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國內外自由貿易的發展,傳統的企業發展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許多企業面臨著市場競爭力不足,企業發展有苦難的局面。為促進企業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稅制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避免了重復征稅的現象。但是在政策運行初期,卻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影響了國家政策的實施和作用。本文將在簡要闡述“營改增”概念的基礎上,重點針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同時提出了幾點應對該影響的措施或建議,以期增強建筑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建筑企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Many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a lack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a situation of suffer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the Chinese tax system changed the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 avoiding the phenomenon of double taxation. Howev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policy operation, it was affected by various uncertain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ole of national policies.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of "to replac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he reform on the accounting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propose some measures or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影響;應對措施
Key words: to replac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construction enterprise;accounting;impact;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59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08-0093-03
0 ?引言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企業的發展也需要變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已由高速發展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轉變過程中“營改增”政策的提出實現了我國稅務改革的一大進步,“營改增”的實施與推進是基于新時代稅務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基于保障社會經濟市場穩定發展的根本需要。在營改增實施及推進的過程中對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建筑企業會計核算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成本核算、收入核算、現金與利潤等各個方面,這些影響的產生加大了建筑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難度,也對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根據建筑企業自身的情況找出相關的應對措施,把握住營改增政策改革而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在積極響應“營改增”改革的同時,充分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保障建筑企業稅務工作科學有序的開展。同時在面臨“營改增”時,我們企業的財務會計,要及時對企業的財務制度進行審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財務制度,更好地配合國家的新政策,及時更新相關制度理念,做好營改增帶來影響的應對工作,為建筑行業更長遠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 ?營改增概述
“營改增”即由原來的征收營業稅改為征收增值稅,“營改增”的一大特征即為“抵扣機制”,從根本上避免了營業稅制度下的重復征稅問題,實現了“環環征收、層層抵扣”,對于建筑業來說,改征收增值稅后,建筑業在獲取工程服務類業務的同時,也獲得了進項增值稅抵扣,從而減輕了稅負。“營改增”實施后增值稅由原來對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種,變為了征稅范圍擴大至交通運輸業及部分現代服務業的一種稅種,營改增納稅人中的小規模納稅人因3%征收率的下降及增值稅價外稅特征導致的稅基縮小,使得稅負降低;部分一般納稅人則因增值稅的先進計稅方法和11%、6%兩檔低稅率,使得稅負降低。
2 ?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以某建筑施工企業為例,該企業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主要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企業所得稅、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個人所得稅。下屬的項目部門在應稅勞務發生地申報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稅、個人所得稅等。
2.1 營改增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在建筑企業需要繳納營業稅時,企業需要繳納的稅費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建筑企業的實際成本,二是需要繳納的進項稅額。“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稅費繳納的進項稅發票和銷項稅發票之間的抵扣通過相減實現,因此實際上的繳納稅額比現階段的營業稅稅額要低很多,上述企業在營改增實施前,企業應繳納營業稅=(工程服務類應稅營業額×3%+不動產經營租賃應稅營業額×5%+有形動產租賃應稅營業額×5%)=12223.3+0.4+1.2=12224.9萬元,而營改增實施后企業申報和繳納增值稅,工程服務類增值稅應繳納稅額為12058.8萬元,較營業稅應繳納稅額降低了164.5萬元;不動產經營租賃稅率仍為5%,因其計稅基礎為不含銷售額,較營業稅計稅時應繳納稅額降低0.02萬元;有形動產經營租賃增值稅稅率為17%,銷項應繳納稅額為3.6萬元,由于其中存在大量進項稅額,應繳納稅額為0,繳納稅額較營改增實施前的營業稅應繳納稅額共減少了164.52萬元,實際繳納稅額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建筑企業的整體資產結構,有利于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材料供應商所具備的納稅人身份以及所使用的發票與抵扣的額度息息相關,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發票屬于哪種類型并沒有局限性,在對支出的費用進行核算的時候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作為勞務費進項稅的憑據,而增值稅發票的開具需由具有開票資質的建筑勞務公司實施,無開票資質的企業或個人由于其勞務支出無法做增值稅的進項抵扣,工資表也無法作為進項抵扣的憑據,因此為獲得進項抵扣,企業應與具備開票資質的建筑勞務公司簽訂合同。此外,個人代開機械費和小型材料發票也無法做增值稅進項抵扣,而是直接進入總成本中,使得企業納稅成本增加,以上述企業購進建筑材料方面為例,營改增之后,大部分建筑材料的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為3%,企業雖然取得可抵扣的正規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仍需考慮到11%的增值稅銷項稅率,因而這一大部分的建筑材料的納稅成本仍將增加8%,降低了企業利潤空間。
2.2 營改增對收入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實施前,建筑企業營業稅納稅的依據為工程造價、利潤等;營改增實施后由于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額變為了價外稅,當企業繳納增值稅時,不含有增值稅的工程造價則成為了增值稅納稅的依據。
價格與稅收之間相互分離的稅金價格計算可以采用如下的公式:
不含有與增值稅無關的稅金的價格=含有與增值稅無關的稅金價格/(1+增值稅的稅率)。
如果稅收額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下降的百分比可以采用如下的公式[2]:
稅收額呈下降趨勢的百分率=[1-1/(1+增值稅的稅率)]×100%
此外,建筑企業稅務工作在實際開展時并不是所有增值稅存在進項抵扣,由于一部分無法進行進項抵扣自然也就增加了企業的稅負負重,進而影響企業收益,企業利潤空間縮小。
2.3 營改增對現金和利潤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實施前影響建筑企業利潤空間浮動的因素包括收入、成本及營業稅的改變。企業應繳納稅額的增減與企業現金流的增減呈負相關關系。企業現金流還受到在營業稅繳納時企業相關稅金預繳制度的影響,該項制度是提前預交繳納所需稅額,至建筑工程竣工后再進行計算、核實。但實際工作中建筑企業應繳納稅額的計算應在確定收入后進行,而企業收入的確定需根據工程進度的百分比來確定,由此導致建筑企業所繳納的稅額高于實際應繳納稅額,營業稅納稅額與應繳納所得稅額均存在此類問題,此類問題的存在也致使建筑企業收到整個工程款的進度較工程施工進度要滯后許多,進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營改增實施后這一情況則得到了解決,由于建筑企業增值稅的繳納可以于企業收入確定之后或收到整個工程款時再進行,避免了工程款滯后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促進了企業現金流的流通,進而更利于企業的發展。
2.4 對企業定價機制的影響
企業的自身發生變化時,相應的產品價格也會發生變化。在營改增被廣泛推行后,那么建筑企業的產品定價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首先,要考察企業自身的實際運營情況和項目,弄清楚實行營改增以后企業的利潤變化情況,進行價格調整時還應該保證對企業的服務對象產生較小的影響。這樣對于交易雙方都是最有利的。
2.5 對企業運行成本的影響
對于企業來說,運行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企業的效益,企業的發展等多方面。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控制好成本對企業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營改增這一政策的出現,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是一項極好的政策,因為它有效地避免了重復征稅的問題,所以可以大幅度地減輕建筑企業的稅率負擔。在實行這一新的稅收政策以后,建筑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設備、材料等多項稅費都可以抵掉。那么也就是說,建筑企業實際上所繳納的各種稅額與之前相比大幅降低。這對于整個建筑行業都是有利的,有利于建筑企業的資產結構優化,有利于建筑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
2.6 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
在國家還沒有開始實行稅務的新政策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的現金流受到當時稅務繳納機制的影響比較大。以前,建筑企業于工程施工建設之前就需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的規定繳納一定的稅額,剩余項目的稅務核算則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進行。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建筑企業的稅金繳納往往是按照建筑企業施工的進度來繳納的,這就會導致實際上繳納的稅金比應該繳納的稅金多,導致工程項目在收款時進度落后,現金流得不到保證,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
在國家實行營改增這一標志性的稅收政策后,使得建筑企業的收入、成本及營業稅率與企業利潤直接掛鉤。企業的現金流和建筑企業整體的稅率相關聯。建筑企業稅負下降的同時其現金流相應增加。建筑企業的稅負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就會減少。營改增以后,企業不需要提前繳納一定的稅額,而是在工程款項確認之前繳納稅費即可。這一措施,顯著提高的建筑企業內部現金流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建筑工程企業的經濟效益。
3 ?應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影響的措施
上述建筑施工企業從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就需要適應目前的稅制改革環境,抓住現有的良好發展機遇,為企業的發展制定新的戰略,以增強企業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才能在“營改增”實施的時候實現企業的效益最大化。
3.1 建立完善會計核算制度
在“營改增”實施前建筑企業所使用的核算項目并不復雜,需進行會計核算的項目數量也相對較少,但營改增實施之后,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項目增多且核算方式趨于復雜化,因此在營改增實施后,建筑企業應順應改革的局勢,為有效銜接納稅工作與會計相關工作,可建立健全增值稅核算體系及會計核算制度。有效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推進增值稅核算體系的信息化進程,提高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工作的時效性及準確度,減少少算、漏算等問題的出現,加強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約束,明確會計核算工作所具有的權限,同時加強會計核算工作的數據支持;完善會計核算制度,推進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化[3]。
3.2 靈活調整會計核算方法
營改增實施后,稅額的會計核算涉及建筑企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材料的購入及發出中,還是在與甲方驗工計價、給分包方驗工計價等各環節中,這使得企業應繳稅額更加明細化,因此針對不同的環節,應注意會計核算方法的靈活運用及調整。無法直接計入企業成本的與工程施工生產經營相關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應單獨進行核算,并納入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一進項稅額科目中,若未單獨進行核算,其繳納增值稅額將無法進行扣除[4]。另外在企業營業收入確定過程中,應扣除增值稅銷項稅額,并將其余額納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中。
3.3 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專業素質
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應不斷地加強財務專業知識的學習,轉變過去營業稅制下舊的會計核算思想,認真學習和掌握“營改增”相關的規定和知識,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要提升自身的財務素質,擴展會計知識。企業應加強對會計核算人員稅制方面知識的培訓,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增值稅發票真偽辨別能力,培養其與計劃、物資部門的協調能力,以保證企業稅務籌劃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新的稅務制度下,不斷優化會計核算流程,建立完善財務資料系統,推進企業會計核算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及合理化[5]。
3.4 規范化使用企業的現金流
營改增背景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金的正常流動十分重要,要想保障建筑企業的施工進度,節約施工成本,保證企業資金正常流動,就必須要保證企業資金流轉的公開化、透明化。企業資金流動的公開透明化是保障資金流動規范化、維護企業自身利益的重要環節,可以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監督員工的工作,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為了規范化企業的現金流,要由專門人員負責企業的一切相關票務和發票,實現相關發票及票務的有序化管理,必須保證每一筆資金流動都有專屬的相對應的發票和票據[6],這是規避逃稅漏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對企業資金和利益的負責。
3.5 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國家實行營改增這一稅收政策,目的是減輕企業的稅務壓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那么企業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方式方法,穩扎穩打,確保政策的高效實施。
首先,對于營改增對于建筑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企業應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細致嚴密的分析。對于做出的分析報告,要保證科學性和嚴謹性。對于相關部門出示報告分析做出建筑行業降低增值稅稅率和保證金的下調,爭取最大限度地緩解建筑企業在面臨新政策時的壓力[7,8]。其次,推行營改增政策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降低了企業的核算成本、保證了企業現金流的使用效益,為行業內建筑企業的發展構建了一個更好更公平的發展空間。那么,面臨諸多有利條件,建筑企業應該好好把握這一機遇,充分利用政策有利條件,在應對挑戰的同時,不忘做好人才技術的培養和管理,及時更新設備,嚴控生產施工質量,優化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為企業的穩定、健康及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營改增對于國家、政府以及企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體系,營改增其本質上是為了減少企業的稅負,是我國進一步完善稅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在“營改增”的改革過程中,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環境發生了變化,對財務工作的開展有了新要求,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對成本核算的影響、對收入核算的影響及對現金和利潤核算的影響。為應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帶來的影響,建筑企業內部應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及時更新調整會計核算方法,并懂得靈活運用,同時加強會計核算人員的培養,提高其專業素質及業務能力,此外還應推進企業現金流使用的規范化,保證現金流的正常流動,優化企業生產技術,更新設備,優化生產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在營改增這一政策背景下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穎輝.施工企業“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財會學習,2016(3):119-120.
[2]馬英榮.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財會學習,2016(16):171,184.
[3]薛如東.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時代金融(下旬),2016(11):247-248.
[4]張月琴.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時代金融(下旬),2017(6):98,105.
[5]唐英華.“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8(10):144,149.
[6]楊光群.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其完善[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2):47-48.
[7]郭偉.“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7(11):54.
[8]范亞偉,田雪巍,田婕.“營改增”對建筑行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建議[J].納稅,2017(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