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剛
【摘 要】 目的:針對臨床原發性脾腫瘤患者的特點及其診治情況進行初步探討。方法:收集10例原發性脾腫瘤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臨床患者有關資料,采用回顧性方法進行分析。結果:術前B超和CT檢查結果診斷20%;B超定性診斷率和對定性診斷脾囊腫、脾血管瘤準確率分別為20%(1/5)、40%(2/5)和20%(1/5);CT定性診斷率和定性診斷脾囊腫、脾血管瘤準確率分別為40%(2/5)、60%(3/5)和80%(4/5),總體準確率高于B超結果。B超和CT對惡性診斷不能準確診斷,對患者主要實施脾切除術治療。惡性淋巴瘤術后采用化療輔助治療。隨訪5例良性腫瘤患者,至今狀況良好,最長時間8年。隨訪5例惡性淋巴瘤患者,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存活5年,3例患者超過5年生存期。結論:術前原發性脾腫瘤患者比較容易定位診斷,但定性診斷難度較大。主要采用脾切除術治療方法,原發性脾惡性淋巴瘤與化療方法相結合進行治療具有良好預后。
【關鍵詞】 原發性脾腫瘤;脾切除術;臨床診治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77-02
1 前言
原發性脾腫瘤在臨床中比較少見,術前比較容易進行定位診斷較易,但定性診斷具有較大難度。本研究收集2010年6月一2016年6月期間的10例原發性脾腫瘤經手術和病理證實患者的有關資料,現將患者特點及臨床診治情況進行分析。
2 資料與方法
2.1 患者資料
本研究收集的10例患者中脾良性腫瘤有5例,其中有3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24—75歲之間,平均年齡(39.5±1.6)歲;脾良性腫瘤有5例,其中有6例男患者,4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26—79歲之間,平均年齡(49.2±1.4)歲。5例良性腫瘤患者中,有2例患者為脾血管瘤,1例患者為脾囊腫,1例患者為脾淋巴管瘤,1例患者為脾錯構瘤。5例惡性腫瘤患者中,有4例患者為脾惡性淋巴瘤,1例患者為血管肉瘤。
2.2 方法
5例脾良性腫瘤患者中只是在體檢中才得以發現,沒有癥狀的有4例患者, 1例患者有左上腹不適或疼痛等癥狀,都沒有消瘦、發熱、腹脹或乏力等癥狀表現?;颊卟〕淘?個月—5年,1例患者為脾功能亢進。5例脾惡性腫瘤患者中有5例患者左上腹不適或疼痛等癥狀,3例患者發熱,2例患者腹脹,2例患者消瘦,2例患者乏力,只是在體檢中才得以發現,沒有癥狀的有1例患者,患者病程在1個月—3年,2例患者為脾功能亢進。良性腫瘤患者中實施腹腔鏡脾囊腫開窗引流的有1例患者,4例患者實施脾切除術。沒有1例患者手術死亡,術后患者沒有發生并發癥。惡性腫瘤患者中實施脾切除術的有3例患者(其中加肝活檢術的患者有1例),實施脾與胰體尾部切除以及胃部分切除術的患者有1例,實施脾與胰體尾部切除以及近端胃切除術的患者有1例。沒有1例患者手術死亡,術后1例患者左隔下積液治療后痊愈。惡性淋巴瘤患者術后采取化療輔助治療,沒有采取放療治療。
3 結果
患者在術前的B超和CT檢查結果診斷20%;B超定性診斷率和對定性診斷脾囊腫、脾血管瘤準確率分別為20%(1/5)、40%(2/5)和20%(1/5);CT定性診斷率和定性診斷脾囊腫、脾血管瘤準確率分別為40%(2/5)、60%(3/5)和80%(4/5),總體準確率高于B超結果。B超和CT對惡性診斷不能準確診斷,對患者主要實施脾切除術治療。惡性淋巴瘤術后采用化療輔助治療。隨訪5例良性腫瘤患者,至今狀況良好,最長時間8年。隨訪5例惡性淋巴瘤患者,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存活5年,3例患者超過5年生存期。
4 討論
在脾良性腫瘤中比較多見的是脾血管瘤,可引發破裂出血、鈣化、梗死、感染、纖維化,嚴重患者可發生惡變。脾彌漫性多發性血管瘤屬于比較少見的一種良性血管病變,通常在患者全身產生多發性血管瘤表現,病變只位于脾臟的患者更少見,一般被認為是良性內皮細胞增生,但有觀點認為病變只位于脾臟時應按照腫瘤樣血管病變進行處置。大部分脾血管瘤早期沒有任何癥狀而難以被發現,通常都是在體檢過程中被發現,疼痛、左上腹不適、腫塊及腹脹、惡心等壓迫癥狀使臨床中的主要癥狀。因臨床中脾血管瘤與惡性腫瘤的準確鑒別難度較大,而且容易產生惡變及自發破裂等嚴重后果,所以醫學界觀點是發現時就要考慮實施脾切除術。如只有較小且單發瘤體,處于上、下極或在某段中,可采取部分切除脾臟上、下極或脾段,或切除全脾后將切成薄片的健康脾組織實施移植自體網膜囊內的手術方法治療。保脾手術術中應實施冷凍病理檢查對腫瘤性質加以確定,切除范圍足夠避免病情復發。腹腔鏡脾切除及部分切除術目前具有比較成熟的技術,不會產生較大創傷,術后也很少產生并發癥。本研究中的脾血管瘤患者全部實施脾切除術,未產生術后并發癥,具有良好的預后。
脾囊腫在脾良性腫瘤中比較常見,與脾血管瘤差別不大,早期大部分患者沒有癥狀,一般都是在體檢過程中得以發現。B超和CT對定位診斷脾囊腫具有較高的準確率,比脾血管瘤的定性診斷率高一些。
5 結語
綜上所述,術前原發性脾腫瘤患者比較容易定位診斷,但定性診斷難度較大。在臨床中患者主要采用脾切除術治療方法,原發性脾惡性淋巴瘤與化療方法相結合進行治療具有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 高紀東,蔡建強,邵永孚.原發性脾腫瘤1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9
[2] 王阜光,王莉,李景陽.外傷后脾臟惡性淋巴瘤1例[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6.11
[3] 余黨凡,管一暉,趙軍等.PET/CT在探測脾轉移癌中的應用[J],中華核醫學雜志,2016.6
[4] 任宏,石景森,孫學軍等.脾臟腫瘤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8
[5] 盧曉瀟,王薇,鄭笑娟.組織諧波成像、CDFI及CDE在原發性脾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