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萍
【摘 要】 檢驗科是醫院的關鍵科室,為醫生的診斷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對于基層婦幼保健院的檢驗科醫師來說,在工作的過程中面臨著放射性元素危害、紫外線輻射危害、化學試劑危害等多種危害,對于檢驗科醫師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威脅。為此探討基層檢驗科醫師在工作中如何采取防護措施與避免職業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 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職業危害;醫院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251-01
檢驗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是醫生進行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工作的主要內容為對標本進行檢驗。筆者作為一名基層檢驗科醫師,在常年的工作中看到檢驗醫師經常要接觸各種性質的危險物質,對檢驗科醫師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脅,由此導致檢驗科醫師患上職業病。尤其對于婦幼保健院來說,患者以婦女兒童居多,檢驗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患者群體,因此探究婦幼保健院檢驗科預防職業病的防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
1 基層婦幼保健院檢驗科面臨的職業危害
檢驗科醫師在工作的過程中面臨的職業危害主要有化學試劑危害、血源性疾病危害、放射元素危害、微生物危害以及化學試劑危害。在化學試劑危害方面,檢驗科醫師會使用到硝酸、鹽酸、二氧化硫作為化驗的輔助試劑,同時醫師會使用到有毒化學物質甲醛、氰化氫、苯類等劇毒物質,如果檢驗方式不得當,沒有保存好有毒物質就會導致檢驗醫師的身體受到毒害,此外一些二甲苯、戊二醛以及高濃度的84消毒液使用不當都會威脅檢驗科醫師的身體。在血源性傳播疾病方面,由于檢驗科醫師需要對患者的血源進行檢驗,如果檢驗科醫師在檢驗的過程中身體破損處意外接觸到血液標本,有可能導致醫師患有血液疾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2]。
檢驗科是醫院的關鍵科室,由于檢驗環境的特殊性導致了檢驗醫師的職業危害要遠高于其他醫務工作者。尤其在“非典”疫情之后,檢驗醫師的安全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國家相關機構分別出臺了《醫療機構臨床試驗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一步保障檢驗科醫師的生命健康安全[3]。
2 基層婦幼保健院檢驗科防護措施探討
2.1 加強自我防護意識,自覺遵守檢驗規定
首先檢驗科科醫師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在檢驗的過程中嚴格遵守檢驗規定,對于自身工作的危險性有一個明確認知,并在工作的過程中自覺進行規避。此外檢驗科醫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對危險物品時刻保持警惕性。同時檢驗科室內部要不定期的組織醫師進行安全意識培訓,派遣專員進行檢查,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做好細節防護工作,及時處理安全事件
細節防護工作是落實安全防護規則的關鍵,因此檢驗科管理人員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督促檢驗科醫師落實防護細則,并通過以下五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第1,洗手消毒工作。洗手是常見的消毒方式,雖然方式普通,但卻能夠有效地清除大部分的病毒與細菌。為此作為檢驗科醫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做好洗手消毒工作,在對樣本檢驗的前后要進行洗手消毒,決不能因為在檢驗的過程中帶了消毒手套就忽視了消毒工作[4]。
第2,更換檢驗設備與檢驗操作流程。檢驗的設備對于檢驗醫師的操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更換設備可以有效地減少檢驗時不必要的損傷。例如:在檢驗時可以用采血針頭替代注射器,避免在采血時出現意外的刺傷。
第3,集中處理廢棄醫療物品。檢驗科醫師在檢驗結束后,需要將廢棄的儀器與針頭進行專業化的及中處理,堅決杜絕直接接觸血液樣本的醫療物品二次使用,從而有效的減少交叉感染。
第4,處理好皮膚損傷。檢驗科醫師如果在檢驗的過程中出現了皮膚損傷,要及時對皮膚進行處理,通過傷口擠壓讓傷口的臟血流出,并使用肥皂水反復對傷口進行清洗,在沖洗結束后要及時的進行消毒,并根據檢驗的項目決定注射的疫苗。
第5,定期做好體檢工作。檢驗室要定期對檢驗醫師的身體進行徹底的檢查,查看醫師是否有與職業病相關的癥狀,從而加強管理,如果已經出現了職業病的相關癥狀要及時的進行就診。
2.3 做好職業危害防護,采取相關防護措施
檢驗醫師在檢驗的過程中由于工作較為特殊,接觸危害因素的幾率較大,因此檢驗醫師在檢驗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可能的采取措施,避免危害因素與降低危害因素對檢驗人員的影響。
第1,針對血源性傳播疾病的的危害防護工作。檢驗醫師在檢驗血樣時,無論樣本是否具備傳播性疾病,檢驗醫師在檢驗的過程中都應該按照傳染者血樣進行預防。檢驗科要將所有與血樣接觸的器具、試劑、設備都應該視作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傳染源,醫師在工作與維護的過程中都應該仔細的對其進行處理,做好消毒與隔絕工作[5]。醫師在進行高危檢測時可以使用酒精或是0.5%進行仔細的消毒。
第2,針對化學性檢測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醫師在使用化學試劑檢測標本時,應該穿上專業的工作服(衣服、橡膠手套、口罩),如果使用一些高危物品進行檢測時還要配備專業的防護鏡與帽子,從而減少高危化學物品對于醫師雙眼與頭發的檢測。
第3,針對物理性檢測危害的防護措施。檢驗科在對患者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有可能會使用紫外線燈對人體進行照射。少量的紫外線照射可以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如果長時間使用有可能會導致醫師的皮膚與眼角產生病變,從而損傷人體,因此檢驗科醫師在使用紫外線進行殺菌時應該確保沒有其他人在室內。醫師在對放射性元素進行檢驗時,應該采用上窄下寬形的燒瓶防治放射性元素。同時要將與放射性元素接觸的試劑與試管進行仔細的處理,避免其他人員接觸。
第4,對于醫學微生物的危害防護策略。醫師在對微生物進行防護時,應該充分的重視微生物感染對于檢驗醫師的健康威脅,在檢驗之前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對于傳染性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時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3 結語
總而言之,檢驗醫師在檢驗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檢驗科的職業危害,并在工作的過程中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減少職業危害對于身體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康學萍.基層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職業危害與防護措施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17(1):72-73.
[2] 朱敏,江慧.婦幼保健院檢驗科窗口服務的溝通[J].心理醫生,2015,21(8):249-250.
[3] 龔俊丹.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質量控制與管理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2,25(8):57.
[4] 鐘文華.婦幼保健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2):388.
[5] 謝寶芳.風險管理在婦幼保健院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特別健康,2018(1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