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摘 要】 目的:分析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檢查尿常規的患者共90例,將其尿液標本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對照組。試驗組采用尿沉渣與干化學法聯合進行尿常規檢驗;對照組采用干化學法檢驗。對二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比較分析。 結果: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檢測方法的定量紅細胞及定量白細胞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單一的干化學法,且統計學分析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比較單一的檢驗方法能夠提高尿常規檢驗的準確性,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干化學法;尿沉渣;尿常規;聯合檢測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72-02
尿常規檢驗是目前臨床醫學檢驗中常規檢查項目,通過檢測患者腎臟出現病例學變化的尿沉渣及蛋白尿等現象可以及時對糖尿病、流行病出血熱、血液病的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1]。臨床上尿常規檢驗的方法較多,包括尿沉渣法、干化學法、尿微生物檢測、尿細胞學檢驗等,其中尿沉渣法和干化學法是臨床尿常規檢驗中應用較多的兩種方法,但由于這兩種方法的作用原理不同,因此在檢驗結果上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臨床上就采用何種方法進行尿常規檢驗的準確率更高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就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具體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尿常規檢查的患者共9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將其尿液標本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試驗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齡27-50歲,平均年齡(36.1±2.0)歲。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23-52歲,平均年齡(36.3±2.1)歲。兩組患者以上資料的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分析。
納入標準:(1)受試者年齡在18-50歲(包含18歲和50歲);(2)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受試者。排除標準:(1)受試者的臨床資料不完整;(2)受試者有重大精神疾病。
2.2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表2為詳細數據,聯合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7.96%)高于對照組(69.39%),且有明顯的差異(P<0.05)。
1.2 一般方法
參加研究的兩組患者均采用無菌采尿杯取樣本后密封送檢。對照組采用干化學法進行尿常規檢驗,將10mL尿樣加入離心管中,離心處理5 min,棄去上清液,按照全自動尿常規檢測儀器操作說明和化學法試帶說明書對尿樣進行檢驗,并在送檢后30 min內完成檢測。試驗組采用干化學法與尿沉渣法聯合進行尿常規檢驗,將尿樣按照對照組的操作方法,依次進行檢測,確保在送檢30 min內完成檢驗。
1.3 評價標準
1.3.1 兩組標本檢驗結果對比
對比兩組尿樣標本定量白細胞和紅細胞的陽性率、陰性率。定量白細胞水平超過10.0μg/L為陽性,定量紅細胞水平超過7.0μg/L為陽性。定量白細胞水平小于或等于10.0μg/L為陽性,定量紅細胞水平小于或等于7.0μg/L為陽性。
1.3.2 兩組標本檢驗錯誤率對比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檢測錯誤率=誤診率+漏診率。
1.4 統計學分析
對試驗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以[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分析,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標本檢驗結果對比
試驗組定量紅細胞陽性標本有42份,占比93.33%,定量紅細胞陰性標本有3份,占比6.67%;對照組定量紅細胞陽性標本有30份,占比77.78%,定量紅細胞陰性標本有10份,占比22.22%。根據定量紅細胞的數據結果使用卡方檢驗統計分析,定量紅細胞的卡方值等于4.4000,P值等于0.0358,即P<0.05,由此可以判斷該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定量白細胞陽性標本有41份,占比91.11%,定量白細胞陰性標本有4份,占比8.89%;定量白細胞陽性標本有34份,占比75.55%,定量白細胞陰性標本有11份,占比24.46%。根據定量白細胞數據結果使用卡方檢驗統計分析,定量白細胞的卡方值等于3.9200,P值等于0.0447,即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通過卡方檢驗統計分析定量白細胞和定量紅細胞兩組數據,均得出P值<0.05,可以得出結論,試驗組較對照組具有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
2.2 兩組標本檢驗錯誤率對比
采用兩組標本進行檢驗錯誤率分析,其中45例試驗組標本中共有1例漏診,1例誤診,檢測錯誤率(占比4.44%);45例對照組標本中共有5例漏診,3例誤診,檢測錯誤率(占比17.77%),試驗組的檢測錯誤率(占比4.44%)較對照組(占比17.77%)更低。通過卡方檢驗分析,得出卡方值等于4.0500,P值等于0.0441,即P<0.05。由此可以得知兩組標本檢驗中,試驗組較對照組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尿常規檢驗在臨床上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初步檢查,許多腎臟病變再起就會出現蛋白尿或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對于某些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熱等的診斷,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尿常規檢驗主要包括尿有形成分檢驗、尿化學檢驗、微生物檢驗等內容,具體涉及尿的顏色、透明度、酸堿度、紅細胞、白細胞、蛋白質等。干化學分析法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尿常規檢驗方法,但是由于臨床檢驗技術的逐漸進步,試劑帶及分析儀相關技術的改進,逐漸有學者嘗試聯合應用不同的檢驗發放進行尿常規檢驗[2]。干化學法和尿沉渣法聯合進行尿常規檢驗可以使定量白細胞、定量紅細胞的檢出率得到明顯提高,提升檢驗的準確性,這一方法在臨床實踐應用中有明顯的價值[3]。
干化學法,采用化學試劑帶,通過對亞鐵血紅素和血紅蛋白水平的檢測,間接檢測紅細胞水平。但是這一方法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當尿液中存在大量的肌紅蛋白和細菌時,會使檢測結果呈現假陽性,當紅細胞被大量破壞是,結果會呈現出假陰性。尿沉渣法是通過對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態大小進行分類,從而判定紅細胞和白細胞水平和管型等。此方法僅能確定管型是否存在,而管型的類型還需要借助顯微鏡進一步進行觀察,對細胞的區分也存在較大誤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患者定量紅細胞和定量白細胞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單一采用干化學法和單一采用尿沉渣法,其檢測錯誤率更低,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用于尿常規檢驗可以提升檢驗準確性,減少誤診和漏診,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舒麗.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9):4160-4161.
[2] 卜佳林.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57-58.
[3] 徐世生.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