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林,胡慶新,胡素容
(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皮膚擦挫傷是由外傷中復合力所致的急性皮膚損傷,傷及真皮層、全層皮膚及皮下組織,是擦傷和挫傷的合并傷。有研究顯示:皮膚擦挫傷局部感染率高的達21.62 %。皮膚擦挫傷感染易引起皮膚潰瘍,潰瘍面難以愈合,愈合后形成瘢痕,給患者帶來很大傷害,影響其日常工作以及生活[1]。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濕潤燒傷膏聯合高滲鹽水浸浴治療皮膚擦挫傷的效果,并與常規換藥方法進行比較。
2016年3月~2018年5月治療的皮膚擦挫傷患者100例,其中男84例,女16例,年齡28 ~60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納入標準:①傷及真皮層和全層皮膚及皮下組織擦挫傷患者;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損傷表皮層的擦挫傷患者;②合并有糖尿病、惡性腫瘤、尿毒癥、營養低下及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創傷的面積、創傷的深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首次創面處理方法: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消毒創面,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外科清創法清除失活組織,無菌紗布吸干,0.5%碘伏再次消毒創面后用無菌紗布包扎。觀察組首次處理創面用38~39℃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外科清創法清除失活組織,無菌紗布吸干創面,外涂濕潤燒傷膏于創面,再覆蓋濕潤燒傷膏油紗,并用無菌夾心棉紗包扎。四肢創面用5000-10000ml容器盛裝38~39℃2%高滲溫鹽水進行浸浴30分鐘,外科清創法清除液化壞死組織,然后外涂濕潤燒傷膏于創面,再覆蓋濕潤燒傷膏油紗,無菌夾心棉紗包扎。
①疼痛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疼痛情況。②炎性反應持續的時間 創面炎性反應:紅、腫、熱、痛持續的時間[2]。③創面局部感染率感染的評估。④敷料與創面的粘連程度無粘連;輕度粘連(粘連面積<20%);中度粘連(粘連面積<60%);重度粘連(粘連面積>60%)[3]。⑤創面愈合的時間 從清創換藥之日到創面完全愈合。⑥創面愈后的質量 瘢痕形成:創面愈合后局部皮膚有血管網或高出表面,無正常皮紋[4]。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的統計描述使用±s,統計推斷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的統計描述采用發生的頻數,統計推斷采用x2檢驗。P<0.05時結果判斷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2組治療過程中疼痛情況比較[n(×10-2)]
表3 2組炎性反應持續的時間及創面愈合時間比較(d,±s)

表3 2組炎性反應持續的時間及創面愈合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n 炎性持續的時間 創面愈合時間觀察組 50 2.84±0.72 10.43±3.52對照組 50 4.93±1.83 13.23±5.31 u 7.46 3.11 P<0.01 <0.01

表4 2組患者創面感染率及創面愈合質量比較[n(×10-2)]

表5 2組患者敷料與創面粘連程度比較[n(×10-2)]
疼痛是處理各種傷口中重要的問題。本次研究中,對照組使用紗布敷料換藥,其敷料易干燥,去除敷料時,不僅加重疼痛,且造成創面再次損傷,引起局部水腫和炎性反應。觀察組使用濕潤燒傷膏換藥及油紗覆蓋創面,隔離空氣,創面受損神經斷端不受空氣刺激。濕潤燒傷膏油紗能保持創面水的平衡,去除敷料時不易造成創面再次損傷,且成份具有快速止痛的作用。本研究觀察組用濕潤燒傷膏聯合高滲溫鹽水浸浴治療能減輕皮膚擦挫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創面再損傷及疼痛。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的無菌紗布換藥方法使傷口干燥、結痂,在傷口液化高峰期極易造成創面痂下積膿;換藥過程使用碘伏和過氧化氫消毒,從而阻礙愈合,導致瘢痕形成,其延遲創面愈合的作用比促進創面愈合的作用要顯著。而觀察組使用的濕潤燒傷膏雖然沒有直接的抗菌作用,可它能夠促使細菌發生變異,使得致病菌外毒素作用下降,改善微循環營養細胞,進而加快創面愈合速度。觀察組使用2%高滲氯化鈉溶液浸浴清創,能徹底清除創面膿液、膿痂,減少創面細菌、毒素,促使痂殼軟化分離,引流痂下積膿;利用其在創面局部釋放高濃度的氯離子,破壞細菌細胞內環境使其失活得到清創作用,同時其建立的高滲環境,有效促進組織間水腫的吸收,達到減輕炎癥促進創面恢復的作用。本研究中濕潤燒傷膏聯合高滲鹽水浸浴治療能減輕炎性反應,降低創面感染率,縮短創面愈合時間,提高愈合質量。
綜上所述,應用濕潤燒傷膏聯合高滲鹽水浸浴治療皮膚擦挫傷能減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創面再損傷及疼痛,減少患者炎性反應持續的時間及創面感染率,縮短患者創面愈合的時間,提升創面愈合的質量,改善愈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