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巴特 曾真


摘要:對于縣鄉級國土管理部門來說,土地執法監察工作非常重要,但現有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流程效率低下,存在憑經驗甄別違法跡象、信息報送慢、違法行為判定和處置后置等問題。文章提出一種方法,利用移動網絡提供信息交換與共享,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提供數據顯示和分析,從根本上提高執法監察的效率,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
Abstract: For the land management sector in county and township-level, the land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but the current land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process is poor-efficienc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creening illegal signs by experience, slow submission of information, posted-judgment and posted-disposal of illegal acts.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method of used mobile network to provide information interchanging and sharing, and used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to provide data displaying and analyzing. It has radical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raised the level of land management.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國土資源;土地執法監察;移動網絡
Key words: GIS;land resources;land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mobile networks
中圖分類號:F30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11-0046-04
0 ?引言
目前,圍繞著省市縣三級的國土資源“一張圖”數據庫、數字化調查評價技術體系、國土資源中和監管平臺以及電子化辦公審批體系等國土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完成并得到廣泛應用[1]。作為國土資源管理末端的縣鄉級基層,工作方法比較傳統,信息化水平仍然滯后。
針對縣鄉兩級實際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利用GIS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對工作流程進行優化,配合信息系統的建設將執法監察工作前置、有的放矢,從違法行為發現、定性、查處等方面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現狀
目前縣級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行政管轄區域內的土地、礦產資源進行監管,通過以巡查為主,信訪熱線舉報為輔的手段獲得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線索,然后遵循執法工作章程進行處置。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違法行為查處成本和難度與發現時間的早晚成正比,發現得越晚,制止的成本和難度越大。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早整改是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常態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各縣級國土執法部門在管理執法監察工作管理方面主要采用縣鄉二級結構,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第一級為縣執法部門,負責管理下級部門,安排巡查任務,考核巡查工作,確定違法性質并按照執法工作章程處置違法行為;第二級為鄉鎮執法部門,負責行政轄區內的執法巡查,發現違法現象后進行信息采集,填寫巡查日志上報給上級,并配合縣級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置。
現有執法監察工作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①憑經驗甄別違法跡象。巡查時攜帶國土數據(土地批文、礦權信息、基本農田信息等圖紙)較為不便,即便通過圖紙界定范圍,實地判斷也比較模糊,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甄別違法跡象都是憑借經驗,容易造成疏漏。
②信息報送慢。巡查采集的照片、文字記錄等信息,需要回到駐地進行整理,并填寫巡查日志才能上報。上報途徑很多,有傳真、郵件或直接派人送紙質材料,但報送周期都較長,信息反饋慢。
③違法行為定性和處置后置。由于全縣的國土資源信息都在國土局匯總,所有對違法行為的定性工作目前都在縣級執法部門完成,鄉級執法中隊沒有數據或數據不全數據較老都無法完成違法行為的判定。違法行為定性大部分時間消耗在報送和下發上,對執法工作效率造成很大影像。同時部分行政處置工作也需要由縣級完成,如: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接受調查通知書》等都需要回到縣級執法部門完成,蓋章后在將紙質文件下發給鄉級執法中隊完成,工作周期長、效率低。
④工作考核片面。巡查工作到位與否單從填報的巡查日志進行考核過于片面,無法確定巡查人員是否按要求到達規定的區域進行巡視,容易造成管理疏漏。
⑤責任區域描述不清。巡查區域只有地名描述,范圍較為模糊,責任不清,如果人員發生變動,很難找到具體的巡查范圍,很難進行持續性管理,無法對巡查進行監督。
2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改進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采用GIS技術、SOA技術以及4G移動通信構建的國土資源動態執法監察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系統整合優化執法監察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信息系統基于B/S架構,主要結構如圖2所示,系統借助移動設備與服務器的通信交互,將國土資源數據、巡查信息、表單模板等信息集中存儲并共享給移動設備使用,支撐相應的服務和功能,實現國土資源瀏覽查詢分析、巡查采集信息上傳、軌跡回傳等業務功能,為縣級執法部門用戶提供Web端管理工具,為鄉級執法部門用戶提供移動端系統工具。
結合國土資源動態執法監察系統優化執法巡查工作流程,通過通信手段傳遞信息,將調閱國土資料,定性違法行為,下發行政通知、決定等部分工作前置,從而縮短信息傳遞時間,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執法工作的有效實施。
具體方法(如圖3所示):
①安排巡查任務(步驟S1):縣級執法部門使用Web端程序,設置巡查區域(行政區界線)或繪制巡查范圍,填寫目標和要求,通過信息推送服務下發給移動端程序,鄉級執法中隊獲得任務信息。
②巡視管轄區域(步驟S2):鄉級執法中隊通過查看巡查任務信息,帶移動端設備去現場進行巡查。巡查時移動端將實時記錄巡查所走過的軌跡。
③發現違法跡象(步驟S3):通過移動端定位,結合調閱資料(步驟S4),并觀察環境,對違法跡象進行甄別,初步判斷違法行為。
④拍照、詢問、記錄(步驟S5):通過移動設備采集違法跡象的照片或視頻,采集違法區域界線,錄入文字描述違法情況。同時,可以調閱資料(步驟S4),定性違法行為(步驟S9),對違法行為進行初步處置(如: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
⑤填寫工作日志(步驟S6):填寫巡查日志,將巡查記錄和日志一起自動歸檔。
⑥上報情況(步驟S7):通過移動設備現場上傳采集信息,包括:照片、視頻、圖斑矢量、文字描述、工作日志以及巡查軌跡。上傳后縣級執法部門使用Web端程序可用直接調閱,給予指示。
⑦考核巡查工作(步驟S8):通過將巡查軌跡與巡查區域面進行空間分析,了解實地巡查的次數和頻率,獲得巡查工作的考勤信息,并結合巡查日對巡查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估。
⑧定性違法行為(步驟S9):通過調閱材料(步驟S4),使用移動設備對違法區域進行空間分析,查詢使用手續,判定違法事實。
⑨立案、查處(步驟S10):按照國土資源執法工作規程中的案件處理步驟進行后續案件處理。
⑩下發行政通知、決議等(步驟S11):按照國土資源執法工作規程中的違法行為處理步驟形成的法律文書,在Web端進行填寫,通過網絡下發到執法人員移動設備上。
{11}派發法律文書(步驟S12):通過移動端設備連接無線打印機現場打印法律文書,直接派發給當事人。
{12}取證、筆錄(步驟S13):通過移動端設備對現場進行取證,拍照、錄像、記錄筆錄并打印簽字,作為工作日志進行上傳。
通過信息化手段統一了信息上報的數據格式和途徑,將信息上報和反饋的時間從按小時或天算縮短到按秒或分鐘算,大大提高信息交換效率,同時實現高效的歸檔和存儲,解決人工報送巡查信息的各種弊端;明確巡查區域、人員和責任,將巡查區域矢量化并賦予責任人和巡查頻次要求,通過移動端的軌跡記錄實現空間位置打卡,解決巡查范圍模糊、工作考核易疏漏的問題;共享國土材料,將常用的國土數據(礦權界線、基本農田范圍、土地規劃地類、土地現狀地類等)、法律文書、法律條款以及電子印章等,在權限控制下共享給巡查人員,將違法跡象甄別、違法行為定性以及法律文書下達工作前置,讓巡查人員現場就做合法性判斷、行政處罰,解決憑經驗甄別違法跡象、違法行為定性和處置后置造成的問題。
3 ?國土資源動態執法監察系統具體實現
國土資源動態執法監察信息系統的實現具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縣國土局后端Web系統,采用ASP .NET、ArcGIS Server、ArcGIS Runtime API for JavaScript 作為技術選型;第二是鄉鎮國土執法部門前端移動系統,采用ArcGIS Runtime API for Android 作為技術選型;第三是Web系統與移動系統的無線傳輸網絡,采用VPDN無線加密傳輸方式。
3.1 后端Web系統
Web系統部署于國土局機房,技術實現架構如圖4所示,持久化層采用SQL Server數據庫以及文件系統作為存儲數據的方式;訪問層采用ArcGIS SDE空間數據引擎、EntityFramework對象引擎、ArcGIS Server地圖空間數據引擎以及Web Server 網頁引擎作為數據訪問的提供者;服務層基于ArcGIS Server REST 接口、Web API接口提供地圖、要素、推送、文件等服務;業務層采用C#面向對象編程實現后端服務器業務,采用JavaScript作為前端瀏覽器業務實現;控制和展現層采用ASP.NET MVC框架實現用戶交換。
3.2 前端移動系統
移動端系統部署于Android平板設備上,技術實現架構如圖5所示,持久層采用SQLite以及文件系統作為本地存儲;訪問層基于后端服務器ArcGIS Server地圖空間數據引擎、Web Server 接口引擎作提供遠程數據訪問,SQLite Provider作為本地數據引擎提供者;服務層基于后端服務器ArcGIS Server REST 接口、Web API接口提供遠程服務調用,GPS Server作為本地位置信息的獲取服務;業務層采用ArcGIS Runtime for Android API在運行Android系統的移動設備上實現地圖瀏覽、空間數據查詢分析功能,基于Java 面向對象編程實現業務邏輯;控制和展現層采用Android Activity頁面,基于 MVC框架實現用戶交互。
3.3 無線傳輸網絡
Web系統與移動端系統間的通信采用4G無線傳輸方式,由移動通信運營商提供VPDN傳輸專線,服務器側使用路由器做地址轉換并設置回程路由,將專線網絡映射到服務器所在內網,移動端側綁定SIM卡,設置接入點參數(配置代理域名、端口號、用戶名以及密碼等),連接到專線網絡中,最終實現移動端系統與Web端系統的互聯互訪。
4 ?結束語
基于移動網絡及GIS技術,結合國土基層執法工作現狀,優化工作方法和管理措施,將執法監察工作前置,讓國土資源信息安全、高效、便捷的共享使用,打破數據壁壘,突破地域、時間的限制,突破紙質媒介、短信碎片的約束,讓執法工作立于現場、查于實時、判于當下,從根本上提高執法效率,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縮短違法行為的發現及查處周期,抑制違法行為的出現,為國土資源管理末端提供了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佚名.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三五”規劃[Z].國土資發[2016]141號.
[2]岳永勝,周磊,劉永雷,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監管信息系統建設研究——以洋縣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39(3):173-175.
[3]張蕓,張萬里.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難題的信息化解決方案[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5(3):26-29.
[4]周丕基,諸云強,李剛,等.貴州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監管系統建設與應用[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5(1):10-15.
[5]桂衛華.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綜合系統研究[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7(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