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雯 胡峻彬


【摘 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法醫病理學的特點。方法:從司法鑒定中心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法醫病理學鑒定案例中隨機抽取3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入選對象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導致36例研究對象的死亡原因均是病毒性心肌炎,且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心功能障礙。死亡患者中多數患病程度為重型,且表現為心肌細胞水腫,心肌受到損害,機制溶液壞死等,且部分患者出現心肌束局部排列紊亂,且肺、扁桃體及腦等器官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結論:患者發病過程較快,且無典型臨床癥狀,使臨床診斷工作具有一定難度,影響疾病的治療,導致較高的死亡率。鑒定病毒性心肌炎時,主要依據心臟相關表現,并結合組織學觀察,鑒定過程中應充分分析各種損傷與患者死亡原因的聯系,并通過特殊檢測進行輔助,為鑒定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 病毒性心肌炎;法醫病理學;特點研究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240-02
嗜心肌病毒感染會導致患者產生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現為心肌間質出現原發性非特異性炎癥,在青少年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引發疾病的主要病毒包括麻疹病毒、柯薩奇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等。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有較大的幾率發生猝死,患者主要表現為心率失常,會出現心室纖顫、室性心動過速等,使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出現基因及蛋白質表達異常,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分了病毒性心肌炎法醫病理學的特點,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司法鑒定中心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法醫病理學鑒定案例中隨機抽取3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分布在6歲至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8.37±1.38)歲。病程分布在1天至10天之間,平均病程為(4.21±0.33)天?;颊甙l病季節如下:4例為春季,17例為夏季,10例為秋季,5例為冬季。入選對象均經過系統法醫病理學檢驗,確定死亡原因為病毒性心肌梗死?;颊吲R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胸痛、心悸、咽痛、咳嗽及暈厥等。
1.2 研究方法
對36例患者進行法醫病理解剖檢驗,以明確患者的死亡原因,在鑒定過程中將提取出的檢驗材料進行法醫病理切片檢查,通過綜合分析,得出患者死亡原因。
2 結果
在36例病毒性心肌炎死亡患者中,2例患者死于宿舍,5例患者死于家中,3例患者死于學校,其余26例患者由于醫療事故死于醫院。為明確患者死因,經過死者同意對死者進行尸體解剖,對患者的心臟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分析。經觀察發現,死者心臟存在相似的特點,包括重量增加,體積變大、質地軟及表面有出血點等。死亡36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現腦淤血,5例患者出現扁桃體腫大,14例患者出現肺水腫,6例患者出現腦水腫,4例患者出現心包積液。經過病理切片檢查后,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部分心肌細胞出現水腫、顆粒樣變性等,且心肌間大部分淋巴細胞浸潤,局部心肌束出現排列混亂的現象。經過法醫病理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合并腦炎及腦膜炎死者為3例,心肌炎合并心內(外)膜炎及心包炎患者為4例,心肌炎合并腸炎患者為3例。經過綜合分析,36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均為病毒性心肌炎,并非機械性損傷等因素致死。
3 討論
部分病毒性心肌炎發病較快,對患者的心肌產生嚴重的損害,嚴重時導致患者機體出現一定的反應。在患者發病過程中,發病前期會出現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整體表現為病毒感染。當病情繼續發展時,病毒會蔓延至心肌,從而使患者心肌組織出現一定異常,心肌纖維發生壞死、變性及溶解等。此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胸痛、心悸、咽痛、咳嗽及暈厥等,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猝死。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都會出現心率失常的現象,由于患者病程存在差異,且身體狀況不同,往往會引發其他并發癥。根據患者不同的發病病程,可將病毒性心肌炎分為多種類型,如心率失常型、猝死型、無癥狀型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經過一定的時間,可以發展為其他類型的心肌病,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均會發生病毒性心肌炎,但主要發病人群年齡集中在10歲至30歲之間?;颊甙l病較急,在男性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夏季為最易發病的季節。在本研究的36例死者中,主要為猝死型,且多數患者發病急,在發病一天之內便失去生命。由于病毒性心肌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臨床診斷中很難在早期做出準確判斷,從而無法保證病情得到及時的控制。雖然發病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咳嗽等一系列病毒感染癥狀,但并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從而增加誤診的發生率。判斷死者死因時,對患者進行法醫病理學檢驗,需要結合切片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本研究中,導致36例研究對象的死亡原因均是病毒性心肌炎,且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心功能障礙。死亡患者中多數患病程度為重型,且表現為心肌細胞水腫,心肌受到損害,機制溶液壞死等,且部分患者出現心肌束局部排列紊亂,且肺、扁桃體及腦等器官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
綜上所述,患者發病過程較快,且無典型臨床癥狀,使臨床診斷工作具有一定難度,影響疾病的治療,導致較高的死亡率。鑒定病毒性心肌炎時,主要依據心臟相關表現,并結合組織學觀察,鑒定過程中應充分分析各種損傷與患者死亡原因的聯系,并通過特殊檢測進行輔助,為鑒定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安志超,盧光明,蔡博策.風疹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猝死1例[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6,31(6):646
[2] 杜思昊,李冬日,王慧君.RT-qPCR技術在法醫病理學研究中的應用[J].法醫學雜志.2017,33(5):526-531
[3] 張鳳軍.顱腦損傷死亡的法醫病理學研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6(17).
[4] 李文超,周科偉,歐桂生.液化石油氣中毒死亡兔的法醫病理學研究[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6,31(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