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欣
支付清算系統,是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最為核心的區域,即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就像社會經濟活動的血液循環系統,其運行效率將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行業的穩定。支付清算體系是連接資金與經濟活動的重要紐帶,是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支付清算體系建設應關注的幾個風險問題
支付清算體系風險具有系統性、關聯性、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等特點,因此,防范支付風險必須從其特點出發,從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法律制度、防范措施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完備的支付風險管理框架。盡管目前的支付清算體系采取了較為完善的風險防范措施,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潛伏一定風險隱患。
(一)運行風險
支付清算體系所屬各系統在建設之初,即從系統設計方面考慮了防范系統運行風險。各系統參與者還在系統運行后紛紛建立了快速維護機制,以便及時妥善處理可能出現的運行風險。但支付體系在運行風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隱患。例如,各商業銀行行內系統間升級不同步。由于各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創新,導致行內各子系統版本升級頻繁,使得部分子系統之間互聯互通工作無法完成,影響了客戶資金的及時到位,系統設計功能不能完全實現。
支付清算體系具有網絡風險的所有特點。設備、線路故障及網絡軟件運行不穩定導致的網絡癱瘓、信息傳輸不暢甚至丟失是網絡風險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支付清算體系建立在現代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基礎上,對網絡環境的依存度極高,二者不可分割,所以新技術帶來的風險也無法避免。如果局部地區網絡出現通信中斷、信息傳遞不暢等異常情況,該地區支付清算體有就有可能癱瘓,如2005年“6.21”暴雨引發山體塌方造成三明市所在轄區的通信中斷,導致支付清算服務一度中止,因此網絡環境穩定是支付清算體系正常運行的前提。在目前條件下,支付清算體系的網絡維護工作存在三大難點:
一是支付清算系統租用電信部門的通信線路,金融機構無通信流量分配的權利,因此在通信高峰期有可能出現通信不暢的現象,影響支付清算工作效率,同時線路出現故障時也只能等待電信部門排除。
二是網絡安全是IT行業面對的重大挑戰,是網絡行業發展的瓶頸,黑客入侵事件時有發生,如曾有一名英國網絡工程師多次成功侵入美國軍方網絡,而支付清算系統各種業務均涉及資金,對安全性要求極高,一旦出現黑客入侵等事件,后果不堪設想。
三是基層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部門未配備專職的系統維護人員,一旦系統及設備出現問題,無法第一時間解決。
(二)流動性風險
在流動性風險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大額支付系統的流動風險控制措施帶來一定程度的效率損失。由于各行內部管理模式、計劃資金額度授信不同,資金調度速度差別較大,大額支付系統采取了嚴格的無透支規則流動風險防范措施,不足支付的業務進行排隊處理。但是支付系統的參與者可以有意或無意地利用該機制,造成資金的延緩支付,導致日間清算業務的排隊等待、日終清算窗口時間集中清算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的行日終不能及時籌措資金而使大量的支付業務被退回,從而降低了社會資金的周轉速度,帶來了嚴重的效率損失,影響社會公眾對大額支付系統的信心。
(三)操作風險
在銀行業所有風險中,操作風險所造成的損失僅次于信用風險。因此,對操作風險的有效管理是銀行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此,人民銀行制定了《大額支付系統業務處理手續》、《大額支付系統業務處理辦法》等;各商業銀行制定了行內資金匯劃系統的操作流程和內控制度。盡管采取了較為嚴密的防范措施,但目前仍有一些問題應引起關注;大額支付系統技術維護問題不明確。
(四)法律問題
目前主要依據《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和相關的法律規范如《民事訴訟法》、《企業破產法(試行)》等處理解決支付清算體系運行中的法律風險。同時,人民銀行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大額支付系統業務處理辦法》、《大額支付系統運營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規范了業務處理和系統運行行為,確定了支付系統當事人和關系人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造成資金損失的責任。大額支付系統的一些制度設計不盡完善。
(五)信用風險
在信用風險方面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各金融機構之間不能實現信息共享,不利于對惡意透支、詐騙等行為有效防范。
二、完善支付清算體系風險防范措施的建議
樹立風險防范理念,提高風險防范的前瞻性。要增強責任意識,支付清算體系的管理者、運行者和參與者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支付清算體系的正常運行,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做好金融服務工作的高度,深刻認識防范支付清算體系風險的重要意義和使命。
(一)強化動態管理,提高風險防范的有效性
支付清算體系的風險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一些新系統的運行和業務操作方式的改變,新的風險點和新的風險隱患會不斷出現。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強化對風險的動態防范,不斷完善防范措施。要結合實際工作的開展,不斷健全支付清算體系風險防范機制,建立支付結算業務的統計監測體系,加快推進現代化支付系統國家處理中心和災難備份中心的建設。要加強日常維護,完善故障報告制度和處理制度,健全現代化支付系統運行維護機制。要把風險防范工作與新業務的開展和新系統的運行有機結合起來,針對支付清算體系的薄弱環節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點,不斷完善風險防范措施,提高風險防范的有效性。
(二)健全法規制度,為有效防范風險提供法律保障
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為票據截留和網上支付業務的開展提供法律支持,推動支付工具業務的不斷創新,促進支付工具的多樣化發展。建立支付清算風險基金管理制度,規定各大額支付系統直接參與者,按照營運資本的一定比例繳納清算風險管理基金,存放至人民銀行總行風險基金專戶。
(三)完善系統功能,以高科技手段防范支付風險
改進大額支付系統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提高大額支付系統的效率。在進一步優化業務處理流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強系統統計監測的基礎上,啟用自動質押融資功能,加快社會資金周轉,提高支付系統效率。開發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整合支付清算體系信息資源,通過對現代化支付清算體系各個組成系統所提供的客戶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和整合,了解社會資金流量、流向,了解客戶需求,為銀行管理者決策提供依據,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和反洗錢工作奠定基礎。
(四)加強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建設,確保資金安全
建立完善、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由于各金融機構情況不一,內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樣,各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人民銀行的要求結合自身情況,建立一套責權分明、相互制約、規章健全、運行有序的內控機制,提高內控機制對安全生產的保障,同時強調內控制度不符合條件的機構應在制度完善后方能加入支付清算體系。
完善各業務系統的業務授權功能,提高業務系統對風險防范的能力。支付清算體系應用的各種業務系統既是業務處理系統,也是有效的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對操作人員權限進行控制是防范風險的有效武器。因此支付清算體系內各個單位應充分利用業務操作系統管理功能,規范授權,對有風險隱患的系統進行升級,防止產生崗位授權超過業務需要、組合授權產生風險漏洞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