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鋼 農俏


摘要:十九大報告提出,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筑行業同樣也如此。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家建設的迅猛發展,市場已逐步從產品價格的要求轉向顧客滿意的需求,由此服務全過程的理念營運而生。在此背景下,傳統設計企業正在努力突破其自身發展的瓶頸,研究屬于自身轉型與升級的發展路徑,由業務單一化、技術粗放式、服務低水平等向業務多元化、技術精細化、服務高水平轉變,即高質量、高要求的開展全過程服務。本文通過對傳統設計企業進行一定的分析,提出傳統設計企業轉型升級路徑供企業發展提供參考。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Chinese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a high-speed growth phase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hase, and so ha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ty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the market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demand for product prices to the demand for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us creating the concept of whole process service. In this context, traditional design companies are striv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ir ow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hanging from business simplification, extensive technology, low-level service to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technical refinement, high-level service, that is, high-quality, high-demand full-process services. Through a certain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desig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nsformation path for traditional design enterprises' reference.
關鍵詞:全過程;傳統設計企業;轉型升級;廣西
Key words: whole process;traditional design enterpris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Guangxi
中圖分類號:G322.2;F28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11-0062-04
1 ?概述
1984年9月,根據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的精神,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國發〔1984〕123號),文中提出“全面推行建設項目投資包干責任制”,是國家首次在建筑領域正式提及“包干責任制”的概念。歷經35年項目的實踐證明,“包干責任制”不僅是責權利的統一,更是“服務全過程”的體現。2017年,基于“建筑業仍然大而不強,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建筑設計水平有待提高、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工人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較為突出”的現狀和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頒布了《關于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號),自此全國各地陸續開始了“全過程服務”的試點工作。
根據建市[2017]101號文件,全國選取9個省市(廣西第二批次納入)40家企業作為試點,各地對“全過程”試點均有不同的做法。廣西提出加強政府引導,將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總體咨詢策劃、工程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等全部或部分業務一并委托給一個企業,這就意味著傳統設計企業不僅需要加快業務類型的橫向拓展,更要強化業務鏈條的縱向銜接和延伸。
然而,對于目前大多傳統設計企業而言,存在業務單一的特點,僅涵蓋全過程中的單個業務或幾個業務,少有全覆蓋全過程中的所有業務類型的企業,為此,全過程理念下,如何傳統設計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將是建筑行業近期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 ?傳統設計企業發展歷史回顧
2.1 發展規模:企業數量持續增長,但一體化企業占比低
2007-2016年間,工程建筑行業企業數量規模總體持續增長,由2007年的14151家企業增長到2016年的21983家企業。但從2014-2016年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工程勘察企業、工程設計企業和工程設計與施工一體化企業數量之比已由1:7:2逐漸變為1:8:1,工程勘察企業和工程設計企業逐年增多,且工程設計企業的占比逐漸提高,業務發展類型呈現逐步分化的趨勢。(圖1、圖2)
2.2 營業收入:總體保持高速增長,但國際占比仍然較低
2007-2016年間,建筑設計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均保持高速增長,分別由2007年的4684億元、45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3338億元和19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倍和5倍。但從2013-2016年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區域分布情況看,雖然2016年全國的建筑設計行業營業收入較十年前有6倍的增幅,我國建筑設計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僅占全球總量的16.9%,與我國的建筑增長總量嚴重不符。(圖3、圖4)
2.3 創新能力:科研投入不斷加大,行業科技水平提升快
2007-2016年間,全國企業科技活動費用支出、科技成果轉讓收入總體上大幅增長,專利數和專用技術數量總體保持增長勢頭。其中,科技活動費用支出由2007年的111.91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75.2億元,同比增長6倍;累計專利數由2007年的10014項增長到2016年的130208項,企業累計專有技術由2007年的8562項增長到2016年的42120項,十年分別增長13倍和5倍。
從此可看出,2007至2016年,企業科研投入不斷加大,專利數和專用技術數量不斷增加,企業科技成果質量正在不斷提高,行業科技水平穩步提升。(圖5、圖6)
2.4 從業規模:從業數量持續增長,但技術占比全球最低
2007-2016年間,建筑設計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總體持續擴大,由2007年的117.5萬人增長到2016年的320.2萬人,同比增長1.7倍。其中,從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比重來看,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人員數量之比由2007年的3:4:3逐漸變為2.5:4:3.5,中級職稱人員占比始終最大,初級職稱人員占比逐漸提高,高級職稱人員占比逐漸下降;從設計師和居民的數量比值①來看,我國設計師人數與國家總人口比例為1:40000,比德國1:806、英國1:1880均有較大差距,是36個調查國家中比例最低的。(圖7、圖8)
3 ?傳統設計企業發展環境與挑戰
3.1 企業特點
目前,傳統設計企業的發展模式主要以國有設計企業、民營設計企業和外資設計企業為主,大量中小私營設計企業為輔的競爭格局,行業競爭主體呈現多樣化特征。其中,國有設計企業又分為部屬設計院、省(自治區)設計院、省轄市設計院和地區、縣設計室。除省屬設計院外,其他類型的設計院大多存在業務結構單一、業務延伸不足、企業規模小、融資擔保能力差、組織管理結構行政化等特點,與現階段發展成為“全過程”服務企業的要求嚴重不符。
同時,在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下,這些傳統設計企業一方面在不斷的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一方面在各自的發展領域中有著獨特的優勢與地位。然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不斷的深化改革,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然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存在著服務能力不足、功能不完善的現狀。
3.2 發展環境
3.2.1 行業競爭格局改變,跨行業競爭趨勢明顯
融合是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與主導方向,跨行業之間的嫁接融合發展成為了行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一種新的模式,也是倒逼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原因之一。影響和刺激手機行業發展的并不是同行,或是電腦行業、家電行業;直接改變外賣發展模式的,不是產品的質量和宣傳力度,而是跨行業的“互聯網+”。
如今建筑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轉變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智慧城市、特色小鎮、海綿城市、養老地產、地下綜合管廊、城市改造維護、綠色建筑等成為新的建設熱點,不僅引發了新一輪的開發投資,也為建筑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加大了跨行業間的競爭。
3.2.2 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跨區域發展趨勢明顯
結構調整是企業獲取新鮮生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國實行開放市場經濟的基本體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勘察設計行業市場壁壘已經被打破,多數省市自治區取消跨省備案、中標后備案、一次性備案等常見跨省企業管理類型,廢除和清理了含有地區封鎖內容的規定做法,為企業兼并重組、跨區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3.2.3 發展模式轉變加快,推進了改革創新力度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通過改革我國的科技體制,從而加快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八大、十九大分別提出“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當前,企業改革試點已全面鋪開,并且呈現“小步快跑”的態勢,為傳統設計企業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力度。
3.3 面臨挑戰
3.3.1 改革創新的背景下,管理體系尚未健全
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創新與深入,國內外市場的大門日益開放,客戶要求更加系統、嚴謹與全面,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正在改變,如在設計牽頭的工程服務模式下,已有客戶提出要按照國際的EPC模式開展項目設計與管理。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而言,工程管理體系未完善,無法滿足客戶高質量的要求。從而,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體系,使其增強在開放市場上的競爭力是現階段建筑行業面臨的挑戰。
3.3.2 長期以輕資產發展,融資能力與方式弱
我國傳統的設計公司是以創新型和服務型為特點的企業,其中的部分企業長期把輕資產當作重點進行發展。但是,針對長期把輕資產作為發展中心的傳統設計企業而言,它們可以抵押的固定的資產十分少,導致這些企業的融資能力弱并且融資方式較為單一,這已經成為制約著我國傳統設計企業快速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
3.3.3 市場改革路徑不清,企業發展方向模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已逐步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但是這一轉變未實現完全化與健全,仍存多頭管理、改革方向不清晰,體制創新機制緩慢等問題。特別是未改制的省(自治區)設計院、省轄市設計院和地區、縣設計室表現更為突出,其對未來發展方向模糊,仍以傳統的發展模式來發展,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4 ?傳統設計企業轉型升級路徑選擇
4.1 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轉型升級”指的是企業為提高持續競爭能力及產品、服務的附加值,尋找新的經營方向而不斷變革的過程,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微觀層面和最終落腳點(毛藴詩,2015)。
4.1.1 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企業進行轉型與升級,使行業發展階段性提升的必要選擇與要求,是我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目前較長的一段時間處于平緩增長,屬于“穩定”期,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國傳統設計企業應該從量變的發展模式轉為質變的發展模式,即需要通過目前所謂的轉型與升級。
4.1.2 提振經濟的必然選擇
進行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也是提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面對全球經濟的衰退以及市場處于低迷的嚴峻形勢下,想要促進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發展,必須實行新的營銷策略來進入到市場中,企業的轉型與升級是實現新生命的基本方式,通過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使我國傳統設計的企業通過創新等手段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4.1.3 政策引導的必然選擇
基于全球市場環境的變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與之相關的部分政策,例如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企業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等,為此企業實行轉型與升級,是我國政策引導的必然的選擇。
4.1.4 精細管理的必然選擇
根據我國目前的形式來看,行業已由粗放模式向精細模式轉變。我國企業的業務在橫向上逐步延伸,朝著精細化和多層次的管理模式的方向發展。我國企業想要更好的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就要進行一定的轉型與升級,從而促進我國企業的設計得到優化,技術得到一定的創新,這是我國企業進行精細管理的必然選擇與要求。
4.2 轉型升級路徑研究
4.2.1 專業化發展:去頭去尾留核心
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轉型與升級逐步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重點,為了其更好的進行轉型與升級,首先企業要進行專業化的發展。從整體來看,我國企業目前專業化程度較低,為了使其適合新的發展形式,需要企業找準自身發展的核心,將專業化程度較低的項目管理與建設部分區分開。
4.2.2 平臺化發展:伸手伸腳練腹肌
由于全球經濟社會的價值形成以及組織的形式的改變,平臺化的發展模式將成為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趨勢。為了促進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轉型與升級,需要我國企業進行平臺化的發展。企業的平臺化發展要求我國傳統設計企業不僅要注重把客戶的需求當作發展的重點,還要結合目前的市場環境,通過企業腳踏實地的努力來使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發展。
4.2.3 系統化發展:做深做長強體系
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也要注重其系統化的發展。要想讓企業更有效率的工作,需要將我國系統化的培訓體系做到更有深度,發展前景更好。通過增強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及提高員工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使我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發展來促進我國傳統設計企業的轉型與升級。
5 ?結語
“服務全過程”就是要傳統設計企業的業務類型從單一向多元轉變,業務模式由橫向拓展向“橫向+縱向”并重延伸,將設計向著個性化以及精細化的發展模式推進,業務區域也向著多地區的發展。我國傳統設計企業在此趨勢下,進行轉型與升級不僅是歷史發展和提振經濟的必然選擇,還是政策引導和精細管理的必然選擇。本文對企業的轉型與升級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通過對傳統設計企業企業進行一定的分析,為我國傳統設計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定借鑒。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其堪稱國際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展會,是世界建筑藝術和學術界最具影響力的盛事。
參考文獻:
[1]易明,王向東.勘察設計企業向國際型工程公司戰略轉型的思考[J].鐵道工程學報,2012(2):102-105.
[2]鄒慶法.也談大型建筑設計企業的轉型與升級[J].建筑設計管理,2011,28(2):23-28.
[3]陳濤.傳統設計企業向國際工程公司轉型的若干問題探討[J].廣東科技,2013,22(20):7-8.
[4]科技創新增動力 轉型升級促發展——華藍設計公司科技創新管理工作交流[J].建筑設計管理,2017,34(01):13-20.
[5]薛小平,龔建林,劉繼榮,師洪發,陳曄.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過程服務”[J].商場現代化,2015(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