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娜
【摘 要】 目的:分析初產婦實施連續性助產模式的作用效果,為后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室實施分娩的160例初產婦,采取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對照組采取傳統助產模式,研究組采取連續性助產模式,比較兩組生產過程情況以及生產結局。結果:研究組總產程以及產后2h出血量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陰道分娩率為97.5%,對照組為85.0%(P<0.05)。結論:初產婦生產時實施連續性助產模式可加快生產進程,優化生產結局,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連續性助產模式;初產婦;產程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233-02
分娩為一個自然生理過程,因初產婦無分娩經驗,對圍生產期認識度較低,容易產生焦慮、緊張以及恐懼等不良心理,影響生產。在以上背景下,我科室開展初產婦連續性助產模式,并取得理想效果,具有研究內容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實施生產的160例初產婦,無剖宮產指證;排除妊娠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重要臟器疾病產婦。采取信封法將以上產婦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80例。對照組年齡21-35歲,平均(27.0±4.1)歲,孕周38-41,平均(39.2±0.5)周,研究組年齡21-35歲,平均(27.0±4.1)歲,孕周37-42,平均(39.5±0.7)周,比較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助產模式:產婦入院后宣教分娩相關知識,子宮開至3cm時送入產房,助產士觀察產婦相關情況,宮口全開后助產士協助常規生產。研究組采取連續性助產模式:產婦入院后分配一名助產士以及2-3名輔助助產士輔助。(1)產前宣教。根據產婦文化程度采取針對性健康宣教,告知產婦各產程特點,并指導其進行呼吸技巧以及自護能力訓練;此外需要對產婦家屬開展相應教育,提高圍產期認識度及注意事項關注度。(2)產程護理。產婦體質與產程相關,產程相對較長產婦需要承擔較大心理壓力,認真評估每一個階段產婦心理狀態,并采取相對應疏導措施,告知產婦下一階段可能發生情況,使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并允許一名家屬進產房陪伴,進一步緩解其緊張恐懼情緒。(3)產后干預。娩出胎兒2小時后提醒產婦排尿,每間隔30min按摩一次子宮,促進恢復。將母乳喂養知識以及技巧傳授產婦,介紹胎兒護理特點以及產后自我恢復方法。盡可能滿足產婦需求,減少產后抑郁。
1.3 觀察項目
記錄兩組總產程、產后2h出血情況、陰道分娩情況以及嬰兒窒息等情況。
1.4 數據分析
組間數據均在統計軟件SPSS20.0中完成,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X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數據比較后P<0.05為差異顯著,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產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產程以及產后2h出血量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生產結局比較
對照組陰道分娩68例,剖宮產12例,陰道分娩率為85.0%(68/80);研究組陰道分娩78例,剖宮產2例,陰道分娩率為97.5%(78/80),組間差異顯著(X2=5.00,P=0.038)。對照組胎兒窘迫4例,無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50.0(5/80);研究組無一例出現胎兒窘迫及窒息,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差異顯著(X2=1.05,P=0.048)。
3 討論
隨著女性壓力加大以及人們對于分娩過程中母子健康方面重視使得對于助產士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分娩中,醫護人員根據自身助產經驗采取相應助產護理,對于產婦心理護理不重視,導致分娩質量不高,產婦及家屬不滿意,影響醫患關系[1]。
初產婦由于對于生產不了解影響其心理情況,不良心理直接影響生產效果。本次研究組采取連續性助產模式進行護理,旨在改善產婦心理,獲得良好生產結局。連續性助產模式為一種人性化護理服務,該種護理理念將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均有體現,其不僅可融合醫患關系,還能使得產婦主動參與至分娩過程中。本次研究結果中,采取連續性助產模式研究組產程以及產后2h出血量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說明該種模式可提高生產順利行;此外研究組生產結局優于對照組,提示該種模式可減少產后并發癥,進一步保證母嬰安全,獲得結果與梁麗華研究一致[2]。綜上所述,初產婦生產中采用連續性助產模式效果理想,具有較高可行性及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皮芳. 連續性個性化助產模式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6): 91-92.
[2] 梁麗華.連續性個性化助產服務對初產婦產時疼痛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