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斌 廖俸
松崗鎮,阿壩州馬爾康市一座獨具魅力的特色小鎮。2019年5月1日,小鎮上的柯盤天街開街,明麗的陽光,峻秀挺拔的古碉樓,蜿蜒曲折的梭磨河,別具風情的特色民宿,以及厚重嘉絨藏族歷史文化,成為高原上的文化旅游明珠。
柯盤天街,因地處松崗鎮的最高點,于是有了“云上天街”的美譽。那是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海拔2600多米的山脊上的一處神秘建筑群。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松崗土司仿照西藏布達拉宮,在山脊間大修新官寨,并把新舊官寨連接起來,自稱“第二布達拉宮”。世人也將其稱為“小布達拉宮”。
山脊上的那條迷人天街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郭沫若筆下的天街,縹緲而陳列著珍奇的物品。如今的柯盤天街,夜晚也是燈光閃耀,在高原的山脊上,在山石壘砌而成的建筑間,華燈璀璨,在靜謐的天空下,成為游人迷戀的地方。
松崗,嘉絨藏語意為“峽谷上的官寨”。小鎮距馬爾康市區約20分鐘車程。車在山谷間穿行,抬眼望山,山色青翠,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景致。馬爾康市的生態保護得特別好,導游說,全市的森林覆蓋率達60%。這讓馬爾康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沿梭磨河逆流而上,折頭往一處高山上行,遠遠的就見東側山崖上一大片石砌建筑靜靜矗立。這些建筑氣勢磅礴,仿佛是建在空中的閣樓。
穿過石砌寨門,循石級而上,在厚實的石墻間穿行,果然見到一條窄窄的天街,順山脊往上延伸。街兩旁除了別致的景致,還有潺潺的澗流,各色典雅的民宿坐落其間,濃濃的民族氣息撲面而來。在碉樓廣場,山腳下的松崗小鎮盡收眼底,梭磨河奔騰而下。近處是嘉絨民居建筑群,散發著歷史的韻味;遠處是巍峨群山、雪山美景。好一派嘉絨藏族風光。
天街有民族工匠藝人手工制作的工藝品,民族餐廳有各色民族美食,再在酒吧里小聚,在民宿休憩,就著夜風看星光,聽著蟲鳴賞山景,真是令人迷醉的時光。
當地的村民們把自家的房屋打造成了民宿。一家民宿店的女主人告訴記者,節假日期間一室難求,每日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住宿費,成了村民們增收的一大來源。天街成為景點,帶火了當地的旅游業,也為高原古寨增添了新氣象。
小鎮爭創4A級旅游景區
陪同采訪的馬爾康市宣傳部工作人員澤爾根告訴記者,目前,松崗古碉群文化旅游區正在積極爭創4A級旅游景區。景區核心區在松崗柯盤天街、直波村,外圍延申東至松崗鎮移民新村,西至大藏文化旅游區旅游環線,南至莫斯都,北至松崗梁子。隨著汶馬高速即將開通,松崗鎮將成為成都的四小時旅游圈新選擇,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5月11日,馬爾康市召開了松崗柯盤天街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第四次工作推進會。市委副書記、市長竇孝解說,創建工作要抓緊辦,項目要抓緊推,抓緊設立景區管理機構,不斷豐富、調整和完善,讓天街變得更優更美。
以生態為本底,以生態保護示范為重心,阿壩州的“全域旅游”工作正全速推進。早在2013年,馬爾康市就投入1200多萬元做松崗天街景區開發前期工作,配套建設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一些村民嗅到了商機,開辦起“農家樂”,吸引的游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過越紅火。
指著山上一處精致的碉樓,澤爾根說,那就是有名的八角碉。八角碉更為牢固,建造起來更難。如今,鎮里的碉樓被確定為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波碉群。
資料記載,碉是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建筑,四千多年前的昌都卡諾文化遺址漸露雛形,二千多年前秦漢時期盛行于川西北高原,被史學家視為獨特的建筑藝術載入史冊,即“居山依山、壘石為石”之“邛籠”。鎮上的四座碉樓隔河相望,高大雄偉、棱角分明、墻體平整如削,技術精湛、極為牢固,構成了川西北獨有的一道亮麗風景。為小鎮創建4A級旅游景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鎮村民的幸福時光
松崗從來就是一片富饒之地,要不然也不會建起古老的官寨。
鎮上中草藥材品種繁多,出產蟲草、貝母、羌活等名貴藥材,馳名省內外,是農牧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從2012年開始,村民安開紅就租了本村的235畝地種蔬菜,年純收入達10萬余元。村民們把地租出去,還可以在地里打工,一年能賺5000多元。
馬爾康市的養蜂業也很興旺,是四川有名的蜂蜜基地之一。鎮里的一些村民開始規模養蜂,推行“合作社+蜂農+基地”的模式,養蜂收益一年比一年多。
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松崗鎮已漸漸成為馬爾康市的一顆旅游明珠。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小鎮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保護鄉土文化,有力地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群眾增收。
在柯盤天街街口,記者見到閑適的藏族群眾坐在街邊相互交流,臉上滿是富足的笑容。笑聲不時傳出,在石墻間飛揚,不經意間就蕩漾開了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