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玲
(武漢市第一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不寧腿綜合征 (restless legs syn drome,RLS)是一種臨床上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疾病。癥狀與體征分離,安靜狀態下表現嚴重,活動后反而消失,多發生在夜間睡眠時[1]。臨床表現為安靜時,主要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有一種難以表達的特殊不適感覺,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運動,雙側同時受累或者在一側表現明顯。安靜時發作,夜晚或者休息一段時間后癥狀更為嚴重,有時僅僅持續數分鐘,嚴重的則整夜不停,活動下肢可以使癥狀明顯減輕,但患者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癥狀會明顯加重,成為嚴重失眠的主要原因。老年人不寧腿綜合征反復發作可對患者的心理、生活造成負面影響,這就需要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院外干預,使得患者減輕發作的不適,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繼續正常的生活。延續護理模式是幫助患者有效的應對返回家庭后面臨的健康問題,是將醫院護理服務延伸至患者家庭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2]。我們對老年不寧腿綜合征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護理,減輕了患者發作癥狀,減少了發作次數,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9月~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符合國際不寧腿綜合征研究小組( IRLSS)制定的診斷標準,被診斷為不寧腿綜合征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②所有患者一般體格檢查及神經系統查均無陽性體征;③患者自愿參加研究并簽字同意。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心、肝、腦等疾病;②住院時間少于一周者;③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相關治療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8例。對照組: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齡(72.3±4.3)歲。實驗組: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齡(73.1±4.5)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續護理,具體如下:
1.2.1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
延續護理小組由具備5年以上老年病科工作經驗同時具備熟練溝通技巧的護理人員組成。開展延續護理之前對小組成員進行不寧腿綜合征相關知識和隨訪技巧的統一培訓。
1.2.2 制定延續護理干預方案
患者出院時建立延續護理登記本,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第一次隨訪日期、家庭地址、聯系方式及下一次隨訪時間。患者首次出院后2周隨訪一次,其后一個月隨訪一次,共進行6個月。隨訪內容為患者是否有腿部不適發作及發作的頻率、程度,睡眠情況,是否進行康復訓練等,并進行生活質量及心理評估,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延續護理方案,并進行延續護理干預。在隨訪時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行自我護理指導[3]。指導患者必須按時、按醫囑用藥,并讓其了解按醫囑服藥的重要性[4-5],每天走動1h以上,做踢腿、蹬車運動,每天進行肢體按摩0.5 h~1h,睡前熱水浴,夜間防跌倒、墜床。
患者出院時和出院1年時,以國際RLS評估量表( IRLS) 評分對2組平均分進行對比觀察。輕度(0~10分),中度(11~20分) ,重度(21~30分) ,極重度(31~40分) 。
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患者IRLS 評分平均分比較(分,±s)

表1 2組患者IRLS 評分平均分比較(分,±s)
出院1年IRLS評分平均分對照組 14.29±2.15 12.82±3.64實驗組 14.89±2.65 8.08±2.17 t值 0.443 2.966 P值 0.685 0.003組別 出院時IRLS評分平均分
RLS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感覺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雙下肢難以形容的感覺異常與不適,患者被迫活動或敲打下肢以減輕其痛苦,常在夜間休息時加重,可引起失眠、煩躁、焦慮等伴隨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RLS患者出院后仍需進一步干預。
延續護理是國際上近3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護理模式[6],護理服務將繼續在家庭或社區中延續,著眼于醫院住院與出院治療的連續性,更加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且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出院依從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延續護理措施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定時運動、睡前熱水浴、增強安全意識等自我護理措施,并定期回訪,使患者IRL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本文結果提示,通過對RLS 患者實行延續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舒適度及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