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上海成為一洋貨一推銷的寶地。最初,民族資本家并無廣告意識,西方品牌則擅長海報宣傳。對比之下,國貨銷量不佳,才意識到廣告在商戰(zhàn)中的重要性。于是,結(jié)合西方實用主義與東方藝術(shù)形式的新型廣告文化——月份牌悄然誕生。
最初的月份牌更像傳統(tǒng)年畫,不僅與商品不搭,還顯得古板。后來改印商品,又變得笨重土氣。經(jīng)過再三探索,摩登女性一躍成為月份牌上的主角。
“比比誰更美”成了當時商品銷售的黃金法寶,不看宣傳語和品牌商標,連賣什么都不知道。
存世量最大的廣告海報是香煙類,當時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香煙則很好地充當起“解郁劑”。更為有趣的是,由于當時的摩登女性為廣告中的主角,所以大多香煙廣告中都有女性抽煙的畫面。
小清新、文藝范在那個時候也極為流行,許多民國香煙廣告上均有此類海報。這種海報在宣傳自己的同時,也便于人們把它貼到家中,起到裝飾作用。
20世紀20年代,香煙廣告風靡至北京,許多煙草廣告開始加入京劇元素,將京劇名角和各類京劇形象印制成廣告畫。
直到1925年才出現(xiàn)了第一則用真人形象(名伶呂美玉)做宣傳的香煙,這則廣告還引發(fā)了我國近代商業(yè)史上第一起關(guān)于“肖像使用權(quán)”的案例。
從此明星代言基本成為業(yè)內(nèi)定局,可口可樂打開中國市場,就是請了上海著名影星阮玲玉做廣告。
后來當時著名的“電影皇后”胡蝶更是成了眾多廣告商的邀請對象,堪稱熱門代言人。
無論肖像圖畫還是真人形象,這些廣告上的美女都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她們明艷大膽的造型、豐富多彩的生活,也展示了那個時代的女子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