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靜
摘? 要內部審計由于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的限制,經常會產生審計項目外包社會審計機構來實施。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機構在業務上有很多相同業務,如經濟責任審計、工程結算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等等,同時與存在業務上及職業定位上的區別,如社會審計機構多數偏向于財報審計,而內部審計偏向專項審計及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所以在內審業務外包時如何實現具體實施上的融合確保審計目標實現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內部審計;外包;機構選擇;過程管控;溝通
基于資源最優配置、成本效益原則,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樂于或有計劃將內審項目外包進行實施,一是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的局限性或人力資源配置不足,造就了內審項目外包需求;二是社會審計資源現在越來越多,合作類型及專業也更加多樣化,內外結合進行互補。本文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論述內審業務外包的利與弊及內審業務外包的實施過程。
一、內審項目外包利與弊分析
(一)中介機構更具專業性、獨立性,補內部審計短板
一是中介機構可以從不同視角發現審計問題。中介機構接觸的企業類型多,更加全面了解國家法規、條例及其更新,能夠準確識別風險及問題。二是中介機構往往術業有專攻,市場細分的很充分,比如劃分了財報審計、工程審計、律師咨詢、稅務咨詢等,很好地彌補了內部審計因配置不足造成的專業空白。三是中介機構在審計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保證審計的獨立性。由于中國企業有些內部審計隸屬于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有些隸屬于財務總監或總經理管理范圍,由于在行政上內部審計的隸屬地位的限制,而且內部審計負責企業業務過程監督,因此內部審計很難做到真正的獨立。
(二)內外需求定位不同,造成內審外包水土不服
中介機構的審計程序過于僵化,將現場審計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資料的獲取上, 將精力重點放在了自身法律風險規避上,不能切合企業實際,識別發現重要的問題或風險,查找問題不深入,往往沒有揭露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的審計建議或整改方案也就泛泛而談了,過于理論化,無太多實際操作意義;另外,中介機構提供的報告過于專業化,不利于集團管理層理解使用。這些都是導致內審項目外包時發生審計結果水土不服、外包效果欠佳的原因。
二、優化審計項目外包質量的具體舉措及實施
審計項目管理目標和其他業務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一是保證質量,二是確保進度。對外包審計項目的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或機構雖然不需要現場審計,但負有了更多的身份及責任,即是項目管理員、又是審計項目負責人、也是被審計單位、中介機構、委托單位的三方溝通橋梁。那么如何優化外包審計項目實施以保證審計目標實現,確保審計質量提升,則是內部審計需要思考并付諸實踐的。
(一)內審外包管控標準化,建章建制立標準
為了更好的管控外包項目,且做到統一規范的管理,如果外包項目經常發生,那么內部審計是需要進行流程梳理,結合外包的利與弊、審計業務準則建立審計項目外包實施細則,要求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標準化外包。首先實施細則要明確規范外包項目范圍,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專項審計均可以考慮進行外包,在其獨立性、客觀性上可以更好的保證審計特性,但對于舉報的案件調查則不建議進行外包,避免因泄密而產生更大風險。其次,細則中要建立外包審計底稿、審計報告的模板,明確外包進度控制措施及節點要求,明確在外包過程中各個崗位的責任及工作要求,做到任何中介機構接受外包委托并實施審計時,管理程度及效果都是一樣的。
(二)過程跟蹤報表化,把控重點要清晰
內審外包并不代表內部審計人員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只等待驗收審計結果。其實在項目外包時的過程跟蹤、有效溝通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外包的項目,企業內部都要指定一名內審人員專門負責項目的跟進、協調、溝通。在選定中介機構后要與其先交代如審計范圍與重點、進度要求、提交的成果,以及外包項目實施細則中的要求及流程等,做好事前溝通。審計過程中,內審人員與中介機構的日常溝通,建議使用跟蹤報表形式,在此基礎上必要事項進行深入溝通。過程中對外包項目記性有效跟蹤,一是可以實時掌握現場審計情況,避免在報告出具階段大量補充測試;二是發現重要審計內容遺漏或審計方向偏離可以及時糾正。同時,項目跟蹤的方式方法適當有效,才能事半功倍,而報表式的跟蹤方法簡單明了,易于傳遞溝通。跟蹤報表中應有每日現場審計工作檢查的內容、初步發現的問題、次日工作計劃,中介機構填報后需要每日發送給內部審計的項目對接人,并對重要事項在審計過程中溝通交流意見。
(三)打鐵還需自身硬,內審人員要多領域學習提升很必要
審計行業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職業領域,而且涉獵范圍廣,要求審計人員多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如審計要懂財務知識、法務知識、懂公司治理及管理,對所處行業有所了解,現在是大數據時代,要能夠高效開展審計工作,還需要具有數據分析能力、電子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并對知識的更新能夠跟上步伐。只有如此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在審計過程中才能抓住重點,在外包項目管理方面才能引導中介機構的具體工作、確保審計報告質量提升及價值體現。
大數據時代,資源共享使用是必然趨勢,內審外包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內審資源與專業不足問題的機制,要運用好外包工具,分析內外環境,擇優避劣、講究方法,善于總結經驗,通過審計外包不僅帶來經濟效益,還會提升內審價值發揮。
參考文獻:
[1]孟志能.合作式外包:內部審計外部化的有效方式與優化途徑[J].中國內部審計,2015(12):28-32.
[2]張媛.淺談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 2017(20):88-89.
[3]鄭巧云.關于內部審計外包必要性的探討[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