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娟,彭 丹,楊建梅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is B,CHB)屬臨床上的常見于傳染病[1]。其主要傳播途徑為血液、母嬰及性行為等。由于CHB病程遷延、病情易反復,患者通常需要長期使用藥物干預[2],因此患者出院后依從性會對預后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文研究觀察個體化延續護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療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各50例。其干預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42.7±4.5)歲。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1-60歲,平均年齡(43.2±4.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案:⑴對患者出院后的飲食方面、用藥用量及運動進行指導。⑵患者需按時定期復查。⑶在在出院后第1及第3個月復查時讓患者填寫SF-36量表及滿意度調查表。
1.2.2 干預組
⑴成立個體化護理小組,共6人,骨干1名需護理年限十年以上,其主要負責組織管理此次護理任務。2名專業醫生負責患者在護理期間的病情控制,并提出有效的康復意見。3名專業護理人員負責監察患者出院后飲食及用藥用量情況,并定期電話隨訪做好資料記錄。⑵在患者出院前一周做詳細身體檢查,從而掌握患者康復情況,并對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健康行為及環境五個方面進行評估,收集患者詳細資料,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針對性個體化延續護理方案。⑶每周至少一次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監督患者服藥情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乙肝防治知識:傳染性、日常防護、發病機制等。正確指導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觀察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質量。共6個方面(綜合性健康、軀體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機體疼痛及社會性功能)進行考察。
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觀察患者在出院后對護理的滿意度,百分制,<60分為不滿意、61-74分為滿意、≧75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例數×100%。
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以t檢驗,當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x2檢驗。
干預組非常滿意31例,滿意16例,不滿意3例,對照組非常滿意26例,滿意12例,不滿意12例,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顯著優于對照組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706,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度對比(n=50,%)
CHB在我國發病率相對較高,我國已有乙肝患者3000萬例并有每年呈正比增長趨勢。CHB患者治療過程較為漫長并需長期使用抗毒藥物可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通常患者依從性較差,因此個體化延續護理尤為重要[3]。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與傳統護理相比較,其可以從心理、定制個體化方案和出院后護理干預等多個方面進行,從而對患者進行該疾病的健康宣教。經本文研究,干預組患者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此表示個體化延續護理可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按時服藥及合理飲食等,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個體化護理是由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為目的,而制定的針對性護理方案。
本研究觀察100例乙肝患者分兩組實行不同護理措施從而研究個體化延續護理應用在CHB患者中的效果,其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綜合性健康、軀體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機體疼痛及社會性功能六個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其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并且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個體化延續護理模式其優勢在于:護理人員不僅是教育者、還是倡導者及臨床協作者的身份,充分調動患者治療依從性并給與飲食、生活、用藥等方面的指導,從而大幅度提高患者的飲食意識及自護意識,使患者有效的提高生活質量并使其對護理人員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為CHB患者提供個體化延續護理措施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其不但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還可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使得護患關系和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