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朱應乾 田曉霞


【摘 要】 目的:分析擇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膽外科住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每組50例。A組受試者50例在手術前0.5—1h靜滴劑量為1g的頭孢唑林鈉,術中和術后均不使用抗生素。B組受試者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分析結果。結果:A、B兩組的手術時長以及手術中出血量無明顯差異,P>0.05。A組感染2例(4.00%),B組感染 1例(2.00%),兩組術后總感染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均未出現腹腔感染,其余感染類型之間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術后感染共計3例,未感染97例。感染者平均年齡為(65.25±4.15)歲,未感染者平均年齡為(41.25±10.24)歲,由此可見,出現術后感染者年齡明顯比未感染者高,P<0.05.(t=12.261)。膽囊破裂者共計10例,術中出現膽囊破裂于術后出現感染以及未感染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于擇期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會加大術后感染發生概率。高齡,膽囊破裂可能為引起術后感染的高發因素。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抗生素;圍術期;膽囊破裂;高齡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03-01
在傳統開腹手術圍手術期內,對患者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病例發生概率[1]。但值得說明的是,對于其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在基層醫院尚屬空白。為了對上述命題加以研究,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膽外科住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上述命題進行全面分析,得出心得,現將具體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膽外科住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46.28±1.36)歲,膽囊結石95 例,膽囊息肉 5 例。
兩組受試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在術前,受試者完善各項檢查,除去手術禁忌癥。病患均為擇期手術者,禁食12h,禁飲8h。病患均以氣管插管麻醉法完成全身麻醉,做好備皮以及肚臍位置清潔消毒工作[3]。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疾病。A組受試者50例在手術前0.5—1h靜滴劑量為1g的頭孢唑林鈉,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均不使用抗生素。B組受試者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均不使用抗生素。
1.3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20.0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內的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算,計量資料使用t值檢驗計算,當P<0.05時,組間數據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受試者手術時長以及手術中出血量情況
2.2 兩組受試者圍術期術后總感染率發生情況A組感染 2例(4.00%),B組感染 2例(4.00%),兩組術后總感染率無明顯差異,P>0.05.
2.3 兩組受試者術后資料比較情況詳細見表2.
2.4 術后感染引致原因分析
(1)術后感染和年齡之間的關系
合并兩組人數統計證實。術后感染共計4例,未感染96例。
感染者平均年齡為(65.25±4.15)歲,未感染者平均年齡為(41.25±10.24)歲,由此可見,出現術后感染者年齡明顯比未感染者高,P<0.05.(t=12.261)。
(2)膽囊破裂和術后感染之間的關系詳細見表3.
3 討論
國內學者探討了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助于預防術后感染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證實:對于接受手術的患者,在恢復期內使用抗生素,并不會降低感染發生率。OC和LC方法相比,LC術能夠全面減少手術操作對于腹腔正常環境干擾度,繼而令手術后感染性病發生的概率降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因為這種手術無開放腹腔環節,有助于手術器械在患者腹腔內完成手術操作。通常不會對患者的組織和器官過分牽拉壓迫,進而對臟器以及供血造成影響。同時,空氣中充滿了大量細菌。開展腹腔鏡手術能夠避免內部器官和空氣接觸,進而降低了感染誘發性因素。并且只有在手術出血或者存在大量滲出液時,才會使用紗布。使用此種方法,能夠降低紗布對于臟器漿膜以及手術切口的刺激,有助于術后患者腹腔內環境恢復。
肺部感染通常發生在上腹部手術之后。此類型感染對于患者術后恢復影響較大。因為人體的呼吸系統有著吞噬細菌以及凈化內部環境的功能,當進行手術之后,會對其功能造成影響。倘若分泌物以及病原菌未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合理處理,其會在呼吸道聚集,就此進入到肺部。引發呼吸系統感染。
從手術過程中膽囊破裂和術后感染關系方面來看,膽囊破裂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常見并發癥。其也為引起患者出現術后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本組實驗研究結果指出:手術過程中出現膽囊破裂在手術后發生感染以及無感染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膽囊破裂可能為引起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膽結石或者膽汁在病理狀態下攜帶大量細菌,倘若發生破裂,極有可能就此進入腹腔。倘若未能徹底沖洗,則會引起系列性并發癥。例如:腹腔內感染等等。因此倘若患者出現術中膽囊破裂,應當徹底沖洗腹腔。如果炎癥較為嚴重或者創面較深,必須在腹腔內留置引流管,以充分引流。對于出現膽囊破裂的患者,應當使用標本袋在套住膽囊之后取出,以免發生膽汁刺激切口。出現手術切口感染現象。值得說明的是,外科醫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積極加強腹腔鏡技術練習以及全面掌握相關解剖知識。
總而言之,對于擇期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會加大術后感染發生概率。高齡,膽囊破裂可能為引起術后感染的高發因素。
參考文獻
[1] 方志恒, 侯亞峰, 吳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價值的探討[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06, 11(3):250-251.
[2] 劉軍, 金嵐, 李建設, et al.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不使用抗生素的臨床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1, 10(23):1834-1835.
[3] 賀艷閣, 李娜, 周彬.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療效觀察[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1, 17(6):786-787.
[4] 曾其強, 張啟瑜, 周蒙滔, et al. 擇期腹腔鏡膽囊切除圍手術期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的meta分析[J].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07, 13(8):522-524.
[5] 胡明秋, 陳寶公, 宋希江. 擇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研究[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04, 19(10):639-640.
[6] 劉軍, 金嵐, 韓威, et al. 腹腔鏡膽囊切除及經膽囊管膽道探查術圍手術期不使用抗生素的臨床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3, 12(18):1450-1451.
[7] 左笑叢, 劉世坤, 謝冰玲. 230例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應用抗生素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國藥房, 2001, 12(6):344-346.
[8] 朱載陽, 李英, 田綺俊, et al. 高齡高?;颊吒骨荤R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處理[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0, 15(4):293-293.
[9] 孫小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防治策略[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6):1346-1348.
[10] 汪良, 何宋兵, 毛忠琦. 1045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 新醫學, 2007, 38(1):39-40.
[11] 胡榮生, 于偉, 李秋波.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手術相關并發癥危險因素的回歸分析[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3, 19(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