主要攻擊對象是CD4-T淋巴細胞,隨著CD4細胞被大量破壞,人體的免疫細胞不再能識別其他病原體,免疫功能逐漸喪失,從而易感染多種疾病甚至發生惡性腫瘤[1]。因此,CD4細胞的數目能直接反映人體免疫功能,常被用作HIV患者免疫系統受損害程度的一個檢測指標[2]。本文根據醫院臨床數據,研究了我國主要抗艾滋病藥物以及治療方案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隨訪過程中CD4-T淋巴細胞的變化情況,希望為艾滋病的后續治療研究提供數據及理論支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某臨床醫院2012年12月~2017年10月732例艾滋病患者基線數據和隨訪數據。其中,基線數據包括:初始治療方案,患者CD4個數、CD8個數以及病毒載量等有關艾滋病治療的關鍵信息;艾滋病確診時間、感染途徑、各類并發癥情況和血液等常規檢查數據;性別、身高、體重、年齡、住址等個人基礎信息。隨訪數據包括:隨訪治療方案、隨訪時間點、CD4、CD8個數及病毒載量、用藥后的毒副反應及并發癥情況和其他常規檢查數據等。通過分析臨床數據中732例艾滋病患者信息的所有治療方案,采用拉米夫定(3TC)+齊多夫定(AZT)+依非韋倫(EFV)、3TC+AZT+奈韋拉平(NVP)、3TC+司他夫定(D4T)+EFV、3TC+D4T+NVP和3TC+替諾福韋(TDF)+EFV五組治療方案的有681例;同時結合基線數據和隨訪過程中治療方案的變化,有換藥記錄的有609例。
1.2方法
1.2.1艾滋病治療情況分析? 整合同一患者的基線數據和隨訪數據,選擇CD4個數作為評判標準,使用軟件Excel 2010研究基線治療以及隨訪治療后患者CD4細胞個數的變化情況。
1.2.2艾滋病用藥情況分析? 統計分析臨床數據中所有患者的初始治療用藥方案和隨訪治療用藥方案,研究其治療方案的變化情況。用藥方案中涉及到的藥物主要包括:3TC、AZT、D4T、NVP、EFV、英地那韋(IDV)、去羥基苷(ddI)、利托那韋(Kaletra)、TDF等,是由其中的幾種藥物搭配組合成多套治療方案,是國家正式批準的一線抗艾滋病治療藥物及治療方案。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軟件SPSS 24.0分析基線用藥和CD4個數情況,及在隨訪過程中CD4個數的變化情況及用藥效果。
2結果
2.1初始及隨訪治療方案分析? 統計分析臨床數據中732條患者信息的所有治療方案,有5組治療方案的共681例,占總方案93.03%,其中包括:3TC+AZT+EFV(440例)、3TC+AZT+NVP(67例)、3TC+D4T+EFV(87例)、3TC+D4T+NVP(50例)和3TC+TDF+EFV(37例)。所以,選這5種治療方案為研究對象。整理基線數據和隨訪數據,患者初始治療方案及隨訪治療方案結果見表1。
初始治療方案與隨訪治療方案相同表示未換藥,不同表示因某些原因換到隨訪用藥方案,再次篩選剩余609例。未換藥組共計487例,占總數的79.97%。方案一中未換藥比率為84.00%,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三10.00%;方案二中未換藥比率為72.50%,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一12.50%;方案三中未換藥比率為74.70%,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一15.66%;方案四中未換藥比率為59.38%,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二25.00%;方案五中未換藥比率為100.00%,方案五未見更換其他用藥方案。持續用藥方案中,方案一占58.46%,占比最高,方案三次之,為17.90%。
2.2治療效果分析? 將每個患者的隨訪記錄逐條對比,即將該患者本次有效的隨訪記錄中CD4個數與上一次隨訪記錄CD4個數做比較,增加則記作病情好轉,降低或相等則記作病情未好轉。為了評價治療效果,選擇CD4細胞個數的增長與否表示有無療效。計算用藥后CD4個數與用藥前CD4個數之差,若為正數,表明CD4細胞個數增加,視為治療有效;若為非正數,視為治療無效,得到結果如圖1所示。為了更直觀地分析用藥效果,將圖1中數據排序,得到結果如圖2所示。分析圖1和圖2及其數據得到:在治療過程中,CD4提高的患者占到64.30%,各種治療方案對于HIV病情有相對較好的穩定作用。
3討論
艾滋病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其危害主要使患者免疫系統受到創傷,免疫功能下降[3]。CD4細胞是艾滋病病毒攻擊的主要對象,CD4細胞的檢測結果對艾滋病治療效果和患者免疫功能的判斷有重要作用。
在我國臨床抗HIV藥物中,常用藥物有:3TC、AZT、D4T、ddI、TDF、EFV和NVP,并由其中3種藥物組成5大治療方案。①3TC:化學名為雙脫氧硫代胞苷(Dideoxythiocytidine),是由加拿大蒙特利爾的Lady Davis研究所和加拿大生化公司聯合研制,1991年開始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各地醫院作Ⅰ/Ⅱ期臨床驗證,其在試管試驗中有抑制HIV顯著效果,且毒性極低。②AZT:化學名為雙脫氧疊氮胸苷(Zidovudine)或疊氮胸苷(Azidothymidine),是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IC)研制的一種化學合成抗癌藥物,1987年被FDA批準正式用于臨床。AZT的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與HIV病毒的逆轉錄酶發生爭奪從而阻止HIV的DNA合成,進而阻止了HIV的復制,其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因而降低血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③D4T:化學名為雙氫雙脫氧胸苷(Dihydrodideoxythymidine),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研制,1994年被FDA批準作為處方藥使用,其對骨髓造血毒性遠遠小于AZT[4],其主要副作用和ddI類似。④ddI:化學名為2',3'-雙脫氧次黃苷(Didanosine),是由美國BMS(Bristol-Myers Squibb)藥廠研發的,是用氟、氮、氨基團等取代疊氮基團產生的衍生物,為核苷類逆轉錄抑制劑。1991年被FDA批準正式上市,是在研究AZT抑制HIV的作用機理后提出并合成的,其主要副作用會破壞末梢神經,引起手部和足部麻痹灼熱。其中3TC、AZT、D4T、ddI和TDF為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類藥物,上述藥物主要作用機理是選擇性的與HIV逆轉錄酶結合、抑制逆轉錄酶活性,最終影響HIV的復制[5]。另外,EFV和NVP屬于NNRTIs類常用藥物,能選擇性地作用于HIV逆轉錄酶的某個位點,使HIV失去或降低活性從而抑制HIV的復制[6]。由于3TC具有很小的毒副作用以及較為良好的藥效,因此被廣泛使用在臨床中。
目前,國內常用“AZT+3TC+EFV”和“D4T+3TC+EFV”兩組方案作為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oviral therapy,HAART)的一線治療用藥方案,這兩組方案的臨床療效均穩定可靠,但也會有一定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7]。
統計分析本次臨床數據的基線和隨訪治療方案發現:有5種抗HIV治療方案得到廣泛應用,3TC+AZT+EFV、3TC+AZT+NVP、3TC+D4T+EFV、3TC+D4T+NVP和3TC+TDF+EFV,而在這5種治療方案中以3TC+AZT+EFV和3TC+D4T+EFV兩組治療方案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案,并且AZT方案組有更高的優先性。在治療過程中,全部數據中未換藥組占比79.97%,方案3TC+AZT+EFV中未換藥比率為84.00%,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3TC+D4T+EFV,占比10.00%;方案3TC+AZT+NVP中未換藥比率為72.50%,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3TC+AZT+EFV,占比12.50%;方案3TC+D4T+EFV中未換藥比率為74.70%,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3TC+AZT+EFV,占比15.66%;方案3TC+D4T+NVP未換藥比率為59.38%,次高比率為換到方案3TC+AZT+NVP,占比25.00%;方案3TC+TDF+EFV中未換藥比率為100.00%,此方案未見更換其他用藥方案。五種治療方案均包含3TC,體現出其臨床治療中所特有的高效性與很小的毒副作用,并且說明3TC對于其它藥物相互輔助治療能夠有很好的配合,是我國臨床用藥常用藥物。
將每個患者本次有效的隨訪記錄中CD4個數與上一次隨訪記錄CD4個數做比較,對比CD4細胞數量變化,提高病例約占總病例數的64.30%,可見各種治療方案對于HIV病情方面有相對較好的穩定作用。
綜上所述,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力有一定的缺陷,治療方案3TC+AZT+EFV、3TC+AZT+NVP、3TC+D4T+EFV、3TC+D4T+NVP和3TC+TDF+EFV被臨床廣泛應用,我國臨床治療以方案3TC+AZT+EFV和3TC+D4T+EFV為主。且在治療過程中HIV病毒主要攻擊對象CD4細胞個數有一定的增加。希望能為艾滋病的后續治療研究提供積極地數據及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第三版(2015版)[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5,7(5):385-401.
[2]孫建軍,王江蓉,盧洪洲,等.基線CD4水平不同HIV感染者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1):4-7.
[3]朱翠云.抗艾滋病毒藥物及治療方案[J].上海醫藥,2011,32(11):531-534.
[4]王江蓉,沈銀忠,孫建軍,等.我國目前一線抗HIV治療方案的療效與不良反應[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8):147-150.
[5]陸珍珍,蘇齊鑒,李璇,等.含替諾福韋或齊多夫定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案的療效比較和耐藥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43(9):1475-1478.
[6]王麗,解洪明,金春英,等.含齊多夫定或替諾福韋的兩組治療方案的早期療效評價[J].國際免疫學雜志,2018,40(2):154-157.
[7]王德步,毛紅,陳連清,等.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與齊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韋倫治療HIV方案的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6,29(28):41,43.
收稿日期:2018-11-13;修回日期:2019-1-10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