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逸道
(無錫市惠山區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187)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用于治療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等膽囊疾病的首選微創手術之一[1-2]。因患者對其認識不足、擔憂手術效果而產生焦慮情緒,影響治療配合度,延誤術后恢復。所以,輔以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尤為重要。本文對我院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行全程優質護理,如下。
以2018年01月~2018年12月為研究時限,以6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病例資料為研究對象,對其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其中接受常規護理的29例患者為A組,男19/女10,年齡30~72歲,疾病分別為26例膽囊結石、3例膽囊息肉。以接受全程優質護理的31例患者為B組,男22女9,年齡32~75歲,疾病分別為29例膽囊結石、2例膽囊息肉。對兩組基本信息進行統計學處理,確定無差異(P>0.05)。
A組予以常規護理,即術前,測量、記錄生命體征,安排病房,并開窗通風,按照醫囑,完成常規臨床檢查(血常規、凝血四項、心電圖等),術區備皮、禁食水,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醫生完成手術;術后,監測患者病情、生命體征變化,常規予以疼痛、生活、飲食、隨訪等干預指導。
B組予以全程優質護理,如下:(1)成立全程優質護理小組,組織參與培訓,掌握全程優質護理理念及臨床意義,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生理特點及需求,全面強化基礎護理,以保證優質護理服務。(2)護理內容,①術前,與患者交談,根據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以多媒體、圖冊等方式,詳細介紹手術及麻醉方面知識,減輕不良心理,或是對其采取“榜樣法”,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治療信心;術前1d,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及麻醉配合事項、術前禁食水必要性、深呼吸訓練重要性等,盡可能提高患者手術耐受程度;②術中,調整手術室溫濕度,協助患者平躺在手術床上,取合適體位,加強保暖及隱私保護;醫護工作人員不可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以防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連接多功能心電監護,動態監測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對癥處理;③術后,重點觀察切口狀況,確定有無紅腫、滲血等異常,及時更換敷料,以防發生感染;以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必要時,予以鎮痛劑;④并發癥護理,如膽漏,術后需要觀察記錄患者的引流量及其性質、顏色,一旦發現引流液含膽汁,立即予以處理;更換引流管后,妥善固定,避免打折、彎曲,導致逆行感染;皮下氣腫,指導患者正確練習深呼吸,必要情況下輔以氧氣,以緩解癥狀。⑤出院指導,告知患者院外注意事項,如科學膳食、適量運動鍛煉、注意事項、復查時間,并在其出院7d后,予以電話隨訪,詢問術后恢復狀況,并針對性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確保患者盡快康復。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焦慮程度(工具為焦慮自評量表,分界值為50分),并對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皮下氣腫、膽漏、切口感染、出血)進行統計分析。
以軟件SPSS24.0為工具,計數資料表示為“n(%)”,以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以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B組焦慮評分低于A組,且B組下床活動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短于A組(P<0.05),見表1。
表1 焦慮評分及術后恢復情況的比較[(±s)]

表1 焦慮評分及術后恢復情況的比較[(±s)]
組別(n=例數) 焦慮評分 術后住院時間(d)A組(n=29) 52.33±4.63 12.57±3.10 14.30±2.73 6.60±1.71 B組(n=31) 43.35±6.77 7.67±1.51 8.41±2.23 3.30±1.41 t值 5.956 7.863 9.179 8.17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術后恢復下床活動時間(d)腸鳴音恢復時間(h)
B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45%(2/31),包括1例膽道狹窄、1例切口感染。A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24%(5/29),包括1例膽漏、2例切口感染、2例出血。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693,P<0.05)。
作為一項微創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仍會造成機體創傷,增加患者不適感,導致機體產生不同程度應激反應,造成相關并發癥。加上患者對此術式認識不足,而產生擔憂,也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降低治療依從性。常規護理,是在醫囑指導下,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以達到手術順利完成的目的,但是由于常規護理缺乏系統性、針對性,無法及時滿足患者多方面需求,因此,專業化、多元化等特點的護理服務則成為現代護理事業發展的新方向。
全程優質護理,是一項以常規護理為基礎,以護理質量為目標,所采取的具有一系列專業化、規范性、全面性等特點的安全護理模式。已有研究指出,全程優質護理有助于保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李敏[3]在研究當中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00%,下床活動時間為7.6±1.5h、術后住院時間為3.3±1.4d、腸鳴音恢復時間為8.4±2.2h、焦慮評分為28±6,提示優質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預后恢復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趙淑娟等[4]人指出,接受常規護理基礎上,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予以優質護理,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0.00%,表示優質護理服務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治療安全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本次研究得出,B組術后恢復情況及焦慮評分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和上述部分研究成果相一致,進一步去證實了全程優質護理的臨床可行性、有效性,但兩組并發癥無差異,可能與本文研究樣本量較少有關。成立全程優質護理小組,組織參與培訓,促使護理人員加深理解全程優質護理理念,規范自身護理行為,為患者提供專業、安全、令人放心的護理服務。在此基礎上,從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為患者提供護理,能夠提升患者認知水平,徹底消除負性情緒,提高機體耐受力,從而加速手術進程,與此同時,做好患者術中病情監測、保暖、取合適體位等處理,有利于進一步減輕患者不良心理,以及提高患者生理舒適度,維持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加上向患者提供疼痛護理、并發癥護理、出院指導等,有助于避免疼痛對機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提高患者后續治療及護理依從性,使其能夠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蠕動,恢復正常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并發癥,加速機體恢復進程。
綜上,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予以全程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利于調節患者情緒,減少并發癥,改善機體恢復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