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文學月刊社舉辦的《北京文學》優秀作品(2018)評選結果日前揭曉,包括《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的原創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新人新作6大門類的30篇作品和《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轉載的10部中篇小說入選。中篇小說尤鳳偉《排異》,尹學蕓《天堂向左》,陳世旭《老玉戒指》,方方《各自沉迷或是各自陶醉》,孫春平《松濤呼嘯》;短篇小說老藤《一滴不剩》,范小青《買方在左賣方在右》,曉蘇《夜來香賓館》,馬曉麗《陳志國的今生》,普玄《生·紙條》;報告文學王敬東《北京遭遇“垃圾圍城”》,劉國強《祖國至上——戰略科學家黃大年“飛行記錄”》,李琭璐《中國失蹤兒童家庭的憂與盼》,朱曉軍、楊麗萍《留守知青,你在他鄉還好嗎——紀念知青上山下鄉50周年》,辛茜《雪山嘯音》;散文蔣韻《青梅》,梁鴻鷹《毛發的力量》,余華《我想這就是人類的美德》,江子《高考記》等8篇;詩歌洪燭組詩《西域》,楊煉《楊煉詩一組》等5組;轉載中篇小說王棵《從同志到先生》,須一瓜《甜蜜點》,南翔《洛杉磯的藍花楹》,魯敏《有夢乃肥》,蘇蘭朵《詩經》,張翎《胭脂》,陶麗群《白》,林森《海里岸上》,吳君《離地三千尺》,薛舒《張某花》等10部作品獲獎。本屆《北京文學》優秀作品評選始于今年4月份,評選對象是2018年發表在《北京文學》(精彩閱讀)和《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的全部作品。候選作品除由編輯部自身集體評估,還參考了作品發表之后的社會反響,如轉載情況、外部獲獎情況、讀者反饋、文學界各方評價等,最終由《北京文學》編輯部集體討論確定。
由《星星》詩刊和四川成都文理學院主辦的“2018中國·星星年度詩歌獎頒獎典禮”日前在成都文理學院舉辦。在2018年度的評選中,馬莉、敬文東和路攸寧分別憑詩集《金色十四行》、詩評《從超驗語氣到與詩無關》和組詩《每一寸光陰都值得熱愛》,摘取年度詩人獎、年度詩評家獎和年度大學生詩人獎。評委會認為,馬莉用濃郁的超現實筆法以畫作詩,渲染出充滿神圣感的精神想象與內心獨白;在富于魔幻意味的想象中,交疊的時空與破碎的歷史顯現出平凡生活的哲思與光彩。敬文東廣涉中外典籍,以深厚的詩學功底,嘗試在古老東方詩學與現代西方理論之間架起信號橋梁,他的評論精準透辟,深入探究了新詩該如何表達復雜的現代經驗,稱得上運用新視角構建新型詩學文本的一種評價范式。大學生路攸寧的詩歌以細膩的感知凝結成清麗的文本,讓情感回歸到一種原初的靈敏與微妙之中;她的詩用柔軟的心讓“自我”與“世界”得以相互構成,在空間與時間的轉換中,讓詩歌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回到本源,從自我本源中汲取力量,再間接地朝向世界。
《長江文藝》2017—2018雙年獎獲獎名單日前在武漢揭曉。本次評獎共評出獲獎作品26篇(組),包括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5部、散文3篇、詩歌5組,以及《長江文藝·好小說》選載小說5部。本次雙年獎把《長江文藝》原創版和選刊版作品都納入評獎范圍,分為5個門類:原創版優秀中篇小說獎、優秀短篇小說獎、優秀詩歌獎、優秀散文獎和選刊版優秀小說獎。獲獎作品名單如下:中篇小說類:王安憶《鄉關處處》、蔣韻《水岸云廬》、方方《時于此間》、阿袁《婚姻生活》、馬金蓮《低處的父親》、胡性能《雨水里的天堂》、邱華棟《鷹的陰影》、韓永明《春天里來》;短篇小說類:須一瓜《夜夢吉祥》、冉正萬《一只闊嘴鳥、次仁羅布《紅塵慈悲》、季宇《金斗街八號》、姚鄂梅《舊姑娘》;散文類:李昕《吊詭人生》、祝勇《午門以深》、張翎《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有一種力量叫罹病》;詩歌類:談驍《河流從不催促過河的人(12首)》、玉珍《在我手中的鮮花》、劉年《最后的騎士》、張二棍 《恩光(8首)》、谷禾《不停變幻的流星(7首)》;選刊好小說類:葉舟,中篇《伊帕爾汗》、曉蘇,短篇《吃苦桃子的人》、李敬澤,短篇《夜奔》、林森,中篇《海里岸上》、鄧一光,短篇《金色摩羯》。
第三屆“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雨花》文學獎” 頒獎儀式日前在南京舉行。本屆《雨花》文學獎的獎項分為小說、散文和非虛構三類,獲獎作家來自全國各地,年齡層次跨度大。有批評家、學者丁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胡學文,散文家劉瓊、趙荔紅,還有“80后”新銳小說作家王威廉,以及作家、古琴演奏家郭平。丁帆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感慨道,作為一個散文創作的業余寫作者,能夠獲得《雨花》文學獎,是意外的驚喜,亦是創作生涯中的莫大榮幸。而對于獲獎者劉瓊來說,寫作是一種表達,她用它來調劑平庸的人生、懷念易逝的生命,試圖來對抗這日益碎片化的生活。小說獎獲獎作品:胡學文《審判日》、王威廉《地圖里的祖父》;散文獎獲獎作品:丁帆《丁帆專欄:山高水長》、劉瓊《姨媽》、趙荔紅《立夏》;非虛構獎獲獎作品:郭平《平沙落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