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一提到面癱,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數九寒天”,其實春夏之交,才是面癱的高發季節。這與春夏之交天氣潮濕、早晚溫差大,以及空氣中的病毒相對較多有關。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較差,更容易中招。醫生提醒,老人應注意增減衣服,切忌“貪涼”,乘坐空調車時避免空調口一直對著頭面部吹。
嘴角漏水原來是周圍性面癱
60多歲的韓伯早晨起床后刷牙時就覺得不對勁,嘴角合不攏,早餐喝粥時,粥水竟然滴滴答答掉了一身。家人以為他中風發作,急忙送到醫院,最后醫生診斷為周圍性面癱,并非腦血管意外(中風)引起的中樞性面癱,家人才松了一口氣。
一般人們常說的“面癱”,醫學上嚴格來說是周圍性面癱里頭的“面神經炎”,其實一年四季都會發病,不過在春夏之交則更常見。專家解釋說,面神經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醫學界一般認為: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風吹或著涼起病,可能是營養局部神經的血管因受風寒感染了病毒而發生痙攣,導致該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使得面神經功能失調。當面神經控制的相關肌肉受累時,則會出現不能抬額、蹙眉,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嘴歪,不能噘嘴和吹口哨,鼓腮時嘴角漏氣等表現。
面癱治療要趁早
雖然有大量的醫學文獻認為,80%以上的面神經炎患者能得到完全的康復,但臨床上依然有一小部分患者由于種種原因會留下康復不全的面癱后遺癥。因此,治療的關鍵就是“早、早、早!”一般認為在發病1周內開始治療最佳。
在臨床上,西醫對面癱的治療主要是消除面神經炎癥和水腫,急性期規范的激素使用是首要的。另外,還會用到抗病毒藥物及維生素(用以營養神經),以及一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
中醫對面癱的治療手段也是很多樣的,包括內服中藥、手法按摩、針灸、穴位注射等,以起到祛風、通絡、活血的功效。對于一些頑固性面癱,還會用到刺絡拔罐、梅花針等方法。
電扇、空調避免直吹頭面部
避免頭面部受涼是預防面癱發生的有效方法。有老人的家庭空調溫度不可調得過低,溫度在26℃到28℃最佳,如果這個溫度感覺不夠涼快,可以再打開電扇,將風扇設定在搖頭模式來吹。無論是使用空調還是電扇,都要避免長時間直接對著頭面部吹。有不少面癱的老人是坐長途車時被空調吹出來的,特別是有些車的空調出風口不能調節方向,則可能會長時間、一直對著頭面部吹。老人出門時可以隨身帶個帽子,戶外時可用于遮陽,乘車時可用于擋風,另外也可以用膠帶暫時將長途車空調的出風口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