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義
【摘 要】 目的:研究體外沖擊波治療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的療效,為臨床提供指導。方法:選擇從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患者納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數字隨機分方式將其劃分成2組,命名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有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實驗組接受體外沖擊波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經比較,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臨床治療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過程中,采用體外沖擊波的治療方式,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且安全,臨床推廣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 體外沖擊波;骨關節慢性疼痛;軟組織損傷;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254-02
體外沖擊波治療方法屬于高能機械波方法,主要是利用空氣或者是氣體作為傳導載體,在專業發生儀器的作用下,經過治療探頭發揮液電亦或是電磁效應所形成彈道式沖擊波的作用,準確定位患病的部位,在治療容易疼痛部位以及組織中的效果明顯[1]。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體外沖擊波治療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的療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基礎資料和方法
1.1 礎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及80例患者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隨機將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80例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患者分為實驗組(40例)、對照組(40例)。
實驗組40例患者年齡為34-75(54.75±5.73)歲,男女分別為20(50%)、20(50%)例。
對照組40例患者年齡為32-71(54.80±5.69)歲,男女分別為22(55%)、18(45%)例。
納入依據:①自愿參與研究;②經臨床檢查確診為骨關節慢性疼痛或者是軟組織損傷。
排除依據: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有禁忌癥。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資料,經對比顯示統計值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使用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國藥準字:H20000656批準日期:1808071生產廠家: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Diclofenac Sodium Enteric—coated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s)治療,每日一次,每次一粒。
實驗組接受體外沖擊波治療,患者需選擇舒適體位并突出治療的部位,與沖擊波發射器正對,將局部壓痛點當做中心實施沖擊波治療[2]。對發射體的第二焦點進行適當調節,并且定位在治療部位。壓力值應設置在2.5~4bar之間,禁止壓力值超過4.5bar。且每次沖擊的次數為1000-3000次范圍內。每次治療的時間控制在10-30min,而治療的次數是1-3次。患者需每間隔3~4天接受一次治療,參與的設置需要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患病部位損傷的程度和病史等進行確定[3]。接受治療后,應休息0.5-1h,如果沒有不適感,即可回家。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實驗組、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包括顯效、有效、無效三部分。顯效代表患者主訴癥狀明顯好轉;有效代表患者主訴癥狀有所改善;無效代表患者主訴癥狀沒有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文中涉及的有關數據在計算以及整理時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為數據表現形式,卡方和t值為數據檢驗形式,組間數據經過比較后,如P<0.05,即代表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結果分析,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表1)
3 討論
慢性疼痛指的是疼痛感持續一個月,而四肢關節就是最常見的慢性疼痛部位,特別是骨組織疾病及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損傷性疾病等等,均會使關節部位有慢性疼痛的癥狀。在臨床治療中,通過體外沖擊波能夠有效緩解慢性疼痛感,使激痛點的局部功能障礙有所改善,積存的代謝產物得以分解。與此同時,區域肌群也會受到刺激,使得疼痛傳導被阻斷,最終實現治療目標[4]。目前,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方法較多,常規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相對便利,且釋藥持續穩定,能夠充分提高生物利用度,效果明顯。但藥物治療見效速度慢,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
將體外沖擊波應用于骨關節疼痛性疾病治療中,借助沖擊波發生儀向人體傳送,經過密度不均勻的介質,并在介質與介質間形成機械應力效應,形成能量梯度差以及扭拉力,最終在骨組織的內部、軟組織間發生物理效應,保證軟組織粘連得以消除[5]。此外,沖擊波壓力相與張力相持續性擠壓與拉伸,使局部組織的細胞膜通透性得到改善,在對去極作用抑制的基礎上增強鎮痛效果,加快細胞內部離子與外部離子的交換,清除并吸收代謝產物,使炎癥得到緩解。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體外沖擊波治療,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證實,體外沖擊波憑借其無痛、非侵入性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在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中,安全性較高,療效明顯,推廣可行性顯著。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骨關節慢性疼痛及軟組織損傷中,體外沖擊波治療效果遠遠超過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且見效快,使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福強,孫偉,邢更彥等.解讀國際醫學沖擊波學會最新診療共識--體外沖擊波的適應證與禁忌證[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31):2411-2415.
[2] 王璐璐,董羿,梁爽等.放散式沖擊波治療在膝關節骨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J].頸腰痛雜志,2016,37(4):354-355.
[3] 張景春.不同能量體外沖擊波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眩暈及頸肩疼痛的療效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z1):78-80.
[4] 張田,劉文波,李華等.放射狀沖擊波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0):36-40.
[5] 鄺高艷,嚴可,歐梁等.加味獨活寄生合劑配合沖擊波對老年膝骨性關節炎疼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7):1708-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