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
“貴耳賤目”一詞,淺顯易懂。即看重傳言,輕視事實所見也。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有言:“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可見有此毛病者甚眾。
貴耳賤目者,不但榮古陋今,而且重名輕實,不視好壞,兩眼如盲。比如書畫作品,一聽說出自某某大師、某某名家之手,不問優劣,一概頂禮膜拜。即使是江湖騙子,只要有唬人的頭銜,便可使這些人兩眼致盲,明明畫如小兒涂鴉,也奉若至寶,說其有畢加索、凡·高之風。明明字寫得如鬼事符,別說專家,神仙都難以辨認,也要百般點贊,說其是顏柳在世,二王復生。至于那些不靠虛名,而靠實力行世的書畫家,則對他們不屑一顧,將他們的作品視若廢紙。
某人只練了幾個月的書法,基本點畫尚未寫好,可謂尚未入門,其字如墨豬,形怪貌丑。他從網上搜羅幾位書法大家的作品,將自己的所謂書法,與這些人的字匯集起來,自費印刷若干冊,自稱為中國五大書法家之一。每到一處,便廣為散發。于是有人便視其為“大師”,不但待若上賓,名煙名酒侍候,而且愿出重金,買下他的作品。這位“大師”因此到處參加筆會,騙得一些人暈頭轉向,從而日進萬金。此乃貴耳之例。
某人苦練書法數十年,曾經獲多次全國書法大獎,其草書龍奔蛇走,點畫精良,奔放豪邁,有張旭、懷素之風,但因身居小縣城,又不善宣傳炒作,一直不為世人所重。該地某年舉行文化活動,邀來某些文化界知名人士參加,活動組織者把該書法家的作品當作禮品,每人贈送一幅。不料活動結束,與會者嘉賓離開賓館時,幾乎都將他的書法視為廢品,拋棄于賓館之臥室或衛生間內。該書法家陪同地方官員前往賓館送客,見自己辛辛苦苦寫出的作品被當作垃圾,扔得到處都是,憤怒地將其收攏一處,付之一炬。此乃賤目之例。
貴耳賤目,不僅限于書畫作品,對于文學作品也如是。比如有些編輯,對于名家的作品,奉為圭臬,不敢改一字,且發表在顯要位置。對于無名氏的作品,寫得再好,也棄之不用。恕不一一舉例。
有些人待人也如此。只要聽說某某來自什么研究所、什么學院,也不管他是否真材實料,便捧為天神。有一位供職于某研究所的仁兄,水平不高,口才了得。因以前曾在某地當過工作組成員,當地人聽說他來自某研究所,是什么專家,便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他的牛皮大話,贏得粉絲無數。有的向他請教寫作,有的請他為自己的大作寫序。有些地方官員甚至稱他為“中國的文豪”,總之以能巴結上此大神為榮。此人并無什么水平,但既然崇拜者有求于他,且宴請送禮,他也就樂得胡扯一通。
而當地一位出書多部,文章發遍全國大小報刊的作家,卻被地方政府及文化界人士所冷落。既無人找他談什么寫作經驗,也無人請他寫序。總之,當地一切文化活動,都見不到這位作家的身影。這些人可謂遠香近臭,榮遠陋近,只看頭銜和在哪里高就。此類人兩眼雖然沒瞎,在衡量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和價值方面,卻與瞎子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