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寶應縣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江蘇 揚州 225800)
血液凈化中心納入的患者一般為 終末期腎病病人,血液凈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替代衰竭腎臟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代謝廢物,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使患者生存時間延長。臨床相關研究表示,患者在血液凈化中心治療時間長,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新時期的護理理念影響下,新型護理方式被應用于血液凈化中心的護理管理中。本次實踐將我院納入的血液凈化中心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施以PDCA循環管理干預,護理效果相對理想,該護理方式在臨床中具有實用性。
2017年1月--2019年1月血液凈化中心納入56例尿毒癥患者。將惡性腫瘤及嚴重感染患者排除,將患者劃分對照組及觀察組,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30例、26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齡(54±2.5)歲。病程1-5年,原發病高血壓腎病10例,腎小球腎炎患者9例,糖尿病腎病9例。觀察組: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3.4)歲,病程1-6年,高血壓腎病9例,糖尿病腎病12例,腎小球腎炎7例。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護理,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施以健康指導,強化對疾病的認知,做好保健工作,為患者施以飲食指導及運動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施以PDCA循環護理,建立血液凈化中心質量控制小組,由護士長、護理骨干、護理人員參與,制定護理計劃,并制定不同階段的護理目標,持續對質量進行改進。首先在計劃階段,對患者現狀進行調查,完善相關檢查,加強入院宣教,并找出患者潛在并發癥發生的高危因素,制定護理方案,其次,在執行階段,將血液凈化中心納入的56例患者分給4名主管護師,按照質控小組制定的護理措施,每周展開一次PDCA活動,在內容方面,血液透析中心多數為終末期腎衰竭患者,情緒一般較為低落,在透析前1周,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訪視,觀察患者情況,為患者展開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并介紹透析過程,并告知透析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在指導患者過程中,還需分工明確,科室主管與醫師需召開定期講座,指導護理人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保證持續質量改進貫穿整個護理流程。再次,在檢查階段,護士長每周定期抽查,質控小組每月觀察執行效果,并將結果與目標進行對比。最后,在處理階段,制定患者的教育路徑,制定有針對性的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鍛煉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透析并發癥的發生率,評價指標中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指標。透析并發癥產生率作為本次觀察的另一項指標。
SPSS21.0對血透滿意度及并發癥產生率的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概率利用%表示,組間單位利用卡方檢驗,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對照組及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7(25%)、2(7.14%),該指標顯示,觀察組患者施以循證護理后,患者整個護理流程中并未發現嚴重并發癥,并發癥控制效果良好,該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常規護理并發癥指標。
我國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加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患者飲食及生活方式改變,使慢性腎臟疾病發生率不斷增加,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在血液凈化中心,護理工作是其中重點,采取有效的護理工作可提升護理滿意度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PDCA循環管理為臨床常用質量管理方法,分為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環節,對問題不斷總結與處理,從而使護理質量不斷優化。護理工作中采取循環護理模式,可滿足臨床護理需求,將患者作為中心,符合新時期的臨床護理理念。在本次護理活動中,觀察組患者施以PDCA循環護理,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產生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護理過程中注重患者的護理細節,通過循環論證將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因此,此護理方式在血液凈化中心應用具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