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蕾
在倫敦這樣移民眾多、競爭激烈的大都市,家教市場近年來“供需兩旺”,已經出現一些令英國人也大呼瘋狂的現象,引發社會關注和爭議。
教育環境寬松?孩子下課只管玩?家長不逼著孩子寫作業?……這些恐怕都是對英國教育的誤解。
英國教育體制雖然有其彈性和包容的一面,但英國許多家長一樣十分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會給孩子請家教、開小灶,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和提升。
據英國媒體報道,家教正成為英國一項蓬勃發展的產業。《每日郵報》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11歲至16歲學生中,四分之一有家教。
《衛報》早在2016年就報道說,全英國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請過家教,主要目的是為應對競爭逐年激烈的入學考試、GCSE(相當于中考)、A-Level(相當于高考)等重要考試。
其中,倫敦學生請家教的比例高于全國水平。
《旗幟晚報》援引數據說,2017年,倫敦家長為孩子請家教的數量已達到自2005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峰——半數中學生接受過家教輔導,并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英國教育慈善機構薩頓信托的一項調查顯示,早在2014年,倫敦學生請家教的比例就已經達到40%。
一般來說,請家教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啟發孩子對某個領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第二,幫孩子提高成績,達到預期目標;第三,有針對性地輔導考前的沖刺復習。
英國家長對孩子學業和考試的焦慮促使聘請家教的需求不斷增長。而龐大的需求意味著英國家教收費不低。無論是教鋼琴、繪畫還是數學、外語,在倫敦請個家教的“普通價”是每小時40英鎊左右。一個有口碑的家教時薪通常可以到六七十英鎊,甚至100英鎊。
不過,這還不是英國家教市場的全貌。
英國是一個有錢人云集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富豪或商界大亨因青睞英國的教育資源而移居英國。因此,英國家教市場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那就是為富裕家庭服務。
為使孩子從小就享有優越的教育資源、日后進入名校就讀,英國的多數富裕家庭會不惜重金聘請私人家庭教師。
比如,英國媒體曾報道過,一個移民到英國的俄羅斯家庭向一名牛津大學畢業生開出4萬英鎊年薪、包住宿和出行等條件,聘請這位家教為一個6歲兒童提供英語輔導和“智力啟發”。
此外,隨著“家庭學校”理念在西方的流行,不少英國人選擇讓孩子在家接受全面教育,中產以上階層對高素質私教的需求也持續增加。
一家名為“私教國際”的中介機構發布了一則這樣的招聘信息:一對家住倫敦的高知夫婦給兩個孩子請私教,要求包括:熟練使用包括英語在內的至少兩種語言、會至少一種樂器、懂兒童心理學、熱愛自然和科學、能每年跟隨孩子家庭出國生活一段時間、最好還能教點武術或跆拳道等拳腳功夫。如此“全能”的家教薪酬自然也相當可觀——月薪7500英鎊。
為此,有人批評說,精英階層對家教的需求助推了英國家教市場和費用的瘋狂增長,也搶奪了最優秀的家教資源。
倫敦一家家教中介機構創始人伍迪·韋伯斯特說,來自東歐和俄羅斯的大筆資金流入英國,這些資金持有人為了孩子愿意不惜一切代價聘請最優秀家教。優秀家教資源緊俏,他們的價格持續上漲。如果想找一個精力充沛、對科目熟悉并且善于教學的高材生,那就得付更多錢。這些家教的待遇和高級管家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請家教在英國似乎還是一個敏感話題。
英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給孩子請家教的家長中,三分之一不敢承認此事,最主要原因是不希望被認為是“虎爸虎媽”。
受中介機構“我的家教”網站委托,專業調查機構Censuswide對4000名家長做調查后得出上述結論。他們家中均有14歲至18歲的孩子。除了不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咄咄逼人”的家長,家長們不敢承認請家教的原因還包括,擔心孩子被認為“不夠聰明”,擔心別人覺得家長自身對孩子的輔導不夠。一成家長甚至坦承,比起承認請了家教,他們寧可撒謊。
除了這些原因,在政府和民眾努力尋求教育公平的英國社會,家長如果承認自己砸重金請家教,似乎還有那么一點“政治不正確”。
英國以私立學校為核心的精英教育體系歷史悠久,私校的辦學規模、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等都遠優于免費的公立學校,“有錢人孩子上私校、沒錢人孩子上公校”,一直為英國社會所默認。但最近十幾年來,英國社會對精英教育的爭論不斷升級,政府也加大投入推行基礎教育改革,希望讓民眾更公平地享受教育資源,努力避免讓精英教育成為有錢人的特權。
但現實中,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始終難以改變。花錢請家教也被英國輿論認為加劇了教育兩極化、助長了教育不平等。
英國政府下屬教育、兒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Ofsted)前高官盧克·特里近日對《泰晤士報》表示,就擴大社會不平等這一點而言,私人家教的盛行比私立學校更“有害”。“這意味著,如果你是中產階級,你有能力讓教育錦上添花,獲得額外的巨大支持,但如果你是工人階級,你就做不到。在我看來,這是金錢操縱教育系統的一個縮影。”他說。
盧克·特里認為家教之風還會給學校評級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如果一所學校里多數學生的學業表現是靠私人家教提升的,那么這所學校就不夠優秀。為此,他建議Ofsted在檢查評估一所學校時,應該查清楚該校到底有多少學生在請家教開小灶,以避免把私人家教帶來的學業表現提升歸功于學校。如果一所學校里請家教的學生太多,這所學校就不應該被給予“優秀”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