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芳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中心醫院,湖北 恩施 445800)
分娩為女性正常生理過程,但這一過程除了會受到產力、產道以及胎兒等因素的影響,產婦自身的心理[1]、精神狀態也會影響到分娩過程。因此,對產婦實施有效的產科護理十分必要,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分娩風險,還有利于緩解負面情緒,保障母嬰健康?,F探析本院產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100例產婦采用兩種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內容匯報如下。
100例產婦均于本院接受分娩,均為初產婦且單胎妊娠,納入時間由2018年2月開始,到2019年2月結束,均分成兩組,參照組年齡24-37歲,均值(27.18±3.96)歲;干預組年齡23-36歲,均值(27.05±3.88)歲。將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后差異小,P>0.05,符合研究要求。
參照組行產科常規護理,內容主要包括維持病房安靜整潔、囑咐產婦臥床休息、完善產前檢查及評估、強化基礎護理和產程觀察等。
干預組行整體護理,內容有:(1)健康宣教:分娩前對產婦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必要時可組織參與健康知識講座,使產婦增加對分娩知識的了解,將自然分娩的優勢告知產婦,并教會產婦正確呼吸的技巧。將產后新生兒護理重點告知產婦,使產婦建立分娩信心,以最佳心態接受分娩;(2)心理干預:與產婦加強溝通,掌握其心理情緒變化的情況。初產婦對分娩知識缺乏了解,外加分娩疼痛、對胎兒的安全過于擔憂等,因此極易產生負性心理;護理人員需與產婦及時溝通,將不良情緒對分娩的危害性告知產婦,使產婦學會自我調節心理情緒的技巧,積極應對分娩;(3)放松訓練:開展音樂療法、呼吸訓練與肌肉放松訓練。第一產程時引導產婦放松身心,宮縮時指導深呼吸。在產婦宮口全開后,可引導進行間斷吹氣呼吸法;宮縮結束后進行緩慢深呼吸。結合產婦個人喜好播放適宜的音樂,使產婦放松身心,節省體力,縮短產程;通過無痛分娩儀、導樂凳等使產婦對疼痛的注意力轉移,進而減輕產痛;(4)新生兒護理:將新生兒護理要點告知產婦,重點說明母嬰早接觸與早吮吸的優點,盡快實現母乳喂養。
自制護理質量調查表調查護理質量,評價項目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能和設定方式等,總分為100分,100-85分提示優;85-75分提示良;75-60分提示可;60分以下提示差。
參考Zung抑郁量表[2]評價兩組產婦抑郁程度(評分與抑郁程度成正比),記錄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
利用SPSS 19.0軟件統計數據,%即計數資料,x2檢驗; 即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明有統計學價值。
參照組優24例,良18例,可5例,差3例,優良率為84%;干預組上述指標分別為26例、23例,1例和0例,優良率為98%。兩組護理質量優良率對比存在差異性(P<0.05)。
干預組母嬰健康指標與參照組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表1 兩組母嬰健康指標比較(±s,分)

表1 兩組母嬰健康指標比較(±s,分)
組別 產后抑郁評分 新生兒Apgar評分參照組(n=50) 48.56±4.92 9.10±0.67干預組(n=50) 35.26±4.07 9.83±0.17 t 14.7285 7.4677 P 0.0000 0.0000
分娩屬于十分復雜的生理過程,分娩順利與否與多因素相關,大部分產婦面對分娩時感到緊張、害怕,心理壓力大,極易影響母嬰安全,或導致難產。本次研究表明,干預組護理質量優良率為98%,高于參照組的84%,產后抑郁評分與參照組對比較低,新生兒Apgar評分與參照組對比提高,說明整體護理運用在產科護理中能使護理質量得到提高,還可消除產婦不良心態,提高新生兒生命質量。整體護理是一種系統化與全面性的護理模式,在產科中采用整體護理,能通過積極的心理疏導,使產婦卸下心理負擔,促進分娩;另外,健康宣教、放松訓練以及新生兒護理能加深產婦對分娩相關知識的了解,進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分娩,盡快適應角色轉變,獲得良好分娩結局。
總之,對產婦施以整體護理效果顯著,能優化護理流程,提升護理質量,還可保證母嬰安全,改善分娩結局,值得作為科學的護理模式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