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沙

1907年到1909年,國內革命高潮迭起,孫中山指揮的六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革命陷入低谷。當時還是革命青年的汪精衛給孫中山寫信,表示愿意冒死一搏,行刺攝政王載灃。
載灃位高權重,每天出入都是警戒森嚴,根本無法接近。于是,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商議用烈性炸藥突襲。他們專門找到鐵匠鋪子,定制了一個特大號鐵桶,可裝50公斤左右的炸藥。做好準備后,他們開始踩點。
經過幾天跟蹤蹲守,他們發現載灃每天上朝必走鼓樓大街,于是在這條街上仔細勘查,最終決定把炸藥藏在鼓樓附近的一截矮墻后面,等載灃的隊伍過來,他們就合力推出炸藥。他們遣散了附近居民,并把炸藥偽裝妥當,就等載灃自投羅網了,誰知卻在關鍵時刻出了岔子。這天早上,汪精衛帶人在矮墻后面蹲守,可載灃遲遲沒有出現,倒有一隊接一隊的民工從此經過。原來,朝廷近日準備翻修鼓樓大街的馬路,今天恰好開工,載灃就不從這里走了。
第一次行刺計劃落空了,汪精衛只好另尋地點,最后選定載灃上朝的另一條必經之路——煙袋斜街。煙袋斜街的道路很窄,下手相對容易,可這里的民居太密集了,如果炸藥炸了,附近的住戶也要跟著遭殃。他們找到一處廢舊的豆腐作坊,旁邊幾家都沒人居住,用來放置炸藥再合適不過。
幾經周折,汪精衛終于找到房主。房主一聽居然有人要買這個破爛作坊,高興壞了,當場答應。可到了付款交接那天,房主忽然反悔,表示價錢要加一倍。汪精衛氣得臉色發白,與他理論不過,最后干脆不買了,轉而去找這條街上的其他房子。這下可好,整條街上的人都知道他要在這里買房子,紛紛粉刷房子,準備加價。
汪精衛頓時懵了,鬧出這么大的動靜,不引起載灃注意才怪。他立即放棄這次行刺計劃,另做打算。
汪精衛再次選定的行刺地點是什剎海畔的甘水橋,附近只有一個道觀,沒有民居。這天晚上,汪精衛帶人找了一輛騾車,連夜把炸藥運到甘水橋下,并開始挖坑掩埋。正在他們干得滿頭大汗時,忽然有個人影從橋頭閃出,東張西望。他們心里一緊,以為是朝廷的探子來了,連忙放下工具,悄悄地爬回橋上,躲在暗處偷看。過了一會兒,那人提著燈籠走到橋底,在他們剛才挖坑的地方看了又看,然后快速離開。
他們沒敢再動,靜觀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沒過多久,那人果然領著幾個憲兵來到橋下。汪精衛一看,這次計劃肯定敗露了,只好離開。第二天,甘水橋下發現炸藥的新聞便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載灃立即猜到這堆炸藥是沖著自己來的,于是更加提高警惕,汪精衛也就更難下手了。
汪精衛低估了朝廷的偵查能力,行刺失敗后沒有立即逃跑,而是留下來繼續尋找機會。不料朝廷順著裝炸藥的鐵桶這個線索,很快找到了鐵匠鋪子,鐵匠把所知的情況悉數道出。兩天后,汪精衛和黃復生便被朝廷逮捕。汪精衛被捕后才知道,那天晚上的人根本不是朝廷的探子,而是他的老婆跟別人跑了,于是提著燈籠找到橋下,無意間發現炸藥,這才報了官。汪精衛在提審中交代三次行刺過程時,自己都無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