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張旭 白梅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虎紅平板凝集實驗(RBPT)和試管凝集實驗(SAT)兩種檢測方法的實驗結果,為提高布魯菌病實驗室檢測水平提供依據。方法? 同時采用RBPT和SAT兩種方法對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錦州市疾控中心布病免疫門診就診的高危人群2873份人血清進行布魯菌病實驗室檢測,對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RBPT的陽性率為53.11%(1526/2873),SAT的陽性率為52.41%(1506/2873)。RBPT與SAT總體陽性進行比較:敏感度為98.47%(1483/1506),特異性為96.85%(1324/1367),符合率為97.70%(2807/2873),兩種檢測方法符合率很高;RBPT與SAT 1:100++及以上陽性者比較,符合率為72.96%(2096/2873),兩種檢測方法符合率不高。結論? RBPT不能代替SAT用于布魯菌病的臨床診斷,對SAT凝集低滴度者應跟蹤調查。
關鍵詞:布魯菌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符合率
中圖分類號:R516.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2.059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2-017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wo methods of detection of tiger red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 (RBPT) an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SA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level of brucellosis laboratory. Methods? RBPT and SAT were used to test the results of Brucellosis in 2873 human serum from high-risk groups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disease in Jinzhou City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RBPT was 53.11% (1526/2873),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SAT was 52.41% (1506/2873). RBPT was compared with the overall positive SAT: sensitivity was 98.47% (1483/1506), specificity was 96.85% (1324/1367),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97.70% (2807/2873).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high; Compared with SAT 1:100++ and above, the RBPT was 72.96% (2096/2873),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not high. Conclusion? RBPT cannot replace the SAT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rucellosis, and the SAT agglutination low titer should be followed up.
Key words:Brucellosis;Tiger red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Tube agglutination test;Coincidence rate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布魯菌病(brucellosis,布病)歸入乙類傳染病,該病不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而且也嚴重危害畜牧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在臨床診斷上多用虎紅平板凝集實驗(RBPT)進行初篩,陽性者用布病試管凝集實驗(SAT)進行確診。二者相比較而言,SAT操作程序復雜,需要22 h才能出結果,而RBPT則更加簡便、快捷的得出結果,大大縮短了實驗的操作時間和患者的等待時間。為探討RBPT結果是否準確、能不能代替SAT方法,錦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對2873份人血清進行檢測,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錦州市疾控中心布病免疫門診就診的高危人群2873例。按常規方法采血、分離血清供檢測;布病虎紅平板凝集抗原、布病試管凝集抗原均由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感所提供,且在有效期內使用。
1.2方法及結果判定? 參照《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進行檢測和結果判斷[1]。
1.2.1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PT)? 將0.03 ml備檢血清與等量的虎紅平板凝集抗原(試劑需室溫平衡30 min)在載玻片上充分混勻,5 min內判定結果。出現肉眼可見顆粒或絮狀凝集為陽性(+);未凝集者為陰性(-)。
1.2.2試管凝集實驗(SAT)? 取5支小試管,第1管加入2.3 ml生理鹽水,第2試管不加,第3、4、5管各加入0.5 ml。吸取被檢血清0.2 ml加入第1管中混勻。吸取第1管中血清0.5 ml加入第2管和第3管,混勻后,從第3管開始進行倍比稀釋至第5管,混勻后將第5管0.5 ml棄去。將1∶10倍稀釋的試管凝集抗原各0.5 ml分別加入第2管至第5管中。則血清稀釋度從第2管到第5管分別為1∶25,1∶50,1∶100和1∶200。同時做陰陽對照,并制備判定比濁管。全部試驗管,對照管及比濁管充分振蕩后,置37℃溫箱中20~22 h,室溫放置2 h后觀察結果。以 1∶100++及以上為陽性滴度,1∶100+以下為低滴度,未凝集者判定為陰性(-)。
2結果
2.1 RBPT和SAT檢測結果? 2873份待檢血清分別用RBPT和SAT兩種方法進行檢測,其中RBPT的陽性率為53.11%(1526/2873),SAT的陽性率為52.41%(1506/2873)。在1347份RBPT陰性血清中,有23份SAT陽性,假陽性率為1.71%。RBPT與SAT總體陽性進行比較:敏感度為98.47%(1483/1506),特異性為96.85%(1324/1367),符合率為97.70%(2807/2873)兩種檢測方法符合率很高;RBPT與SAT 1∶100++及以上陽性者比較,符合率為72.96%(2096/2873)兩種檢測方法符合率不高,見表1。
2.2 RBPT與SAT陽性不符合結果? 1526份RBPT陽性和1506份SAT陽性血清中,有66份血清出現不相符情況。其中RBPT陽性SAT陰性59例,RBPT陰性SAT陽性(陽性滴度+低滴度)7例,見表2。
2.3 SAT凝集低滴度者復查結果? 本次實驗SAT低滴度者共725例,其中287例完成復查。其中11例SAT低滴度轉為陽性滴度,見表3。
3討論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屬細菌侵入機體所引發的傳染-變態反應性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關節肌肉疼痛、肝脾腫大和男性睪丸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轉為慢性則很難徹底治愈。該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我國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尤為嚴重,不僅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還會引起公共衛生事件,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錦州市也是遼寧省布病發病率較高的地區[2]。因此,準確、簡便、快速的檢測方法是防控布病疫情的關鍵環節。
本次實驗的2873例待檢樣本采用RBPT和SAT同時進行檢測,結果RBPT和SAT兩種實驗的符合率為97.70%,說明兩者檢測布病抗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在確證實驗SAT的結果判讀中抗體滴度為1∶100(++)及以上者才判定為陽性滴度更有診斷意義,而RBPT與SAT 1∶100++及以上陽性者比較,符合率為72.96%(2096/2873)兩種檢測方法符合率不高,其他實驗研究也有類似情況[3]。所以RBPT不能代替SAT用于布病的臨床診斷。RBPT結果只能大致推斷SAT結果,用作大面積布病篩查和初篩實驗使用。但由于RBPT實驗操作簡便快速,且在基層有很高的推廣度,仍對布病爆發的早期識別、緊急預防和治療有重大意義[4]。
在1526份RBPT陽性和1506份SAT陽性血清中,有66份血清出現不相符情況。其中RBPT陽性SAT陰性59例;RBPT陰性SAT陽性(陽性滴度+低滴度)7例,特別是編號為20150149和20151321的樣本滴度已經達到了1∶100++,說明SAT會存在假陽性,提示在臨床診斷中一定要結合流行病學和癥狀體征,避免誤診、漏診。特別注意SAT實驗有時會出現前滯現象,所以實驗過程中一定要按要求做足稀釋倍數以防漏檢。
對287份SAT凝集低滴度者跟蹤調查,在初次檢測的3~4周后再次進行復檢,結果有11例SAT凝集結果轉為陽性(滴度≥1∶100++)。這是因為SAT主要檢測 IgM類抗體[5],抗體滴度會隨病程長短而改變。說明對于RBPT凝集陽性而SAT凝集低滴度者進行復查十分有必要,提示在布病檢測中要重視對疑似患者的復查隨訪工作。
綜上所述,盡管RBPT操作方法簡便快捷但仍不能代替SAT。RBPT可適用于篩查,篩查陽性的樣本應用SAT進一步確診,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應用可提高檢測實效。目前仍需要布病研究者去不斷努力完善和深入研究,以解決布病檢測中提高靈敏度去除假陽性的目的。另外,與布病監測科室加強信息溝通,對SAT凝集低滴度者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發現轉陽的患者并加以干預,對布病的防控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 269-2019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9.
[2]田晶,張旭,白梅,等.2013年錦州市布魯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學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4(7):1026-1027.
[3]蘇曉玲,樊永貞,王佳敏,等.布病血清學檢測RBPT與SAT一致性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5,25(9):1357-1359.
[4]紹宏業,張帥清.107份人血清布魯氏菌病兩種檢測方法比較[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10):2294.
[5]王佳,徐衛民.布魯氏菌病血清學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8,3(2):149-152.
收稿日期:2019-1-7;修回日期:2019-3-1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