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16日文章,原題:北京教育改革旨在幫助中國學習過度、考試過度的學生 數百萬中國學生開始了暑假生活。但對一些學生來說,這并不是假期。許多家長會把孩子送到暑期輔導班,以便在競爭激烈、以考試為重點的教育體系中占得先機。
中國政府希望改變這種狀況,日前公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呼吁減少對考試的關注,更多關注學生的體育、文化和政治教育。中國領導人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盡管專家們對此表示贊賞,但也有些人認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中,考試這種形式根深蒂固。現行義務教育制度非常注重考試,特別是高考和中考。最近剛從上海一所大學畢業的戴柔婭(音)說,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對那些不會對考試成績形成直接影響的課程都不是很感興趣,“父母已為他們樹立了目標,就是高考,這是大多數學生唯一關心的事。”她說,學生的巨大壓力已達到一個不太健康的水平:“超過一半學生可能認為,能夠去更好的大學,就能證明他們是更好的人。”
此次出臺的意見并沒取消高考或中考,而是鼓勵學校停止用考試和排名來決定接收誰,從而減輕學生壓力。意見還呼吁家長不要在考試成績方面對孩子過度施壓,要克服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過重課外負擔。
根據新指導意見,教師要注重“著力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過去一年,美國決定限制對中國企業出售關鍵技術。這讓中國本土的研發領域吸引了巨額投資,如何教育孩子也在中國引發一輪新的思考。昆山杜克大學中國史教授安德魯·菲爾德說:“中國正處于這樣一個階段:由于中國正從制造業經濟轉向以高新技術為導向的經濟,國家意識到,需要在自身教育體系中加入更多創新元素。”
專家表示,教育改革可能需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實現。盡管可能會有更多課外課程,但如果沒有反映在考試系統中,家長和學生可能不會把精力轉移到這方面,仍會專注于應試學習。”▲
(作者本·威斯特考特,張慧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