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十七

《國家寶藏》播出時,乾隆的農家樂審美被群嘲,但相比于拉低國民藝術品位的審美,他的另一大可怕愛好就是充當行走的打油詩人,超愛尬詩。大雄寶殿里寫詩,乾清官里寫詩,旅游寫詩,得了新玩具也寫詩……走到哪兒寫到哪兒。如果放現在,他可以開一檔《乾隆MC有話說》的Talk Show。
電視劇《延禧攻略》塑造了情意綿綿、群花采蜜的皇上,然而真給他這么多天天惹事兒的女人,估計他只會躲起來去寫詩。
乾隆的御筆一揮再揮,不僅紫禁城的藝術珍品上留下過他的墨寶,連高墻之外的山水園林都不放過,恨不得簽上“愛新覺羅·弘歷到此一游”。然而書法家們對他的字評價并不那么高,“形似胖昏鴨”。
據統計,乾隆一生作詩43000首左右,而全唐詩一共也才48000首左右,單從數量上看,乾隆是一個蓋全唐,但質量真是一言難盡。
在乾隆89年的生涯中,除去童年時期,他幾乎每天至少作詩一首,就因為他是皇帝,這些“廢話”都被記在《四庫全書》里,實力心疼紀曉嵐。
如果寫一首詩醞釀1個小時,那么寫43000首詩至少也要花上1792天,也就是他的一生中有將近五年的時間都在寫口水詩。他幾乎對任何事情都要發表看法,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彈幕狂魔。
但乾隆的詩沒有一首上過中學課本,在電視劇上留下名聲的倒有這么一首:“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蘆花皆不見。”還有首《新娘》,最后一句是皇上身旁的大學士緊急救場,才不至于讓整首詩淪為垃圾,“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剔破海棠紅。”一位看了乾隆歪詩的大神呵呵評論道:“金口玉言多玩笑,翰林通判欠功夫。”言外之意,這樣的歪詩可以流傳后世,不就是仗著大清第一印刷廠是自家開的嗎?
乾隆還有個槽點是在文物上涂鴉。《富春山居圖》有各種版本,乾隆對其中某個臨摹版愛不釋手,幾乎動不動就要在上面寫點兒東西。乾隆的題字猶如烏云一般遮蓋在名畫之上,把好好的一幅畫搞得面目全非,其兇殘程度,可能和歌手張藝興在B站唱的《精忠報國》有一拼。到后來他自己也覺得不像話了,于是又寫了一首詩警示自己:以后不能再題詩了……
除了到處題詩,他還有個愛好就是刻章。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個。有的章上刻的就是四個字的雞湯,比如“自強不息”。很多國寶級字畫上都蓋有他的印章,民間歷史愛好者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愛新覺羅·牛皮癬”。最無聊的是,他蓋完章過一陣子又要翻出來看看,然后再蓋一個。
《照夜白圖》-共被蓋了26個章,且都不同。不過據文物專家們說,雖然乾隆這個可怕的習慣會毀壞名畫,但也為真偽鑒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凡是乾隆蓋過章的畫,很可能就是真跡。可以說這是他留給文化界的意外的助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