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下簡稱“三進”)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和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內在要求。在當前形勢下,要順利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必須要統籌協調、全方位開展工作,深刻領會思想精髓是前提,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關鍵,創新教學方法是有效途徑,完善制度體系是重要保障,激發學生價值認同是歸宿。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思政課;高校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是當前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能否通過進教材、進課堂,達到進頭腦的目的,關乎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因此,積極推進“三進”工作刻不容緩、意義深遠。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必然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加強黨的思想宣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承擔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條生命線,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來加強思想宣傳、武裝大學生頭腦,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理論,是我們的行動指南,是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有力理論武器。因此,必須積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促使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是深刻認識和把握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內在規律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時代性,教學內容必須“常新常講”、“常講常新”,不斷與時俱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產生的新思想。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是思政課教學必須不斷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是對思政課教學特點的鮮明體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是深刻認識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內在要求。高校是各種文化和思潮匯聚的地方,文化的多元化趨向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而當代大學生正好處于人生中“拔節孕穗期”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是青年學生在思想迷茫中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凈化校園文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清除思想的迷霧,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蝕和影響,引導大學生在青年階段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為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基礎。
二、協調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思想“三進”
(一)深刻領會思想精髓是前提
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是推進“三進”工作的前提,是確保該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三進”工作取得實效性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從理論和實踐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的課題,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首先應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理論化、系統化的學習。高校思政教師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通過專家學術講座、理論宣講、集體備課、科學研討等方式,深化認識,理清思路,把握其精神實質,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吃準、吃透,為推進“三進”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順利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關鍵是要提高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追求的教學目標是價值觀的塑造,這就對高校思政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及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些許問題,例如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識不夠、學習不深、理解不透;進課堂的方式單調枯燥、不夠靈活;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不接地氣。這些問題反映出來的是思政教師政治素養、理論水平等方面的欠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在政治素養上,思政教師要堅定政治立場,有政治覺悟和堅定信仰,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在道德修養上,思政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自覺弘揚社會主旋律;在理論水平上,思政教師要不斷拓展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縱向深度和橫向廣度,關注時代、社會和學生,講好新時代思政課。
(三)創新教學方法是有效途徑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的實效性與教學方法的選擇息息相關。在推進“三進”工作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創新教學方法需遵循一定的原則。服務性原則。創新教學方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以新的學習體驗來提升教學的效果,最終的歸宿都是為教學內容來服務的,必須準確定位教學方法,切忌舍本逐末。因“課”制宜原則,高校的思政課各具特色、各有特點,因此,教學方法的選用不可一概而論,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主體性原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最終取決于學生能否接受, 因此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因此,不論何種教學方法的選用都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特點,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完善制度體系是重要保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要順利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提高其實效性,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必須要準確把握“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做好后援保障,以助力“三進”工作,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當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存在的問題,例如,對“三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搞形式主義;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性統籌,未形成工作常態;缺乏激勵機制、評估機制等,制度建設不完善。針對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各種亂象,可以加強兩個方面的工作。宏觀上,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做到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有度可循、有章可依;在微觀上,各部門環環相扣,又明確分工與責任,步步為營,扎實推進。
(五)激發學生價值認同是歸宿
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最終價值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立德樹人”是當今高等教育共同面對的重大時代命題。當今時代是一個價值觀念多元化發展的時代,因此,青年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就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崇高的道德修養變得尤為重要。
當前形勢下,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是武裝大學生思想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和理解,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耳、入腦、入心,堅定大學生的價值觀自信,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參考文獻
[1] 肖旻.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幾點思考[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81-83.
[2] 周良發,余蕾,楊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的困境與出路[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47-53.
[3]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D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allContent
[4]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C].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趙艷芳(1986.11- ),女,山東濱州人,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