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群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飲食習慣的改變,直腸癌發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大多數直腸癌的直腸癌造口治療和護理工作大多在醫院,而且較少涉及出院護理[1-2]。延續護理的機制是通過將一系列護理工作擴展到患者的出院來延長治療依從性并鞏固治療效果,降低直腸癌造口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分析了延續護理對直腸癌造口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具體如下。
將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直腸癌造口患者,進行隨機數字表分組延續護理組年齡48-74(57.24±2.99)歲。男20例,女20例。對照組年齡46-75(57.45±2.41)歲。男22例,女18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延續護理組采取延續護理干預。第一,建立延續護理團隊,以護士長為團隊領導,根據直腸癌造口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方案。定期參加護理干預。第二,住院期間的護理指導:在直腸癌造口患者住院期間,收集一般信息和醫療記錄,并根據健康,心理,生理和社會對直腸癌造口患者進行評估。根據直腸癌造口患者的病情和接受程度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包括康復鍛煉、直腸癌造口護理方法和用藥方法、心理自我調節方法等,告知直腸癌造口患者遵醫用藥、堅持康復鍛煉、合理飲食等的重要性。第三,出院護理。出院后指導直腸癌造口直腸癌造口患者遵醫服用相關藥物,告知直腸癌造口患者藥物使用的副作用。指導直腸癌造口患者日常飲食,運動及相關注意事項,食物攝入量應高蛋白,高纖維,適當攝入脂肪和維生素,食物應少加糖少鹽,少吃多餐。
比較兩組滿意評分;對直腸癌造口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直腸癌造口并發癥發生率。
SPSS15.0軟件中t檢驗、卡方檢驗進行計量、計數數據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延續護理組的滿意評分更高,P<0.05。延續護理組的滿意評分是94.21±3.67分,而對照組的滿意評分是80.11±2.22分。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比較,P>0.05;護理后延續護理組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分析(±s)

表1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分析(±s)
組別 例數 時間 焦慮心理 自我護理能力延續護理組 40 護理前 65.67±2.72 67.40±2.11護理后 23.74±1.22 94.74±3.65對照組 40 護理前 65.61±2.54 67.46±2.31護理后 42.71±1.24 81.21±3.05
延續護理組對直腸癌造口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延續護理組對直腸癌造口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分別是98.4±2.11分。而對照組對直腸癌造口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分別是87.51±2.14分。
延續護理組直腸癌造口并發癥發生率更少,P<0.05。延續護理組直腸癌造口并發癥發生率有1例,而對照組直腸癌造口并發癥發生率有8例。
直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在出院后有必要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法,以穩定直腸癌造口患者的病情[3-4]。延續護理干預是指出院后從入院到家庭護理的護理。這是標準化護理措施的家庭延續。延續護理干預更注重護理的個性化和人性化,通過積極有效的延續護理干預,增加了直腸癌造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改善了直腸癌造口患者的病情,改善了直腸癌造口患者的預后,提高了生活質量[5]。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延續護理組采取延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延續護理組滿意評分、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對直腸癌造口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直腸癌造口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比較均更有優勢,P<0.05。
綜上,直腸癌造口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干預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