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梅 李魏 聶衛群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診醫學教學中PBL(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聯合CBL(病例導入式教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100名該院重癥醫學科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觀察組采用PBL聯合CBL教學模式教學,對比兩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結果 觀察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分別為(95.68±2.39)分、(96.36±2.18)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2.12±2.36)分、(80.12±1.25)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236 3、9.899 8,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各項教學質量評分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632 6、9.632 6、10.212 3、12.025 7、8.562 2、9.663 5,P<0.05)。結論 急診醫學教學中PBL聯合C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關鍵詞] 急診醫學;教學;PBL;CBL;教學模式;聯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150-02
以往急診醫學教學中通常會采用經驗式教學模式,但是難以滿足現代急診醫學的發展需求,所以教學方式改革迫在眉睫。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利于充分調動起實習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2]。病例導入式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則是以案例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利于培養實習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3]。該研究在急診醫學教學中聯合應用PBL與CBL兩種教學模式,獲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該院重癥醫學科的實習生中選取100名,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實習生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15±3.26)歲,共50名,男性36名,女性14名。對照組實習生年齡19~25歲,平均年齡(20.38±3.59)歲,共50名,男性38名,女性12名。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顯著。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PBL聯合CBL教學模式教學:①帶教老師準備:授課之前,帶教老師要選擇1~2個典型病例,認真備課,并結合最新專家共識與指南,針對所學內容設置針對性的問題,包括疾病具體發病原因、發病機制、鑒別診斷方式、臨床表現、治療方式的選擇以及預后等,注意設置問題時從簡單開始,逐漸到復雜,從基礎開始,逐漸到臨床,最后通過案例引導實習生自我發現問題,并提出科學假說,對實習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為臨床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基礎。②實習生準備:教師要于授課前3 d將提前準備好的典型案例分發給實習生,并囑咐實習生對某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預習,對相關文獻進行查閱,并及時記下自己不懂的問題;將50名醫實習生分為5個學習小組,每組小組成員10名,并劃分任務,分工完成。③教學方式的具體實施:查房前1 d,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組織實習生采集病史,完成體格檢查,然后再統一回到教室內討論。首先由每個小組進行組內討論,然后再于每個小組中派出一名代表上臺陳述小組觀點,陳述完之后,其他小組可補充,共同對病例特點進行總結,教師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僅起到引導作用,在實習生觀點錯誤的情況下及時將其糾正,并給出解釋與指導,討論的具體內容疾病鑒別診斷方式、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治療方式、預后等。④帶教教師做出最后總結:教師要對實習生的討論結果做出最終總結,解釋案例難點與重點,對各小組觀點進行點評與總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實習生對臨床學習方法與技巧進行更好的掌握。⑤加強操作技能培訓:結合具體案例以及實習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對實習生加強操作技能指導,將標準急救技術操作流程作為依據,指導實習生對真實急救現場進行模擬。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即帶教教師將教學大綱要求作為依據,對實習生進行理論授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向實習生介紹學習的內容、重點依據目的,重點講解相關病種的理論知識,授課之后實習生到病房與患者進行簡單接觸,采集病史,進行初步體格檢查,對相關疾病體征與癥狀進行了解,然后再回到教室,由帶教老師總結相關理論。
1.3? 觀察指標
教學效果: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技能操作2部分,理論知識總分為100分,包括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臨床病例分析兩部分內容;技能操作總分為100分,包括急救技術操作(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等)、診療技能(病歷書寫、體格檢查、病史采集等)兩部分內容。
教學質量評價:采用無記名的方式調查兩組實習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評價指標包括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提高醫患溝通的能力、強化急救技能、臨床思維的建立、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模式滿意度6項,各項總分均為10分,分數越高,表示對該項的認可度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評分均行t檢驗,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教學效果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教學質量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各項教學質量評分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診醫學涵蓋了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包括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教學內容較為復雜,同時存在一定教學難度。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且變化速度快,這不僅要求醫師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能及時對患者病情作出準確判斷,并以更加實用、可信、確切的臨床證據來指導臨床醫療工作的開展。本研究在急診醫學教學中分別應用了傳統教學模式、PBL聯合CBL教學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分別為(95.68±2.39)分、(96.36±2.18)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2.12±2.36)分、(80.12±1.25)分(t=10.236 3、 9.899 8);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各項教學質量評分更高(t=8.632 6、9.632 6、10.212 3、12.025 7、8.562 2、9.663 5,P<0.05),提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采用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究其原因,CBL教學模式以案例基礎,強調實習生利用自身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4-5]。該教學模式中,實習生為學習主體,教師僅起到引導作用,通過模擬臨床環境,利于幫助實習生形成臨床思維,充分調動起實習生主動性與積極性[6]。PBL教學模式則以問題為基礎,不僅利于培養實習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利于培養其學習創新能力[7]。聯合以上兩種教學模式教學能起到互補作用,在案例分析以及討論過程中結合以問題為導向的方式,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實習生的病情判斷與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急診醫學教學中PBL聯合C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 解巍巍,劉麗娟,吳紅男,等.PBL、CBL、TBL相結合教學模式在眼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2):4702-4705.
[2]? 吳銀俠,袁小燕,李彥樹,等.ECS教學結合CBL、PBL教學模式在臨床技能強化訓練中的應用探索[J].重慶醫學,2016, 45(10):1425-1426,1427.
[3]? 王悅華,鄭亞民,江華,等.基于臨床決策思維模式的PBL與CBL相結合的教學課程設計[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 16(7):702-705.
[4]? 張娣,顧銘科,鐘夢詩,等.基于影視情境的CBL教學模式在災難護理課程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8, 18(1):77-81.
[5]? 張孟賢,楊麗,韓娜,等.MDT聯合PBL+CBL教學法在腫瘤科專業型研究生及規培醫師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32(5):561-564.
[6]? 張利霞,胡同平,魏偉.聯合CBL與PBL教學法在臨床微生物檢驗帶教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21):3317-3318,3324.
[7]? 陳茜,胡文琳,黃燕.PBL聯合CBL教學方法在胸外科專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6):116-118,121.
(收稿日期: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