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揚,吳 娟*
(1.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肝膽胰外科,江蘇 南京 210001;2.寧海路社區服務中心肝膽胰外科,江蘇 南京 210024)
急性膽囊炎是由于患者機體膽囊管受阻,遭受到感染引發膽囊炎癥,主要表現有上腹絞痛、觸痛等。膽囊炎是臨床醫學中較為常見的急癥腹部疾病,腹腔鏡屬于臨床醫學中常用的可視電子設備,已經逐漸應用于膽囊炎治療中,但資料顯示,膽囊炎手術后患者并發癥狀相對較多[1]。此項研究通過對老年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手段的探討,采用對比論證法,分析老年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手術后并發癥的護理措施,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7.1±3.6)歲;研究組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齡57-80歲,平均年齡(68.2±3.8)歲。以上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了同意書,且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采取并發癥預防護理。(1)術后常規護理:患者手術后,醫護人員時刻關注患者的身體指標,掌握患者引流管情況、腹部狀態等,若是存在異常情況,醫護人員應該通知醫生做好相應護理措施。若患者引流量在30min內高于50mL,醫護人員觀察患者腹腔是否有血,對血壓、心率等進行評估,若是患者出血嚴重應采取手術進行止血;(2)肺部感染護理:老年膽囊炎行腹腔鏡手術極易出現肺部感染癥狀,根據資料顯示,出現這類并發癥原因是受到麻醉方法和氣管插管等因素影響,給予患者的麻醉藥物會對換氣有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肺通氣等都會有明顯的降低,肺部感染最關鍵的一類因素便是術后患者會有疼痛狀況,但是并不能過度呼吸等。患者術后有咳嗽、發熱等癥狀時,經過檢查便能檢查出肺部會有明顯感染。醫護人員在患者術后應該強化呼吸道的護理工作,幫助患者臥床翻身,有效排痰;(3)心率失常護理:老年患者因機體各功能都衰退,術后創傷等較大,術后的疼痛也會導致兒茶酚胺濃度提高,會有明顯的心率失常現象,也會使呼吸功能得到一定改變。醫護人員在患者術后給予其心電監護,觀察患者身體指標,若患者有煩躁等不良現象, 應該對心率失常進行考慮,對酸堿平衡進行調節。(4)膽汁漏護理: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患者也會有膽汁漏并發癥的出現,醫護人員時刻關注患者引流管狀況,進行評估,若是患者有腹痛、引流液異常情況應該及時告知醫生進行治療;(5)其他并發癥:患者在術后并不會有劇烈切口疼痛情況,若患者會有疼痛感,并且有體溫升高情況,應該評估切口是否有感染,術后若是持續疼痛的患者應該對應激性潰瘍出血進行處理。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有切口感染、術后出血、肺部感染、膽漏。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指標為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根據醫院自制滿意度評分表,采取百分制,80分以上即為滿意;60-80分即為較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此項研究的調查數據應用統計軟件SPP20.0進行分析,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t與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
老年急性膽囊炎具有發病急、病情迅速等特點,無疑對老年人生理、心理都有負面影響。針對急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措施,臨床醫學中主要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是在外科手術中較為常見的手術手段。腹腔鏡手術治療將醫療和相關信息有效結合,醫生利用腹腔鏡能夠直觀掌握患者腹腔內部狀況,相較于較為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腹腔鏡創傷會更小,對術后感染有一定抑制。老年群體急性膽囊炎患者術后耐受性相對不高,術后會有心血管、呼吸等癥狀出現,由此分析,對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早期護理尤為關鍵[2]。醫護人員應該時刻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對其切口情況著重觀察,必要時可以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一定程度上避免切口感染。當患者麻醉清醒,取其半臥位,引導其進行呼吸操作,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利于痰液的排出,確保引流管道的順暢,避免出現彎折情況,若是患者有異常現象應該立刻告知醫生進行檢查和處理,有效預防患者并發癥出現,增加手術的安全。
綜上所述,對老年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術后并發癥預防護理,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滿意度,在臨床醫學護理中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