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夢君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7)
在本院選取了100例重癥患者,在觀察組中,實施了強化預防多重耐藥菌護理干預之后,有效減少了死亡人數,各項衛生指標合格率得到了明顯提升,且獲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重癥監護室中,收治100例重癥患者,通過隨機劃分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均50例,在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在35-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6±5.42)歲,其中,腦卒中15例,呼吸衰竭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6例,其他7例。在觀察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在3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 14±5.56)歲,其中,腦卒中15例,呼吸衰竭2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其他3例。在研究之前,患者經過檢測之后,多重耐藥菌均為陽性。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抗感染護理方式,而觀察組實施強化感染護理干預,主要方法如下:
(1)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患者提供單間病房,如果重癥監護室的病房充足,可以根據同類多重耐藥菌種進行分配,將同種耐藥菌患者放在同一病房中。
(2)隔離治療。護理人員要患者、家屬介紹“強制隔離”的臨床意義,讓患者與家屬配合醫護人員,等到患者的病情穩定之后,允許家屬探視。所有探視人員禁止進入重癥監護室病房,只能用電話的方式慰問,在隔離治療期間,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不能出現逆反心理,提升臨床治療的積極性[1]。
(3)護理人員在出入監護室時,要嚴格堅持無菌操作,對自身進行消毒,并且,穿戴隔離衣,在綜合護理期間,全面遵守相關的要求進行操作。在醫療器械方面,要分類回收,醫療廢棄物要由專人處理,避免二次感染。
(4)重癥監護室要定期通風、消毒,病房要保證新鮮的空氣,并且,對床單、被罩等繼續定期更換,用消毒劑擦洗診療儀器、地面等[2]。
觀察兩組患者的相關衛生指標合格情況以及臨床護理效果。
在本研究中,組間數據的統計處理均運用SPSS 20.0軟件,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在計數資料方面,用(%)表示,n表示例數,通過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醫療廢棄物處理、手部衛生,以及個人防護用品方面,觀察組的各項衛生指標合格率都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衛生指標合格率[n(%)]
觀察組經過護理干預之后,治愈率為78.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死亡率為2%,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好轉率沒有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n(%)]
為了對多重耐藥菌進行控制,切斷其傳播途徑,應該全面開展隔離工作,對醫療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醫務人員應該全面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尤其要保證手部衛生情況,在個人防護用品方面,也要全面消毒,在根本上,控制多重耐藥菌傳播[4]。不僅如此,要想進一步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還應該采用適合的護理干預,有效阻斷耐藥菌的傳播。在相關研究表明,在重癥監護室中,通過對患者提供多重耐藥菌監測,實施強化感染護理干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耐藥菌的爆發,進一步提升了病房的相關衛生指標的合格率,可以為患者建設一個高質量的康復環境。根據臨床實踐可知,在多重耐藥菌中,比較常見的是鮑曼不動桿菌,所以,在臨床護理干預中,應該對護理人員進行教育指導,全面落實消毒工作,保證無菌操作,以及手部衛生情況,在根本上,防止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5]。
綜上所述,在重癥監護病房中,通過實施強化感染護理干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多重耐藥菌的感染率,在整體上,提高相關衛生指標的合格率,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復環境,在臨床中可以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