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養生專家紛紛支招夏季飲食養生。有的提倡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宜多“吃苦”;也有的認為夏天“吃苦”并非養生妙法,建議應“省苦增辛(辛字這里解作辣)”。上述互相“打架”的養生觀點著實讓人犯難:夏季養生,到底應該是“吃苦”還是“吃辣”呢?
不能一概而論
夏季“吃苦”還是“吃辣”,應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做出調整。比如,夏季多在高溫酷熱的室外工作的人群,可適當多“吃苦”以清熱瀉火祛暑濕;而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空調環境下少出汗的人,飲食上適當“增辛”,有助于行氣養陽。
夏天飲食養生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說法,其實是出發點不同造成的。提倡吃苦者看重的是降心火,而主張“增辛”者則重在養肺氣。
人體的五臟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及四季消長的變化相對應,其中,夏季屬五行中的“火”,對應五臟中的“心”。而據《黃帝內經》記載,“苦入心”、“心惡熱”,因此不少關于夏季養生的觀點都提到要“吃苦”降“心火”以“養心”。
同理,夏天若“心火”過旺,“肺氣”就會受損,而在五行中,“辛入肺”,想養肺氣,在飲食上宜“增辛”。
唐代藥王孫思邈就曾在其重要著述《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夏天貪涼常喝冷飲、享低溫空調的現代人,更易因冷食寒氣傷肺。因此有人提倡,夏季養生適當多吃一些辛潤之物,以助宣發、補益肺氣。
吃苦、增辛都有講究
凡苦味蔬菜大都性寒能清熱,但常吃這類食物會傷胃。所以青壯年有實熱者,想通過吃苦瓜來清熱敗火時,最好是切薄片涼拌著吃。因為這種做法更接近原汁原味,能更好地起到食療的作用。若想一家老少共享,最好是煲苦瓜排骨湯。
除了苦瓜,夏季可降火清熱的蔬菜還有萵筍、絲瓜、苦菜等,也可交替著適當吃些,但每次都要注意適量而止,以免傷身。
肺氣虛者宜通過飲食“增辛”。姜、蔥、蒜相對于辣椒來說刺激性偏弱,比較溫和,肺氣虛者夏天適當食用既可養陽益氣,又不至于太燥熱。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眼下湘菜、川菜已風靡全國,不少人即使大夏天也會隔三岔五開懷吃辣,這類人反而應多加小心,特別是體質偏熱、常熬夜火氣大,或是有慢性結膜炎或其他消化道疾病、便秘、痔瘡者更應忌口,以免被辣出病來。
總之,夏季養生“吃苦”還是“吃辣”不能一概而論,應視個體辨證而定,莫生搬硬套,以免錯吃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