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芬 張暉 劉靜


摘要:有機肥是一種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增強土壤肥力的肥料,肥效持續時間長,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養料,給作物生產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然而我國有機肥施用量有顯著的下降趨勢,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對我國耕地質量、食品安全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起了嚴峻的挑戰。文章對徐州市睢寧縣及淮安市淮陰區種糧大戶進行問卷調查,采用logistic模型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研究農地確權下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的行為影響因素。
關鍵詞:農地確權;有機肥
一、引言
有機肥是一種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增強土壤肥力的肥料,長期使用有機肥可增強土地肥力,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可作為衡量農戶對土地進行長期投資的相關指標之一。然而我國有機肥施用量呈顯著的下降趨勢,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對我國耕地質量、食品安全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起了嚴峻的挑戰。
農戶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其通過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是自身收益最大化。農地確權后,明確了土地權屬,從而明確了土地使用年限,導致農地承包經營權所有者可能會增加對土地的長期投資。由于產權明晰,承包期時間長,農地所有者對未來收益有穩定的預期和安全感,將不僅僅著眼于眼前短期利益,而是關注長遠利益,增加對土地養護的長期性投入,因而更傾向于增加有機肥的施用,培肥地力,增強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緩沖能力,為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然而,租地者對承包地只擁有一定期限、較短時間的使用權,租戶為短時期內獲得最大利潤,壓榨土地以獲得最大第二級差地租,施用大量甚至過量的化肥。
因此,更一步深入研究土地確權對我國種糧大戶有機肥施用行為的影響因素,從而優化農戶行為,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與淮安市淮陰區代表性農戶調查數據為基礎,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農地確權背景下,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行為的影響因素,并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尋求優化農戶行為的方法,并為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二、實證檢驗與解釋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江蘇省代表性種糧大戶的問卷調查,調查以農戶家庭為單位,以鎮為一組,每組發放30~40份問卷,采取面談問卷方式,共發放問卷200份。調查內容涉及種糧大戶家庭基本情況、地塊特征、非農就業情況、務農時間及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土地流轉、肥料來源及銷售點距離、農業投資等信息。問卷調查對象設定為戶主,由調查員一對一針對被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并填寫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18個。
由于本文研究的論點為農地確權下種糧大戶有機肥施用行為的變化,故將種糧大戶是否施用有機肥作為衡量種糧大戶有機肥施用行為變化的主要指標。采用logistic模型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研究農地確權下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的行為影響因素。具體模型如下:
Yi=μ+α(X)+β(H)+γ(J)+δ(D)+φ(C)+ρ(Q)
變量內容及定義如下:
為了客觀全面分析模型數據,故本文采取eviews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數據知,產權環境變量、戶主性別、年齡、家庭外出務工人數、家庭收入是否以農業收入為主、地塊特征變量(除地塊數目外)、財產特征變量(除土地租金以外)、外部環境變量等11個變量均未通過檢驗,故可知這些因素對農戶做出生產經營決策如其是否施用有機肥行為并沒有顯著影響。
數據顯示務農時間、戶主受教育程度、戶主身份、家庭勞動力人數、地塊數目、土地租金六項通過檢驗,對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行為有顯著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 由回歸分析結果可知,務農時間與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行為呈正相關,即務農時間越長,種糧大戶更有可能選擇施用有機肥。因為務農時間的長短反映種糧大戶農業活動占其總生產經營活動的比例大小,從而反映種糧大戶對農業的依賴程度大小即其生活來源是否主要來自農業活動,務農時間越長,種糧大戶對農業依賴程度越大,從而著力獲取土地的長期收益,進一步追加對土地的長期投資如選擇施用保護土地理化性質的有機肥。
2. 由數據結果可知,受教育程度與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行為呈正相關。戶主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生產經營決策的選擇,過去的農戶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只知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憑著自身經驗做出生產經營決策,在市場中交涉力較低,對于土地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將土地視為產出的工具,少有人意識到要去保護土地,以促進土地可持續利用;受教育程度高的大戶由于善于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農業收益。此外,由于其受教育程度高,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有更深的認識,不僅僅著眼于獲取土地的短期收益,更傾向于獲取長期且穩定的土地收益,從而選擇施用有機肥,避免土壤酸化板結。
3. 戶主身份反映了其可獲得的資源大小及信息敏感程度大小,由回歸結果可知,戶主身份與施用有機肥行為呈正相關,戶主為黨員、農業合作社領導或村干部,其獲得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農戶較多且獲得外界信息渠道多、速度快,從而其生產經營決策更合理,更具有遠見性,從而更有可能施用有機肥。
4. 回歸結果反映家庭勞動力人數與施用有機肥行為呈正相關,家庭勞動力人數反映未來從事農業的可能性大小,由于農地確權政策的推行,土地繼承制有望施行,故種糧大戶并不會僅僅著眼于當前利益,而是為后代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利益,若持續使用化肥,土地肥力持續下降,后代將無利可圖,故在該條件下,種糧大戶更傾向于使用有機肥以培肥土地,獲取持續長久的利益。
5. 地塊數目是直觀反映土地是否可以規模利用的一項主要指標,由回歸結果可知,地塊數目與種糧大戶施用有機肥行為呈負相關。地塊數目越多,土地規模利用程度越低,從而種糧大戶難以規模利用,較難獲得規模收益,單位成本增加,進一步降低總利潤水平,土地收益降低。且可知有機肥價格與化肥相比較高,故在該條件下,種糧大戶可能為降低成本從而選擇施用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