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糧食局

年初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及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成長為第一支柱產業等重要部署,強力推動玉米深加工大項目建設、規范實施水稻加工企業整合重組、協調落實糧食加工補貼政策、積極強化綜合指導服務,有效推動了全省糧食加工業加快轉型發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全年新增玉米深加工能力68億斤,總投資107億元,玉米深加工產能達到400億斤,比2016年翻一番;糧食加工業龍頭企業數量增加,初步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企業加工量超過700億斤,產品銷售收入2014年來再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利潤24億元,納稅9億元,用工5.4萬人。
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糧食市場價格回歸理性和國家糧食去庫存、糧食加工補貼等政策提振及2017年新增玉米深加工產能逐步釋放等因素驅動,全省糧食加工業運行繼續保持穩定上升態勢。截至2018年末,全省共有糧食加工企業1643戶,年加工能力1713億斤;實際加工原糧723億斤,增幅31%;開工企業產能利用率49%、提高11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1036億元,增幅27%;由于玉米加工補貼期限縮短、標準降低,補貼額度大幅減少,企業實現利潤24億元,減幅8%;受國家減稅降費影響,企業納稅9.3億元,減幅4%。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糧品種及飼料加工業實現盈利,呈“水稻大幅提升、玉米穩步發展、大豆明顯好轉、飼料逆轉下滑”特點。
(一)水稻加工業實現大幅提升?,F有水稻加工企業1299戶,年加工能力894億斤。受國家水稻去庫存政策正向拉動,全省水稻加工企業實際加工量392億斤,增幅36%;開工企業產能利用率49%,提高13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599億元,增幅30%;利潤10.8億元,增幅12%;銷售利潤率1.8%,下降0.3個百分點;納稅2.8億元,增幅30%。
(二)玉米加工業實現穩步發展?,F有玉米加工企業60戶;年加工能力420億斤,其中深加工能力400萬噸。受新增玉米深加工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國家玉米去庫存政策及加工補貼政策正向拉動,全省玉米加工企業實際加工量241億斤,增幅40%;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40億元,增幅49%;利潤8億元,同比減少3億元,主要原因是加工補貼政策執行時間晚于上年、補貼標準低于上年;納稅3.5億元,同比減少0.5億元;開工企業產能利用率70%,同比增加16個百分點。2017年新增產能企業實際加工量68億斤,產能利用率達到63%。
(三)大豆加工業運行明顯好轉。現有大豆加工企業97戶,年加工能力176億斤。受大豆食品加工補貼政策、國家去庫存政策及國家重視我省大豆產業,全省大豆加工企業實際加工量36億斤,增幅48%;產品銷售收入82億元,增幅17%;利潤2.2億元,增幅19%;納稅1.3億元,增幅48%。
(四)飼料加工業運行逆轉下滑?,F有飼料加工企業124戶、同比減少7戶。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存欄量下跌,飼料加工業主要指標全面下滑。全省飼料加工企業實際加工量40億斤,減幅11%;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5億元,同比略減;實現利潤3.2億元,減幅6%;納稅1億元,同比減少1億元,減幅50%。
(一)玉米深加工大項目建設有新進展。齊齊哈爾阜豐二期100萬噸、大慶伊品90萬噸、綏化象嶼15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均已投入試生產。2018年新增玉米深加工能力68億斤,累計達到400億斤。初步形成2018年重點推進的“糧頭食尾”及玉米深加工大項目庫,作為全省中觀層面大項目進行重點跟蹤推進。
(二)產業鏈條延伸有新發展。以玉米深加工項目為牽動,推進加工企業和糧食倉儲物流企業以及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緊密銜接,引導和支持企業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推動產業由各環節分散經營向“產購儲加銷”一體化轉變,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玉米深加工產品由淀粉、酒精等初級產品逐步向蘇氨酸、賴氨酸、檸檬酸、葡萄糖等生物發酵制品拓展;水稻產品逐步向主食等精加工產品拓展;大豆產品向大豆蛋白、休閑方便食品方向發展。
(三)三產融合發展有新氣象。以精深加工大項目為牽動,推進大型糧食加工企業與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緊密銜接,建立了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機制。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構建“企業+農民持股公司+農戶”、“企業+現代農業園”等新型經營合作方式,企業通過對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資源的整合,向種植和銷售兩端延伸。
(四)綜合指導服務有新措施。全面規范落實玉米深加工、飼料加工和大豆食品加工企業加工補貼政策,全省納入補貼范圍的企業共58戶,下撥補貼資金3.28億元;組織開展30萬噸及以上水稻加工企業產能及運營核查工作,企業產權整合重組得到進一步規范;組織省內部分高校和企業參加全國及全省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舉辦全省糧食科技展,搭建科技對接服務平臺,促進科研成果的對接轉化;承辦全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現場會議,舉辦大豆優品推介活動,均取得較好效果;強化對大型糧油加工企業運行監測分析,指導企業規范生產經營活動。